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柳瑞明提醒,若有泡沫持續很久都不消失,或者伴隨尿液顏色改變、排尿困難等其他症狀,這就有可能是身體發出健康警訊,如腎臟功能受損,腎臟疾病可能引起腎臟無法回收蛋白質,導致尿蛋白過量,從而產生泡泡尿,或是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過量

  2. 2024年4月25日 · 林口長庚泌尿科主治醫師黃世聰指,若解尿時對準尿池、用力噴尿濺起水花後,水面也會浮現泡泡,這是因尿液快速把較多空氣帶入池中,當氣體上浮,就會形成水泡;但如果發現每次解尿都起泡,就不排除可能是蛋白尿,腎功能恐有問題,應盡快就醫、驗尿。

  3. 2024年1月7日 · 對此,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醫師戴定恩指出,膀胱過動症有4大症狀,包括尿急、頻尿、夜尿及急迫性尿失禁。 其中他提到,1天若是排尿超過8次,或是入睡後仍起床解尿達2次或2次以上,都需要注意膀胱可能出狀況。

  4. 2024年4月29日 · 使用陰道內雌激素藥膏 可防復發 患者在病灶切除後,尿道口的疼痛感大都會立即消失,解尿時也不會有不舒服,傷口大多會在1-2週內癒合。術後,偶爾有病人在解尿時會有一點血水或血絲,但大多無礙,萬一流血較多,可用手指壓住尿道口10分鐘,多能止血。

  5. 2024年4月19日 · (本報綜合報導)「吳醫師,我的腹部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大腸旁有一些泡泡,那些泡泡是什麼? 會不會怎樣? 」從別科轉診來的63歲許先生非常著急,擔心大腸是不是有狀況。

  6. 首頁 > 健康新聞. (綜合報導)不少銀髮族常提到,白天喝水都不見排尿增多,反而是夜尿增加? 對此,林口長庚醫院高齡泌尿科主任侯鎮邦表示,多喝水能排毒對年輕人可能正確,但對於年長族群通常不正確,若攝取過多水份,會堆積在身體裡面,等到睡覺平躺時,靜脈、淋巴循環的水分進入中央循環後,最終就會導致夜尿症。 他並分享長者正確喝水3招,包括1小時不要喝超過100cc、晚餐後減少飲水量,以及大量流汗務必要補充水分,但要慢慢喝。 侯鎮邦在臉書專頁「健康科技最前線 泌尿外科侯鎮邦醫師」發文表示,喝水是門大學問,但正確的喝水觀念其實很簡單。

  7. 2024年4月28日 · 尿多泡腳可改善 醫:增加1動作2個月見效. 夜尿次數多,會讓人睡眠不足,也不利血糖與血壓控制。. (綜合報導)晚上睡覺時,卻不時要起來尿尿,睡眠一再被中斷,精神不好,血壓、血糖控制也會差。. 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建議有夜尿困擾者,每天做2個動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