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8月14日 · 恢復工作後,應確實遵循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於照護病人時應全程佩戴口罩,並加強手部衛生. 於免疫功能低下單位(如: 移植、血液腫瘤 等)之工作人員,建議自發病日/採檢陽性日 5 日內且相關症狀緩解前暫時調整工作或暫停上班,或由單位主管依據工作人員發病日/採檢陽性日、症狀緩解、檢驗結果等評估返回原工作或調整工作內容。 另,疾管署 取消「具有COVID-19相關症狀或尚於自主健康管理期間者,如有必要探病(視)時,應出具當日家用快篩陰性證明」 ,具有COVID-19相關症狀或尚於自主健康管理期間者,儘量避免前往醫院探病或機構探視/陪伴/陪住。 惟是類對象至醫院陪病,維持現行應出具當日家用快篩陰性證明之篩檢建議。

  2. 2024年5月8日 · 醫療照護機構做好 3 防護措施. 工作人員應遵守標準防護措施,照護疑似或感染 COVID-19 病人應視其執行之醫療照護處置項目及場所,採取適當防護措施與個人防護裝備。 並可視疫情風險或實務需要考慮擴大使用呼吸道防護和護目裝備的時機。 醫療照護機構可依社區傳播風險評估與各單位實務現況,如:院內群聚事件、進入高風險單位,實施感染源控制措施,訂定應佩戴口罩之情境與區域管理規範。 醫療照護機構應有適當的空調通風系統,且應依循廠商建議定期清潔、檢查、維護保養或更換系統相關耗材配件等,確保有效通風,維護室內空氣品質。 疾管署強調,口罩規定鬆綁,民眾生活回歸常態仍應持續落實肥皂勤洗手、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好習慣,並呼籲民眾應儘速、踴躍前往接種 COVID-19 疫苗,確保健康。 文 / 黃慧玫.

  3. 2022年12月1日 · COVID-19/口罩政策要鬆綁了!. 12月1日起室外免戴口罩 三條件下仍要戴. 日期:2022 年 12 月 1 日 作者: 王芊淩. 隨著國內疫情趨於穩定之下,除了邊境開放之外,外界很關心什麼時候能將口罩拿下,日前行政院長蘇貞昌主持擴大防疫會議,討論各項防疫 ...

  4. 2022年7月19日 · 指揮官王必勝表示,騎機車或腳踏車可以不用戴口罩,天氣悶熱戴口罩相當不舒服,另外,原先規定在農林漁牧工作空曠處不用戴口罩,現在擴大戶外工作者在空曠處工作可不用戴口罩,例如建築工作者。

  5. 2021年5月19日 · 根據傳染病防治法規定,沒戴口罩者依法可開罰 3000 元至 1 萬 5000 元、若是違規聚會、參加宗教活動、特定場所未依規定關閉者,依法可開罰 6 萬至 30 萬元。

  6. 2021年1月20日 · 多數人在脫口罩時多數人都隨便放包包、口罩,其實這些都有可能是暴露在風險之中,民眾常見的 NG 行為: 脫下口罩放在桌上 脫下口罩,沒洗手就揉眼睛、挖鼻孔、吃東西 脫下口罩,揉一揉丟到垃圾桶 脫下口罩接觸到口罩表面沒洗手 脫下口罩把口罩剪碎

  7. 2021年5月18日 · 戴口罩正確4步驟. 1. 開:打開包裝,檢查口罩有無破損情況。 2. 戴:將兩端的鬆緊帶掛上耳朵,鼻樑片固定在鼻梁,口罩拉開到下巴。 3. 壓:輕壓鼻樑片,讓口罩與鼻樑緊貼。 4. 密:檢查口罩與臉部內外上下是否密合。 除了戴口罩之外,脫下口罩的時候,也是病毒會趁隙傳染的時候,因此脫口罩的方式也是很重要的。 多數人在脫口罩時多數人都隨便放在桌上、包包裡面,其實這些都有可能讓你暴露在風險之中,以下就來告訴你有哪些常見的「脱口罩」NG行為。 常見脱口罩的 NG 行為. 脫下口罩放在桌上. 脫下口罩,沒洗手就揉眼睛、挖鼻孔、吃東西. 脫下口罩,揉一揉丟到垃圾桶. 脫下口罩接觸到口罩表面沒洗手. 脫下口罩把口罩剪碎. 脫下口罩,內外面交換再戴. 脫口罩的注意事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