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高病原性禽流感疫情去年開始在歐美大爆發且超過96%都是感染H5N1病毒大多數國家對於禽流感防治採撲殺策略因此這波禽流感疫情對於雞肉及雞蛋的穩定生產供應已造成衝擊歐美及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已在討論是否施打禽流感疫苗以降低禽

  2. 禽流感H5N1病毒衝擊國際家禽產業農委會今24日召開禽流感防疫專家座談會」,討論國內是否施打禽流感疫苗及案例禽場復養時程等議題與會專家考量疫苗製造及施打操作難度高且施打疫苗後雞隻會排毒viral shedding),不見得降低感染風險監測成本也高,「弊大於利」,決議持續觀察歐美先進國家使用情形收集更新疫苗資訊再依國內產業現況評估可行性農委會將於1個月內提出精進規劃再邀專家討論

  3. 當批發蛋價來到一顆3.5至4元之間,保富生物科技旗下保富潔淨農場所產出的蛋,一顆可以賣到14.5元,足足3倍。 「我們其實不是牧場,而是生物原料供應商。 」保富潔淨農場負責人張家銘解釋而這些蛋也不是用來吃的而是疫苗與生物研究的原料原來光是製造流感疫苗全球就有上千萬顆的胚胎蛋市場。 這些胚胎蛋必須由無菌科技農場中飼養的雞隻孵化,門檻高、售價也水漲船高。 臺灣生醫業者國光生技近年來逐步拉高在地採購比例,而保富潔淨農場就是去年剛加入的胚胎蛋供應商。 跟著張家銘的腳步進入雞舍。 準備程序相當繁複,首先要洗澡、換上防護衣,所有攜入器材也必須經過煙燻殺菌,以確保沒有病原夾帶。 如此大費周章,就是為了減少自然界中人畜共通的病毒、細菌、寄生蟲污染源。

  4. 根據MarketsandMarketsTM的調查,Fortune Business研究指出2018年全球動物用疫苗市場規模約為97.5億美元預估2026年將達到160.01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為6.4%各國動物用疫苗公司研發或製造的產品通常與區域畜牧產業規模有關例如歐洲以反芻動物為主亞洲以豬雞為主日本魚類疫苗則發展較為完整除疫病考量之外因產食動物生產成本與食品價格連動性高動物用疫苗製造成本也因此成為商品化關鍵。 以製造成本來看,最具生產經濟效益的疫苗為活毒疫苗或不活化疫苗。 活毒疫苗含有弱化或基因改造的病毒或細菌,透過培養的過程就可產製疫苗;不活化疫苗則是在細菌或病毒培養後,經不活化過程來製成。

    • 臺灣蛋雞產業 從百廢待舉到規模化聚落
    • 禽流感屢挫家禽產業 Covid-19與戰爭擴大漲價效應
    • 生物安全防護系統有待改進 氣候變遷須以現代化禽舍因應
    • 確實掌控第一線生產 對症下藥才是轉機

    臺灣蛋雞產業專業化的發展始於1960年代。1949年以前,臺灣畜牧業主要採取傳統的後院養殖方式,戰後面臨百廢待舉的局面,中國農村復興委員會(簡稱農復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前身)推廣農村養雞及副業式的蛋雞生產;1961年以後開始進口蛋種雞,出現專業化養殖蛋雞的農企業,1969年統計蛋雞飼養約300萬隻。 1981年是很重要的時刻,臺灣經濟開始起飛,非農就業機會增加,人工與土地成本持續高漲,臺灣畜牧業真正進入集約專業化時代,朝集中生產及專業分工(蛋種雞場、孵化場、中雞場及蛋雞場)的趨勢發展,採用擴大經營規模,應用立體籠式自動化設備、配合高架式或密閉式雞舍,並形成聚落形態,種田的紛紛改養雞,占了雞蛋市場供應量45%的彰化產區,就是這時期的代表區域。 早期沒有負壓禽舍,因此1980年代大量興建的禽舍,...

    2015年臺灣再度爆發大規模的禽流感疫情,除了重挫養雞產業,鴨鵝等水禽也大舉發病。當時疫情來得又猛又急,禽流感防疫應變層級從農委會提升為行政院,召開「行政院禽流感緊急應變處理小組」,卻難以查明禽流感發生的確切原因,只能針對感染禽場進行撲殺;原本鵝隻產量最多的農業大縣雲林,因沒有警覺、未及時接收到訊息與養殖戶延遲通報,出現集體暴斃情形,加上防疫撲殺,臺灣鵝產業養殖規模從原來每年約200萬隻,2015年縮減為不到44萬隻,原本在臺灣街頭常見的鵝肉店幾乎一夕之間消失,逐年雖有復養,直到去(2022)年100萬隻左右,較2015年以前規模仍是減半。 時隔7年,禽流感再度於去年大舉來襲。有了2015年的血淚教訓,無論中央與地方的防疫體系,或是家禽產業從業者們,勇於投資升級現代化禽舍、兢兢業業於生物安全...

    防檢局的疫情監測分主動監測與主動通報,限於人力多為主動通報。主動通報是讓雞農自主監測,案例場3公里內的其他養雞場須採血清,由各縣市政府打電話通知雞農,由雞農自行採樣給獸醫師,然而養雞場一旦確定感染就會全場撲殺,雞農將損失慘重,造成自主監測難以落實。 在我參加的幾次會議上,防檢局均以主動通報的案發場,說明禽流感撲殺僅占全部數量0.64%。殊不知現場去年開始,雞隻已經發生大量的死亡。姑且不論發生什麼疾病,我們的動物疾病主動監測系統顯然未能很好地發揮功能。 無論如何,禽流感確實成為蛋雞產業的重大挑戰,幾乎每幾年就捲土重來。禽流感之外,2019年蛋價創20年新高,則是2018年中的豪雨災情,導致蛋雞大量損失,活下來的老蛋雞生產力明顯下降,新的蛋雞青黃不接,正是大家關切的氣候變遷議題。氣候變遷是長期發...

    危機也是轉機,未來幾年加速改建禽舍或是讓不適合的地方離牧,主要是因應氣候變遷,在某種程度也可以改善生物安全。但如果再有更頻繁的禽流感病毒進到臺灣,光藉由禽舍改善,並非預防禽流感的萬能解方,除了硬體建設,雞農在生物安全防護意識的提高,以及產業鏈上游生產的掌控,都必須配套性的強化,把真正的缺蛋原因找出來,對症下藥才是轉機。 產業鏈上游生產的掌控上,必須有多層次的統計數字調查。現階段蛋雞產業的數據,主要是由中華民國養雞協會每個月輪流調查全臺養雞協會會員的在養隻數,然而地方政府也應該掌握本身在養量,包括牧場登記證的變更情況。現行地方政府農業局的防治所,是戰後初期(1963年)產生的單位,當時因為臺灣開始發展畜禽產業,動物疾病多靠防治所獸醫師協助診斷處理,在該時期扮演了重要角色,如今規模化飼養且交通方...

  5. 防檢署說明禽流感防疫專家小組討論結果指出使用禽流感疫苗雖然可以降低雞隻死亡症狀及排毒但無法避免雞隻感染禽流感部分雞隻會有病毒存在卻無臨床症狀反而增加其他禽種感染發病風險此外雞隻施打疫苗的情形下也容易產生禽流感病毒變異而增加感染哺乳動物及人的機會防檢署表示目前例行使用禽流感疫苗的國家均無法有效控制禽流感疫情因此輸入的產品風險也提高考量我國未使用禽流感疫苗依據世界貿易組織國民待遇原則之精神所以我國選擇未施打禽流感疫苗的國家作為專案蛋品的來源國以保護禽畜生產安全並兼顧民生需求。 另外,針對外界關心誤標液蛋流向,衛環委員會也要求農業部彙整衛福部資料,就進口雞蛋製成隻冷凍殺菌液蛋流向,於10日內上網公開並送交委員會。

  6. 2024年5月17日 · 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指出北美感染乳牛的H5N1與國內驗到H5N1屬不同基因型國內H5N1案例只曾感染禽鳥乳牛經檢驗全數禽流感陰性無H5N1疫情國產乳品安全無虞。. 防檢署15日啟動彰化、雲林、嘉義、臺南、高雄及屏東等主要酪農縣市轄內各2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