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0年9月1日 · 2010-09-01. .文 / 楊志良. .出處 / 康健雜誌. .圖片來源 / 鐘士為. 字級. 收藏. 分享. 改革的重點包括擴大各界參與共同承擔健保權責建立收支連動公平負擔的財務體制推動以品質為導向論質計酬的支付制度強化品質與財務的資訊公開透明等但社會大眾對於二代健保仍有一些誤解希望透過詳盡的說明讓民眾得到正確的訊息瞭解二代健保的真實全貌進而全力支持二代健保。 已經是康健訂戶? 立即登入. 訂閱加贈多功能烤箱 限時$2,180. 掌握全方位的保健知識. 提供最優惠的課程活動. 不受限閱讀官網全文章. 查看更多 優惠方案.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延伸閱讀. 【最新上線】帶著走的AI小百科! 「糖尿病給你問 」,解答你的各種疑問! 文章關鍵字 #

  2. 2022年3月16日 · 健保部分負擔調整案爭論多時衛福部今16日公告最新方案包括調整一般藥品及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部分負擔新增檢驗檢查部分負擔區域醫院和醫學中心的急診部分負擔也有調整估約1,462萬人受影響其中因部分負擔費用每年多支出10200元約528萬人。 此方案預告14天,預計5月前正式上路。 2022-03-16. .文 / 謝佳君. .出處 / 康健編輯部.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民眾每月按時繳納健保費,平常看病時,醫療費用除了健保費會支出,病人也必須負擔一小部分的錢,而這些部分負擔項目包含有急診、門診、住院、復健等。 為挽救連年虧損的健保財務,健保署希望在不調整健保費率下,改革健保財務,多項方案之一、且備受專注的就是部分負擔。

  3. 2023年11月2日 · 唯一國營的臺銀人壽看到國人的保險缺口推出一款終身醫療健康保險並自70歲啟動實支實付的主約型產品強調繳費期滿後保障延續到111歲且圓滿此生後可領回所繳總保費扣除各項保險金後的餘額將市面上多數的保單從不退還的消費型實支實付轉換成可退還的終身型實支實付」。 以50歲男性投保為例,投保後即刻享有手術前後的門診費、住院日額、住院手術、門診手術、重大的限定手術、特殊醫材補助等;更重要的是,在繳滿20年期後,從70歲開始不用再繳保費,而且在醫療需求提高的70-111歲期間,持續享有醫療的「實支實付」,未來如果所繳總保費扣除各項保險金後仍有餘額,民眾還可領回,保費有去有回不浪費。

  4. 2019年2月13日 · 專家建議家長可以將紅包與年終獎金三分法均分三份: 第一份:優先償還利率較高的負債。 並預留繳稅,並以醫療險及意外險等規劃照顧家人。 第二份:規劃能創造穩定現金流的儲蓄計畫,例如可以善用利率變動型年金保險,選擇一次給付或每年分期給付。 第三份:規劃中長期的紀律投資,不論是基金或股票,分批定期布局。 推薦閱讀:過年紅包行情一表看懂,紅包吉祥數字、10個習俗禁忌. 先保父母再保子女 父母醫療險定期型優先. 根據統計,國人最喜歡的理財方式是買保單,為子女買保單是照顧家人方式之一。 不過全球人壽的專家提醒,因為父母是子女們經濟支柱,因此建議「投保原則,先保家長再保子女。 」而父母們建議應優先檢視自己的醫療險保障是否足夠。 若預算有限,全球人壽建議,可先以定期型險為主,之後若預算增加再考量終身型。

  5. 2020年11月27日 · 2020-11-27. .文 / 羅真. .責任編輯 / 陳祖晴. .出處 / 康健編輯部. .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字級. 收藏. 分享. 調漲保費的政治風險高陳時中原本可以默默等待健保署與健保會先後提出財務精算與保費調整版本最後在公文上核章即可不過他卻早在半年前主動向社會溝通保費調漲議題。 對此,他的回應簡潔: 「漲是一定的,這是沒有辦法迴避的問題。 陳時中口中的漲,並非單單期盼達到年度收支平衡就好,收支制度還需要體質性的變革。 (推薦閱讀: 健保財務收支失衡,漲費率就能得救? 有一餐沒一餐、餐餐搶食... 「應用10年來看健保需求」 「錢不是萬能,但應該收集更多錢看看如何有效運用,而不是有一餐沒一餐。 否則餐餐大家搶,就無法循制度進步的方向調整。

  6. 2020年11月20日 · 2020-11-20. .文 / 羅真. .出處 / 康健編輯部. .圖片來源 / 天下雜誌. 字級. 收藏. 分享. 全民健保收支失衡今年底的健保收支短絀已達676億元推估安全準備金也就是存糧將在明年底低於法定的1個月水位剩下0.54個月因此政府部門依法提案送健保會審議。 現行的健保費費率為4.69%,而健保會中的付費者代表、醫界代表以及付費者代表折衷版本分別提案漲至5.47%、5.52%與5.17%。 以投保月薪4萬100元的民眾為例,每月需多負擔58~100元不等。 然而,該怎麼看待調幅,健保會中有不同觀點。

  7. 2015年8月1日 · 我認為目前醫界沒有願景醫界很少以醫療應該進步到哪裡來要求健保改革現在所有改革幾乎是健保署或學者提的醫界往往只提健保加錢醫界前輩為了醫療的永續經營除提出當前經營困境外也要提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