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月28日 · 台大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陳沛裕指出,拇趾外翻指的是大腳趾歪向腳板的外側,擠壓到第二腳趾,而大腳趾根部則向腳板內側突出,與鞋子摩擦,是非常常見的足部疾患。. 觀察一下身邊的親友,尤其是女性,患病機率比男性高10倍,大概每3、4人就會 ...

  2. 2019年1月29日 · 拇趾外翻是一個常見的足部疾病,大部分人的外翻程度都屬於輕度,並不需要特別治療,但是少部分人可能因為疾病或是嚴重不良的姿勢、習慣,讓拇趾外翻多角度超過40度,需要透過手術治療。 台大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陳沛裕便提到,由於大趾外翻一旦產生了,它的變形一般會逐漸惡化,有許多患者的疼痛到後來影響到日常生活的活動,這時候就要考慮用手術的方法來矯正。 目前拇趾外翻的手術已經相當成熟,大致上分成軟組織的修補及切骨矯正兩大部分,醫生會依據病人的外翻情形,並且考慮是否有其他需要一起開刀解決的足部問題,例如退化性關節炎等等,來決定怎麼動手術。 不過,醫生動完手術之後,足部的復健,就需要靠病人確實執行,才能夠讓拇趾外翻的問題不再復發喔!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復健分為5階段. 階段1:緩解疼痛.

  3. 2020年5月31日 · 1. 按摩足部外展姆肌、內收姆肌. 這兩條肌肉分別控制大拇指向外、向內的動作,因內收姆肌位於足底深層,操作時建議按壓腳趾間的縫隙,外展姆肌位於內側足弓,操作時建議循著大腳趾骨頭按壓。 以上動作可使用按摩球或手指按壓 1 分鐘,重複 3 次。 按壓腳趾間的縫隙。 圖片提供:康富物理治療所。 循著大腳趾骨頭按壓。 圖片提供:康富物理治療所。 2. 拉開腳趾頭,並維持住,把小指和大拇輕壓在地板上。 維持大拇指向外拉開並讓腳趾向下踩維持 1 分鐘,重複 3 次。 維持大拇指向外拉開並讓腳趾向下踩。 圖片提供:康富物理治療所。 3. 活動足底深層肌肉. 活化足部深層肌肉,幫助穩定、改善平衡。

  4. 2020年2月16日 · 拇趾外翻不惡化!. 每天做「腳趾體操」拯救腳丫子. 日期:2020 年 2 月 16 日 by 林以璿. 你有穿鞋時大拇趾與鞋子老是摩擦的問題嗎?. 或是脫鞋的時候發現大拇趾根部的骨頭凸出,而且發紅疼痛、大拇趾尖部朝向第二趾歪斜。. 如果有這些情況,你很有 ...

  5. 2023年8月1日 · 外翻肌群訓練運動 :將彈力帶一端固定於椅腳,另一端綁於患處腳掌,由患處腳踝施力向外翻,至彈力帶阻力末點,停住約 5 秒鐘為一下,做 10 下為一組,每次訓練約 2-3 組,能增加腳踝肌肉穩定度,降低再次扭傷機率。 「外翻肌群訓練運動」讓腳踝施力向外翻至彈力帶阻力末點/圖片提供:臺北醫院. 平衡感佳可嘗試穩定訓練運動. 對於平衡感較佳的民眾,可加入較困難的穩定性訓練運動,例如例如單腳站立或是腳點十字方位的訓練。 患側腳單腳站立 :抬高健側腳,患側腳以 5-10 秒開始練習單腳站立,以站穩為目標,目標時間為可單腳站立 30 秒。

  6. 2022年7月10日 · 這三種人用了反傷身. 全身律動儀不適合 「剛開完刀尚未穩定」 ,例如腦出血開刀、血管瘤、腹部手術癒合、髖關節手術等,傷口癒合不好,加上律動肌振幅太大跟頻率太高,經過反覆震動可能會讓關節跟開刀處更嚴重。 另外有 「不穩定的椎間盤突出患者」 ,例如正遭遇嚴重的麻痛無力問題,在沒有醫師的指示下,也不適合使用震動儀。 震動對於身體是種刺激,但也有可能導致椎間盤的不穩定狀況加劇。 時間過長或是振幅過大的震動治療,對於此類病患可能無利有害。 還有 「 腎結石 」 潛在患者不可以使用,避免因為律動機的震動,導致結石脫落堵住輸尿管,造成急性輸尿管阻塞。 律動機居家使用注意.

  7. 2018年12月20日 · 通常會最先出現 頭痛 、疲倦、打噴嚏、出現冷顫等情形,然後開始 咳嗽 、流鼻水、痰液,這樣的症狀會中鏢後的 2 至 4 天裡最不舒服,正常來說一個普通感冒大約 7 到 10 天內會好。 但小孩、老年人,或是免疫力較差者,需要特別可能會引發肺炎、支氣管炎的情形。 「休息」讓感冒快快好. 若有出現 發燒 ,是身體正與細菌、病毒打架,而且淋巴球在高於平均體溫時,才可提升殺死病毒的威力,研究證實體溫每上升一度免疫力就可提高5倍,所以感冒出現發燒,其實不一定要使用藥物來降體溫,反而透過充分的營養補充及睡眠,感冒會好得更快。 但若出現反覆且不明的發燒,請一定要找醫師查明真正引起發燒原因! 預防感冒每天這樣做. 1.充足的維生素D.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