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8月17日 · 徐懷鈺是九零年代末貨真價實的「平民天后」,唱片大賣百萬、不斷改版、簽唱會人滿為患,幼稚園的小朋友或是出社會的大人都會唱她的歌。 他自然不做作、樂觀活潑偶爾無俚頭的演出,像是鄰家大姊姊般,也象徵了平民明星的年代正式到來。

    • 曾經,一座文身之鄉
    • 東瀛浮世繪——近代刺青的基石
    • 兄弟本色——在監獄誕生的台灣刺青文化
    • 崇洋媚外——台灣刺青發展的轉機

    追溯台灣刺青歷史的起源,不少人會立刻聯想到原住民的「文面」。不過,「文面」並非普遍存在於台灣原住民,主要是分布於台灣北部的泛泰雅族(泰雅、賽德克、太魯閣)才有這樣的傳統,賽夏族因與泰雅族互動頻繁,文化深受其影響,所以也可以見到該族文面。但若不單指稱「文面」,而將範圍拓展到「文身」,則排灣、魯凱、卑南以及一些平埔族,其文身傳統也都記載於史料。 《隋書・東夷傳》的「流求國」篇章中,曾有「婦人以墨黥手,為蟲蛇之文」的敘述,可能是目前有關台灣原住民文身最早的文字紀錄。其他古籍中也可以散見對原住民文身的描寫,如清代黃叔璥的《臺海使槎錄》以「正土官刺人形,副土官、公廨祗刺墨花而已」,記下了屏東排灣族的文身具階級之分; 郁永河在他的《裨海遊記》裡也說道卡斯族「遍胸背雕青為豹文」,而且越往北走,平埔族「文身...

    事實上,「文身」對日本並非異聞。日本可說是刺青的王國,也是近代台灣刺青的源頭。受到中國影響,日本在五、六世紀即有在犯人面部文刺染墨的「墨刑」。至江戶時代(1603—1868),文身開始流行於大眾。 起先,文身以刺字居多,花界女子文上熟客之名表達感謝或討其歡心,逐漸演變成情人誓約的信物;僧侶用經文佛語刺身以示虔誠並作為庇佑、相撲力士憑詩句顯其勇猛,時常處於生死關頭的武士俠客也開始流行此道,而後更成為浮浪者、逞兇鬥狠者威嚇他人的方式。江戶時代中後期,圖像也開始上身。尤其是中國俠義小說《水滸傳》的流行,搭上當時正值鼎盛的浮世繪,讓大片華麗精巧的文身開始蔚為風潮。 看過《水滸傳》的讀者,應該知道在這群「綠林好漢」中,有幾號文身刺青者——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 短命二郎阮小五、病關索楊雄、雙尾蠍解...

    受到50年日本統治的影響,台灣的刺青發展,勢必與日本有一定淵源。根據擁有三十餘年刺青經歷的中壢「彫客藝術紋身」的刺青師范植清表示,早期台灣刺青主要的文化資源,便是20世紀初日本統治時期透過兵士、浪人、浮世繪月曆等等管道進入台灣的日式文身,圖形多半是龍、虎、鯉魚、五毒、鬼頭等日本傳統文身主題,或是浮世繪風格濃厚的大幅刺青。 台灣人最初想要在皮膚上直接銘刻的動機和動力,主要源自緊張對立、需要彰顯魄力、深化群體義的社會脈絡,例如幫派。故幫派聚集的監獄,便成為刺青在台灣流傳發展的重要場所。新莊「驚駭空間」的刺青師蕭時哲解釋道:「監獄裡面有最原始的對立,團體面對團體間的對立。當原始防衛性跑出來,就需要裝飾武裝自己、讓自己更強勢,於是文身就此展開了。」這種在牢獄裡、道上兄弟之間,土法煉鋼仿效日式文身的刺...

    大體而言,台灣社會有很長一段時間對刺青抱持負面觀感,出現在新聞標題上的相關字詞,往往離不開流氓、犯罪、黑道,不然就是在宣導刺青會後悔莫及、刺青容易感染等等。不過,當歐美將刺青視為一門藝術、一種時尚的風氣越來越盛,台灣也逐漸開始用不同的角度看待刺青。像是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英倫女性引發話題的刺青熱潮,以及70年代在日本、美國掀起的刺青時尚。當然,這些都只是新聞的報導,與台灣最直接相關的應該還是冷戰時期大舉入侵的美國文化。 自1954年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後,美國開始在軍事、基礎建設、民生物資上大量援助台灣,台灣人民的食、衣、住、行、娛樂,無不受到美國文化影響。這個時期,歐美的刺青風尚,多少會藉由電影、音樂、廣告、雜誌等媒介,以及駐台美軍、越戰時期來台度假的美國大兵,為台灣人所知。不過,...

  2. 2023年9月8日 · 其中,趙傳、郭富城、杜德偉、張國榮、莫文蔚、徐懷鈺都有這些經驗。. 文:馬克樂透客/Mark Happy Talk. 「山道」兩字來自於日語,意思就是山上的路;「猴子」是指對於機車性能理解度低,且不守交通規則、做出危險駕駛的人,因而肇事比例也偏高 ...

  3. 2024年3月4日 · 「大港女神」一直都是每年大港開唱的焦點之一,回顧過去的女神陣容包括李心潔、若瑄、徐懷鈺、謝金燕等,都曾在大港舞台上獻上精彩的演出,並與多個樂團合作,激盪出許多音樂火花。

  4. 2017年3月18日 · 隨著歌曲接連被徐懷鈺、草蜢等台港藝人翻唱,酷龍成為韓式舞曲前進亞洲的功臣之一。 DJ DOC〈與DOC共舞(DOC와 춤을…)〉 同樣以舞曲聞名,在韓日獨島爭議爆發時刻翻唱一曲〈獨島是我們的領土〉造成人氣爆棚的男子三人組合DJ DOC,1997年發行第四張 ...

  5. 2024年1月31日 ·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創傷知情」,是近年社工、諮商師等助人工作者用以協助創傷倖存者的理論,勵馨基金會也經常透過「創傷知情」的概念進行服務與陪伴;事實上,「創傷知情」不只運用於助人工作的範疇,陪伴倖存者的重要他人若具備「創傷知情」的概念,更能有機會看見倖存者某些行為背後,仍隱隱作痛的傷痕,進而可以有不同的回應方式。 文:江敍慈(勵馨基金會專案編輯) 「我明明就不是這樣講的! 」小強(化名)突然紫脹著臉,對著小怡(化名)大吼:「連話都不會聽! 你是白癡喔? Tags: 創傷知情. 倖存者. 助人工作. 自我厭惡. 情緒重現. 復元.

  6. 2017年12月13日 · 七十餘年前,在台灣基隆外海也曾發生大型船難,犧牲者多為當時社會的菁英分子,傷亡更慘烈,千人淪為波臣,但在當時的國際局勢、政治環境底下無從究責,事後就算日人已撤出台灣,也少有人記得。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