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仁生復健科診所醫師陳渝仁解析6種常見物理治療法以及適用和不適用的情況。 不時就會有人說:「復健沒效啦,只是熱敷電療拉腰拉脖子,只是舒緩一下,不久又痛回來了」。 這樣的說法,可以說對,也可以說不對。 什麼是「復健」? 復健就字面上的意思,可以說是恢「復健」康。 當身體已經發出疼痛或是痠麻的訊號時,表示已經產生病灶,因此需要先治標,也就是將疼痛去除,之後再處理根本的問題,例如矯正不良的姿勢或動作控制等等。 物理治療儀器,就是治標的好方法。 儀器治療是以非侵入性的方法促進身體自我修復,不可諱言的是很多時候治療速度比不上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但對於輕度的痠麻痛、不想吃藥、以及害怕侵入性治療的人來說,是很好的第一線選擇,以下介紹復健科常用的物理治療儀器。 延伸閱讀: 新冠確診者小心!

  2. 復健科治療的領域原則上有四大類分別是骨科復健神經科復健小兒科復健及心肺功能的復健骨科方面萬芳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劉燦宏舉例治療範圍包括頸背問題扭傷拉傷五十肩冰凍肩足筋膜炎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痠痛等

  3. 薦髂關節的功能是用來維持脊椎下肢髖關節的穩定性若活動度過大過低或鬆弛都可能造成疼痛。《優活健康網特邀請復健科醫師仁生復健科診所院長陳渝仁於專欄撰文教大家快速測驗薦髂關節痛薦髂關節失能的方法並提供5招復健運動改善

  4. 其他人也問了

  5. 超越復健診所院長王薏茜本身也是空瑜愛好者她分析:「基本上空瑜是一種肌力訓練。 進行地板瑜珈時,如果柔軟度不足,可以靠地面或牆壁輔助,『硬折』出柔軟度,但施力過猛可能會折到關節造成關節炎、韌帶受傷。

    • 「髖關節」為什麼重要?
    • 髖關節移位會有什麼影響?
    • 髖關節術後的復健運動

    髖關節的形狀像是放在碗裡面的球,碗是骨盆的髖臼,而球則是股骨頭,此外還有一圈包覆在髖臼周圍的纖維軟骨,也就是髖關節唇,負責增加髖臼的深度,增加髖關節的穩定度,而且不讓髖臼及股骨頭在髖部活動時互相碰撞。 然而若髖關節唇及周遭韌帶沒有將股骨頭好好的包覆在髖臼內,就可能造成髖關節移位,甚至脫臼。

    髖關節移位可能影響周邊的神經血管,包括股神經、閉孔神經及坐骨神經等3大神經,造成下肢酸麻痛、無力等症狀,其中最常受到壓迫的是坐骨神經。 研究顯示,只要及時處理髖關節移位造成的神經壓迫,60~70%的神經功能可以恢復。仁生復健科診所院長、土城長庚復健科主治醫師陳渝仁表示,必要時需要手術介入將髖關節復位或是部分置換,解除神經壓迫。髖關節手術後的復健原則上只要傷口穩定,應該盡早開始、循序漸進,逐漸回到正常功能。

    腳踝肌力訓練: 腳踝下方墊毛巾卷,先腳背向上5秒鐘,再向下壓5秒鐘。10次為一個循環,一天做3個循環 股四頭肌肌力訓練: 膝蓋下方墊毛巾卷,大腿出力伸直向下壓5秒鐘,再休息5秒鐘。10次為一個循環,一天做3個循環 髖部外展肌力訓練: 正躺,髖部水平向外伸展維持5秒鐘,再休息5秒鐘。10次為一個循環,一天做3個循環 步行訓練: 患側腳先行,腳跟著地,注意助行器的卡榫要完全打開 髖關節做為身體承上啟下的關節,要承受上半身的重量以及下肢活動的反作用力,此外還有相當大的活動度,因此髖關節受傷其實相當常見,一旦受傷,建議盡早就醫評估治療,即使病況需要開刀介入,務必記得術後復健的重要性。 復健動作示範:仁生復健科診所李承龍/劉家豪物理治療師。 加入華人健康網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延伸閱讀: ...

  6. 更新於 2023年04月26日03:14 • 發布於 2023年04月26日03:00 • 趙乙錚. 物理治療在現代社會的需求性越來越高除了在疾病傷害後的復健舉足輕重在預防保健的層面上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但是你知道嗎?. 專業的物理治療師不只在醫院和診所中出現 ...

  7. 復健科陳相宏醫師表示囚徒健身的原理是改變支撐點減少底面積就能利用自身的體重來調整能負荷的強度等於是把自己的體重當成阻力槓片重量的概念優點是方便省錢較不受地點限制等但他也提醒平常沒有運動一定要先做好準備再看影片或書籍照表操課因為囚徒健身的動作多少還是需要基本的肌力和協調靈活度。 這些準備包括: 運動前適度伸展。 從簡單的動作開始。 過程中,有讓關節或肌腱有痛的感覺,請立刻停止。 倒立支撐、徒手伏地挺身,如果腕關節過度彎曲,容易造成腕關節的傷害。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