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6日 · 面對交往對象與自己年齡差距大於10歲以上的感情執業諮商心理師陳湘妤表示交往對象年齡比自己大許多的戀愛主要可以分為在1824歲成年早期」,以及30歲後心智年齡較成熟的戀愛關係雖然兩者都是和比自己年紀大的對象交往但本質上卻有不小差異若是過了一定年紀且有良好經濟基礎找到年紀差距較大的對象交往較常是因為價值觀相近而走在一起。 不過,若是在成年早期與年紀大上許多的人交往,較有可能是受社經地位與心理成熟度等影響。 陳湘妤解釋,對象年紀較大,經濟狀況普遍較穩定,也已累積足夠的人脈與關係,可以提供年紀小的交往對象所需資源。

  2. 2016年8月22日 · 2016-08-22. .文 / 范衷慈口述. .文 / 鄭竹霞文字整理. .出處 / Web only. .圖片來源 / Unsplash. 字級. 收藏. 分享. 臺灣在1993,六十五歲以上占總人口的7%,早已進入聯合國界定的高齡化社會。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嬰兒潮世代進入老年階段,更加劇了人口老化現象,預估在2018,六十五歲以上將占總人口的14%;短短二十五年間,臺灣的老年人口比例將翻倍,屆時每五人將有一位老人;照顧老人、成為老人,已經是多數人正在面對或即將面對的議題。 人體器官從顛峰期慢慢往下走是老化的正常現象,身體到了某個年齡自然就會比較衰退,譬如說牙齒鬆動、頭髮變白、皮膚乾燥、視力退化…。

  3. 2021年3月29日 · 你以為年紀了,腦袋就不再成長?大錯特錯。不管幾歲,我們的腦細胞都會不斷增生,正如發育時多運動會長高,只要我們有效鍛鍊大腦,就能增強記性、提升專注力。

  4. 2023年8月31日 · 隨著年紀增長,你是否也感到體力越來越,身體沒有以前靈活,還經常覺得腰痠背痛? 這些,都可能是肌肉量下滑的警訊。 研究指出,成年人在30歲後肌肉每年流失1%;40歲之後,肌肉質量平均每10年會減少8%,而蛋白質攝取不足不只會加速肌肉流失,也和全身的各項機能與體態維持有關。 全身上下由內到外 都需要蛋白質當原料&燃料. 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學會理事、營養師呂美寶說明,食物中的蛋白質經消化吸收後分解成更小的胺基酸元件,就像樂高積木一樣會在體內組合成不同功能的蛋白質供身體運用,到毛髮、指甲等身體結構,小到輸送血液的紅血球、甚至是每一個細胞都需要靠胺基酸的組成。 「因此蛋白質對身體的各項功能和修復都重要。

  5. 2022年1月21日 · 1960年代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看一眼上圖每個人大概能看到有12個字母這就是最短的感官記憶」,如果追問大家可以回答出幾個字母通常一般可以說出36個字母這些被儲存在腦中可以短暫取出的記憶就是工作記憶或稱短期記憶」,過幾分鐘之後在沒有持續記憶努力背誦的狀態之下你還能記住的就成為長期記憶」,而長期記憶的深度也不同如果是不太重要的訊息可能明天就忘了但若是很重要的或是情緒性重大的創傷事件就會記得比較久。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而很多人關心,長期記憶究竟儲存在哪裡?

  6. 2020年7月2日 · 2020-07-02. .文 / 劉北元. .出處 / 康健雜誌.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依經濟地位考量 年紀意外風險愈重要. 小張說得沒錯,但人生風險的保障該如何規劃呢? 年輕人的風險承擔能力強過年長者,我們就來說說40、50、60歲的人,該掌握的重點。 第一是建立足夠的醫療保障、第二是重新檢視自己在家庭中的經濟地位、第三是重視老年照護,最後是不可忽略的意外風險。 1 建立充足的醫療保障.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人的健康狀況會隨著年齡而下降,醫療支出會跟著放大,醫療保險自然是重中之重。

  7. 2019年10月8日 · 諸多研究一致指出現今中高齡人群的心理年齡約略比實際年齡小上10 當心理年齡與實際年齡差距越大覺得自己越年輕不但對個人的生活滿意度越高嘗試新產品的意願更加開放。 可是,有沒有一種可能性,是個人直接超脫年齡數字所帶來的心理枷鎖,讓「無齡」成真呢? 在拉長的人生下半場,要能終身好老、樂活,關鍵在於中高齡人群得有重建「過日子」的意識。 根據智榮基金會龍吟研論從2013年起訪談退休活躍熟齡消費者,研究發現,有一部分的人群逐步練習從內與外的身、心、靈循序構築一種過日子的節奏,有意識地尋求以健美、身心安頓、自由連結、無齡意志等4大新生活規律過日子,研究團隊稱之為「無齡生活型態」。 4大新生活規律 打造無齡生活型態. (無齡生活型態是在日常生活中實踐4大新生活規律。 資料來源:智榮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