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從「查營養」工具看該怎麼吃! 認識六大類食物! 營養師教你正確選擇食物種類、瞭解個人份量所需. 人體地圖|隨選隨查,點擊身體部位,快速查找各種疑難雜症! 焦點新聞 閱讀更多. 全台變火爐! 6月「熱浪」逾500人熱傷害,醫提醒室內外皆須警惕. 最近全台熱成燒蕃薯,衛福部統計,今年6月至25日熱傷害就診達515人。 醫師表示,長者、慢性疾病患者、運動員、戶外工作者及... 夏季流感也來添亂,疾管署曝重症+77、死亡+10! 預防流感最佳做法. 夏天來臨,卻出現「病毒大亂鬥」現象,不只新冠肺炎、腸病毒正在燒,連流感都來添亂。 根據疾管署最新監測,這 4 週流感再次進... 再爆小小孩新冠重症! 疾管署提醒:家長必做 2 件事保護家中幼兒健康.

  2. 2 天前 · 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長期推廣「U=U 就是傳不出去」概念,也自 2023 將每年 7 月 2 日訂為台灣 U=U Day,盼大眾了解有科學實證支持的 U=U 觀念、去除 HIV 汙名。. 不過調查仍發現,有超過 5 成(55.8%)雙世代不了解「測不到病毒就不具傳染力」的觀念、高達 7 成 ...

    • 7 至 8 成患者 染疫後出現倦怠、喘等長新冠症狀
    • 染疫高風險族群 通常也較易發生長新冠
    • 如何預防長新冠?林謂文:避免中、重症最重要
    • 居家照護 3 寶 幫助監測病況

    林謂文醫師指出,新冠肺炎綜合症候群又被稱作長新冠(長期新冠),WHO 將其根據「3、2、1」原則定義: 1. 3:感染後 3 個月內發生 2. 2:症狀持續超過 2 個月 3. 1:無法用其他診斷排除,症狀持續恐長達 1 年 林謂文醫師表示,染疫時,病毒會與 ACE2 受體結合,進而侵犯全身細胞,並進入宿主細胞產生免疫反應,「簡單來說,免疫反應就是發炎,所有症狀都是因為發炎引起的。」 由於 Omicron 主要出現於上呼吸道,因此確診後咳嗽、打噴嚏、流鼻水、喉嚨痛、喘、疲倦等都是常見症狀,而當染疫者康復後,發炎反應會慢慢減弱,不過並不代表完全消失,而是進入慢性的微發炎狀態。 長新冠可能為多重器官發炎,林謂文醫師舉例,若為腦部發炎就會造成腦霧、心臟發炎則造成心肌炎、心血管疾病等;而若是呼吸道發...

    根據《刺絡針》最新研究顯示,約有 7 至 8 成染疫者康復後至少會出現 1 個長新冠症狀,其中最常見的症狀為: 1. 全身倦怠 2. 呼吸易喘 3. 肌肉容易痠痛 4. 胸悶、胸痛 另外像是嗅味覺異常、腹瀉、關節腫痛、注意力不集中、健忘、智力衰退也有可能發生,而中國一項長達 2 年多且針對中國人以及武漢病毒株的研究也顯示,染疫後約 55% 患者會出現長新冠,不過感染不同病毒株造成長新冠的比例為何,目前還沒有一定證據,需要進一步研究。 而會發生長新冠的高危險族群有哪些?林謂文解釋,染疫高風險族群,通常也較容易發生長新冠,長新冠的發生與染疫後症狀嚴重程度呈現正相關,不過若為無症狀患者也不能掉以輕心,還是可能會發生長新冠的症狀,此外,染疫後也可能會產生新疾病,或是原先有的慢性病、疾病變得惡化且難以...

    若要預防長新冠發生,則要避免染疫時發生中、重症,因此若高風險族群染疫後還是輕症時,建議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進而避免病情惡化、發生長新冠,林謂文醫師解釋,「若發病後 5 日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可減少 33% 至 88% 演變為中重症、死亡的機率。」 若為年輕族群且不適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族群,要如何避免長新冠發生?林謂文醫師表示,若為非高風險族群但症狀嚴重,建議及早就醫,而若是輕症者,可服用清冠一號或退燒、解熱鎮痛等能改善症狀的藥物。

    另外,林謂文也建議,居家照護期間家中一定要準備「居家3寶」,包含血壓計、體溫計以及血氧機,另外,也建議可以準備快篩劑,每日都需要監測血壓、體溫以及血氧: 1. 血氧:血氧掉至 95 以下時建議盡快就醫。 2. 體溫:高燒 2 日以上、體溫越來越高建議就醫。 3. 血壓:若心跳超過 100 持續 48 小時以上、血壓不斷下降時,恐怕為休克症狀,正在演變重症,建議就醫。 此外,若居家照護期間喉嚨疼痛,可準備一些鳳梨酵素、由醫師指示的消炎藥物,飲食部分也要維持正常,透過增強染疫當下的免疫力,減少長新冠的發生。 文/李祉函 圖/吳翌華 延伸閱讀: COVID-19/「重複感染」成常態?恐成長期模式,專家:疫苗更新速度應加快 COVID-19/本土各年齡層中重症機率曝!疫情威脅長者,70 歲以上中重症...

  3. 飲食不均衡則可能導致營養不良,包括營養素缺乏、過多或不均衡而導致體重過輕、過重、肥胖、慢性病等健康問題。. 在這裡認識各式營養素和食品成分,讓生活中達到營養均衡的目標!. 前往查詢. Heho 健康小幫手使用更方便、直覺的健康查詢方式,幫助運動 ...

    • 慶餘年 線上1
    • 慶餘年 線上2
    • 慶餘年 線上3
    • 慶餘年 線上4
    • 慶餘年 線上5
  4. 2 天前 · 邁入第 20 的「亞尼克寫生比賽—親子陪伴日」,6 月 27 日正式開放線上免費報名,今年以 20 為意涵提出「2 の鼓勵—愛的鼓勵」為陪伴宣言,不僅持續提倡親子陪伴的質與量重要性,呼籲「41 愛多多」口訣:每週至少 4 天以上、每次至少 1 ...

  5. 基礎代謝率 (BMR) 計算機. BMR 指人體在休息狀態下,維持新陳代謝所需的熱量,例如:呼吸、器官運作、體溫維持等,即使整天躺著不動也會消耗的最低熱量。. BMR 會隨著年紀增加或體重減輕而降低,會隨著肌肉量增加而上升。. 生理性別: 男性 女性.

  6. 2023年8月7日 · Heho 營養師教你用飲食來保養身體! 秋天養生指南. 根據中醫五行的觀念,每一個季節分別都有相對應的器官,秋季是養肺的最佳時機,適當的養生可以調節身體陰陽平衡。 透過飲食調理可以幫助維持呼吸道濕潤、增強抵抗力,減少秋燥帶來的不適感,營養師替你整理好秋季飲食養生 3 大重點,照著吃就能養好肺。 一、白色食物養肺潤燥. 多吃多食用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特別是秋天,最適合吃白色食物,如銀耳、山藥、蓮藕、百合等,有豐富的維生素及 礦物質 ,可以滋養肺部,預防秋燥傷肺。 銀耳,又稱白木耳或雪耳,是一種被譽為「窮人燕窩」的天然食材,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