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4月30日 · 憂鬱症的藥物可略分為第一代及第二代,第一代藥物為非專一性地抑制突觸間傳導物質的代謝,藉此增加傳導物質的濃度;第二代藥物可以選擇性地增加特定神經傳導物質的濃度,所以副作用的發生率較低。

  2. 2024年7月10日 · 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哪一類抗憂鬱劑特別有效?所以選擇藥物時應考慮安全性、患者耐受度、效益、價格及服藥方便性。 可以先使用單一的 SSRI 藥物。需要注意的是:抗憂鬱藥物通常需要三到四週才能見效,因此在治療初期應避免不當的藥品更換。

  3. 抗抑鬱藥真的能治療抑鬱症憂鬱症)嗎?它背後有怎樣的科學原理?服用之後又會有甚麼副作用和風險?今天讓我們一起看看不同的抗抑鬱藥(TCA、MAOI、SSRI、SNRI等等)的科普文吧!

  4. 抗憂鬱藥物主要是影響大腦中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等的神經傳導物質的濃度,進而調節情緒以緩解憂鬱症狀,不同藥物針對不同神經傳導物質的調節,副作用較少的抗憂鬱藥物,雖然較安全,但可能憂鬱症治療效果不明顯;相對地,副作用較多的抗憂鬱藥物,雖然會引發身體極度不適的狀況,但能治療重度憂鬱症或焦慮症,常見的抗憂鬱藥物分為以下4大類: 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 功效:SSRI主要是透過抑制細胞吸收血清素,增加血清素在神經突觸中的濃度,進而改善憂鬱症狀。 副作用:常見的副作用包括頭痛、失眠、性功能障礙、噁心、腹瀉、焦慮和神經質等。 SSRI常見抗憂鬱藥物:百憂解、克憂果、左洛復、蘭釋、喜普妙等。 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回收抑制劑(SNRI)

  5. 2023年10月31日 · 目前最常見的抗憂鬱藥物,是一種稱為 SSRI(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的藥物。 透過提升血清素水平,來達到抗憂鬱的功效,也被俗稱為「血清素藥物」。

  6. 2019年7月25日 · 藥物在憂鬱症治療占重要角色,患者持續的負面情緒與生理症狀,常需要使用抗憂鬱劑來當第一線的治療。 一般來說,服用藥物約2至3周便會逐漸出現療效,三個月可達到治療效果。

  7. 目前憂鬱症還會搭配心理治療,若真有長期服用後效果不彰或者副作用引起個人身體不適,目前有提供非藥物治療的方式-經台灣衛福部核准的憂鬱症治療-rTMS,又稱重複經顱磁刺激,是針對憂鬱症患者,改善其情緒、調整自律神經活性的一種憂鬱症治療方式。

  8. 2024年2月18日 · 抗憂鬱藥 (英語: Anti-depressant),是一類治療 重度憂鬱症 (MDD)或其它問題如 心境惡劣障礙 、 焦慮症 、 強迫症 、 進食障礙 、 慢性疼痛 、 神經性疼痛 的 藥物,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用來治療 痛經 、打鼾、 偏頭痛 、 多動症 (ADHD)、 藥物濫用 和 失眠。 抗憂鬱藥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與其他藥物聯用,但都要遵醫生的處方使用。 主要的抗憂鬱藥有 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 (SSRI)、 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 (SNRI)、 三環類抗憂鬱藥 (TCA)、 單胺氧化酶抑制劑 (MAOI)、 四環類抗憂鬱藥 (TeCA)、 去甲腎上腺素和特異性5-羥色胺能抗憂鬱藥 (NaSSA)。

  9. 2021年8月15日 · 藥物對於憂鬱症的身體症狀改善較有效,rTMS則對於思考與動力症狀效果特別好,速度又較快。 由於藥物是全身性作用,副作用較多,rTMS除了少數患者會頭痛外,沒有太大副作用。

  10. 抗抑鬱藥的通用名稱和主要特徵. 以下藥物可能各自有幾種不同的名稱,下列表格在“通用名稱”和“商標名稱”(香港)欄中列出了這些名稱。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