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月5日 · 2020年前全國動物醫院分院長獸醫師陳正倫成立嬌寵醫生以人用規格原料打造犬貓適用的洗護用品與食品兩年間營收成長40倍2021年就開始獲利。 這家總部隱身在三重區大樓裡、員工僅有7人的新創,如何搶佔全台一年500億的寵物商機? 時間回到2016年陳正倫卸下穿了10年的獸醫袍只為圓一個創業夢幫助更多毛小孩。 他建立寵物醫療服務App,協助飼主媒合獸醫師到府看診,為了募資不僅寫了7份創業計劃書,還遠赴美國華爾街,歷經兩年終於籌到第一桶金。 好景不常,App正式上線一年後,陳正倫得知,最大投資人也想開發自己的媒合平台,因此將資源收回,App則因缺乏資金挹注宣佈停止營運。 「當時就在想,我要回醫院嗎? 有沒有其他的路? 」他開始從失敗的創業經驗中找機會,果然從中看見可能的商機。

  2. 2024年2月6日 · 台灣自1988年全面實施醫院評鑑依不同規模分為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及地區醫院每4年評鑑1次而每200萬人口地區可設置1家醫學中心。 原先規定每4年執行1次醫院評鑑,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暫緩實施。 今年醫院評鑑競爭激烈,以台北區為例,共有11家醫院申請。 全台目前有19家醫學中心,其中,台北區醫學中心包括台大、北榮、三總、馬偕(台北及淡水院區)、新光、國泰、萬芳、亞東,雙和、台北慈濟等兩家準醫學中心。 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醫學中心評鑑標準已經20年未修,受疫情影響,最近一次評選更是在7年前,今年每一家醫院明顯都有進步,最高分95.52分,最低91.92分,而第7名到第10名之間差距更僅0.4。

  3. 2022年12月28日 · 2021年全台寵物數量已經超過15歲以下人口總數據農委會統計至2021年底全台獸醫診療機構總數達到1790家同樣的時間點根據衛福部資料全台兒科醫療院所則為1673家其實自2018年起,「動物醫院家數超過兒科的現象就首度出現此後兩者差距不斷擴大2021年底動物醫院超過兒科院所117家的差距數字改寫新高。 從一間人力、設備頂級的毛孩手術室,一趟要價逾百萬元且需求不斷的心臟手術,再到各種堪比人類等級的分科醫療技術,甚至是再生醫學的應用,毛小孩的含金量讓寵物人性化趨勢引發的種種商機,有著更狂的想像空間。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 《今周刊APP》 毛小孩 寵物醫療 寵物商機. 新北市中和的某處,一個藏身舊公寓騎樓的門診櫃台,乍看並不特別顯眼。

  4. 2015年6月16日 · (1) 經濟能力:不是看飼主可負擔多少保費,而是看「可以負擔多少醫療費用」,例如費用若要2~3萬元,甚至7、8萬元,過去很多飼主可能就放棄不醫,但有寵物險的補助,飼主願意救治的能力提高。 (2) 寵物體型:大型犬醫療費用普遍高於小型犬,從高處跳下、甚至一般跑跳都容易發生骨折;而瑪爾濟斯等小型犬一天到晚跑跑跳跳,不見得會骨折,建議大型犬可拉高保額。 (3) 飼主習慣:喜歡外出溜溜或常關在家中,意味貓狗發生意外風險大不同,喜歡溜寵物的飼主可考慮選擇高保額。 (4) 就醫經驗:毛小孩身體常出狀況,一定要投保,並提高保額。 (5) 投保年齡:動物通常越老體況越差,建議提高保額。 尤其老狗相對於年輕小狗得癌症、骨骼退化的機率高,投保疾病醫療險的重要性高於傷害醫療險。

  5. 2021年7月30日 · 林韋伶. 健康. 攝影:吳東岳. 2021-07-30 13:00. +A -A. 加入收藏. 想享受頂級健檢服務的民眾又多了一個新選擇新光人壽旗下的板橋新光健檢中心在今30日開幕儘管才剛開幕但目前已經有逾660位民眾已刷卡付費預約健診預估要花上一個月的時間消化首波報名者新光醫院董事長吳東進談起自家的健檢中心除了有最先進的檢查儀器與最資深專業的服務團隊外更重要的是能讓大家 在做健檢這樣高度隱私的檢查時,不會被無關的人看到。 不被無關的人看到 板橋新光健檢中心主打高隱密性. 「一般你去做健檢,沒有打扮的樣子可能會被其它人看到,很沒有隱密性。 但來我們這邊做健檢,對高度追求隱私的客戶來說,可以做到從檢查一開始到最後,都不被無關的人看到。 」吳東進這樣說明。

  6. 2021年12月22日 · 中央保署為了減少重複用藥或藥物交互作用造成的健康風險與 醫療浪費 ,在2013年開發出保雲端藥歷系統,供醫師、藥師查詢病患過去的用藥和檢查檢驗紀錄。 保署估計,雲端藥歷上線自2014年至2020年間,共替保節省了93.5億元支出。 盧進德說,雲端藥歷最早由醫師手比對是否有重複用藥,2018年推出主動提示重複用藥及交互作用用藥的API系統,讓醫師在短時間內掌握病人 用藥情 況,系統已越趨完善;他認為如今是進一步納入自費用藥的時機。 「保不給付的,通常是胃藥、高價癌症標靶藥物,或病人自行購買的成藥,雖然數量未必大,但放上雲端藥歷,還是會讓醫療程序比較安全。 」他說。

  7. 2014年9月4日 · shutterstock. 924期. 2014-09-04 14:45. +A -A. 加入收藏. 「等病床」早已成為台灣醫療危機之一,台大每五位急診轉住院病人,就有一人等超過兩天,甚至成為常態,究竟是哪些原因,讓我們在急診室面臨生死關頭時,等不到病床? 一個尋常的星期三,許先生的母親因為急性敗血症,被送到台北市中心一家醫學中心急診室。 高齡七十五歲的老媽媽發高燒、肚子絞痛,到最後意識不清無法問診,醫師認定許媽媽必須最優先處理,不斷加強抗生素的劑量,而且也應該趕緊入院,避免在人山人海的急診室增加感染風險。 但是,危急的許媽媽卻仍然在三天後,才得以住進內科加護病房。 急診室亂象. 根據保署網站統計,在急診轉住院案件數中、等待住院超過48小時。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