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1 天前 · 紀錄片《無米樂》、《牽阮的手》導演顏蘭權,耗時8年時間製作的《種土》即將在9月20日全臺上映,今(5)日舉辦媒體試片會,但原本都會出席映後分享的顏蘭權卻意外因病缺席,她透過預先錄音及發行公司牽猴子電影創辦人王師代唸文稿,向關心的朋友坦承罹病,顏蘭權說,她只能將《種土 ...

    • 農作制度持續改變 但都重視恢復地力
    • 維持土壤的健康和肥力 原是農田的至高規律
    • 化學肥料進入農家 輪作、養土真的不再重要嗎?
    • 青貯飼料也曾被視為農業奇蹟

    田地如果一遍又一遍種植同一種農作物,那麼地力將被耗盡,這是因為每一種農作物都從土壤中吸收一定的養分,最終令土壤的肥沃被耗盡了。這時,農作物的病蟲害便開始在疲憊的土地上落腳,直到造成破壞為止。大自然會因農夫的妄自尊大而懲罰他。文明之所以會整個消失,是因為他們的耕作方式令土壤的品質退化了。 從這些奮鬥和失敗中,世人找出的解決之道便是讓土地輪替不同的用途與農作物:有些用來播種穀物,有些用來放牧牲畜,另外一些則任其閒置、長出雜草,待它恢復地力。收成後,不同種類的農作物會透過其根系或是廢料,將不同的養分和有機質歸還給土壤。小麥收成後,農夫可能會播種燕麥,或者,要是土壤的地力耗盡了,就暫時不再耕作,讓田地休息(此即所謂的休耕)。 這套秩序有助於恢復地力、確保田地將來仍可以為農作物提供養分。我的父親和祖父...

    想必祖父曾對這種分割成有如條碼的田地感到困惑。土地明明可以劃得更大、更有效率,為什麼要在狹窄的條帶上耕作?為什麼要浪費時間在條帶之間來來去去,況且還要攜帶犁、鋤頭、短柄鐮刀或長柄鐮刀呢?為什麼條帶和條帶之間要留下一兩英尺寬的空間呢? 後來我了解到,這些不同的條帶可以減緩植物病害,可以阻礙農作害蟲的傳播,並為負責授粉或是捕食害蟲的昆蟲提供棲所;此外,還能確保散居在教區不同地段的每個家庭都有足夠的食物來應付極端天氣的侵害,從而減輕乾旱或作物病害等風險。最重要的基本原則就是輪耕多種農作,就像在古代農民種地的方式,也像祖父耕作的原則。田地有個牢不可破的規律:維持土壤的健康和肥力。 過去幾個世紀以來,我們在為田地施肥以及土地分割的方式等事情上有了重大的進展,尤其是那些名為「圈田」的中世紀公有田地已轉由...

    我家沒有人知道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是何方神聖,但沒有他,我們的生活將會完全改觀。他在1909年研究出如何以人工方式利用氫來「固定」大氣中的氮,使其可以充作植物肥料,於是解決了田地肥力的問題。哈伯設法將不可能化為可能。他解開了大自然的鎖。正如他自己所說的,他「以空氣為原料生產麵包」。 哈伯的同事卡爾.博世(Carl Bosch)找到了應用此流程的方法,並且將其投入生產。由此而來的硝酸銨肥料改變了農業乃至整個社會。有人估計,假設哈伯與博世沒有發明這項農業技術,那麼全世界的人口承載量僅約40億(也就是說,多虧哈伯以及博世,今天世界還能多餵飽30億人)。 哈伯因「提高農業水準、增進人類福祉」而於1918年獲得諾貝爾獎。但是他的發明絕對無法單純以「惠我良多」一語帶過。發明硝酸銨的初衷...

    家裡在拍賣會上賣掉綿羊後隔了幾週,派我去父親朋友處,以便協助他處理青貯飼料。我被安置在一輛大型的綠色約翰迪爾牌(John Deere)曳引機裡。它的後面掛一台紅色拖車,裡面載著大約10噸青草。收音機播放R.E.M.和碎南瓜樂團(The Smashing Pumpkins)的歌曲。我們一組6個人的任務,是從「飼草料收穫機」(割下多汁的綠草並且切碎)那裡將草帶回農莊院子裡的「青貯飼料坑」或是「青貯飼料堆」中。來到青貯飼料坑旁,我們須先傾斜拖車的載斗,將草料卸在以混凝土鋪底的坑裡,然後再趕回田間進行下一趟裝載作業。 幾星期前,爸爸的朋友在春季用曳引機拉著「施肥機」在田間噴灑了「頂肥」,那是數以百萬顆計、類似聚苯乙烯的微小人造氮球,以便為這種草注入活力。這是一年前播下種子的高效能黑麥草,只要撒下店裡...

  2. 20210815. 綠色革命曾大大改善人類生活,但現狀仍不完美,世界和農業技術的變化也到了再該反思的時候。. 圖片來源/農傳媒資料庫. 內容提供/臉譜出版 文/亞曼達.利特(Amanda Little) 譯者/王翎. 大眾於18世紀晚期開始逐漸陷入對全球食物供給不足的恐慌 ...

  3. 第一季於今年12月起上映,每週二晚間十點在公視主頻道播出,「公視+」OTT全球同步上架英文版及4K版。 第二季節目預計於明年上架。 橫跨歐亞美洲,尋找農村典範. 看見臺灣農村的隱憂,《農村的遠見》總策劃林盛豐,邀請具30年紀錄片拍攝經驗的金鐘導演劉嵩,率領團隊踏出國門,籌備十年,歷經四年拍攝剪輯,當臺灣的眼睛,盼把國際上農村發展的成功案例帶回來。 第一季從在印尼峇里島,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具千年歷史實行至今的水稻灌溉系統與農民組織「蘇巴克」開始。 到德國南部,30年前就拒絕城市化發展,堅持鄉村定位,最終獲得歐盟農村競賽第一名殊榮的懷楊鄉(Weyarn)。

    • 有生之年播出時間1
    • 有生之年播出時間2
    • 有生之年播出時間3
    • 有生之年播出時間4
    • 有生之年播出時間5
  4. 林務局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今日合辦「2023台灣生物多樣性論壇」。. (圖片提供/林務局). 去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會議(COP15)通過「30×30」目標,要在2030年之前保護全球30%區域生物多樣性,農委會林務局針對陸地區域提出具體 ...

  5. 20171104. 內容提供/ 《鄉間小路》 文、攝影/ 蔣珮伊. 問起「時生永續農場」的團隊對什麼感到自豪,竟然得到一個平凡得令人訝異的答案——乾淨。 然而,事實正是如此。 走進農場,放眼望去幾乎沒有雜草,右側溫室區整齊劃一,看不見任何棄置的雜物。 「環境整理得乾淨,蟲害就少;整體感覺舒服,合作機會常常就這樣來了。 」農場場長李惟裕說。 這座總面積約8公頃的有機農場位於水源充沛的臺南官田,不同於該地的菱角、稻田風光,時生永續農場以生產有機蔬菜、瓜果為主。 自2015年李惟裕帶領數名青農從零建構以來,時生無論在地方或業界都相對低調,卻在短短2年半內步上軌道。 目前時生已取得慈心全有機驗證,與超市、學校等通路穩定合作,團隊也在2016年入選為第3屆百大青農。

  6. 文/豐年社社長 梁鴻彬. 1951年7月15日,《豐年》雜誌發行創刊號,距離今日已69年,「豐年社」這個臺灣最老牌的農業媒體,誕生及延續69個寒暑年頭,見證及記錄了臺灣農業的發展歷史,當初的創辦人許伯樂(Robert B. Sheeks)已98歲,他仍以「豐年社」的一員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