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字源解說. 亘(gèn)與亘(xuān)本是兩個不同的字。 亘(xuān)始見於商代,是象形字,字形像迴旋之水。 楊樹達《積微居國小述林》:“亘者,㳬之初文也。 《水部》云:‘㳬,回泉也。 從水,旋省聲。 ’今字皆作漩。 亘從囘,為古文回,字象回水,是形義與㳬為回泉者合也。 二字之音皆在寒部心母,又相近也。 ”甲骨文或在回水形上加橫畫,如左圖A2,《說文解字》小篆又在字下加橫畫,變成從二(圖A3)。 《說文》以為“二”符表示“上下所求物也”,似未確。 漢隸(圖A4、A5)以後皆從二,發展成為現代漢字。 亘(gèn)是會意字。 商周文字(圖B1、B2)從二、從月,像月在天地之間,是“恆常”之“恆”的本字。

  2. 異體字. 分享. Plurk. twitter. facebook. HEMiDEMi. MyShare. delicious. Unicode:U+4E98. CNS11643:T3-2266. 漢語大字典:1-0017-16. 部首: 總筆畫:6. 讀音: 字 義. 1. 迴旋。 2. 同「宣」。 宣布;宣揚。 3. 姓。 4. 連接;連綿不斷。 5. 橫貫。 6. 遍;窮盡。 7. 引入。 8. 通。

  3.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桓. U+6853. 說文小篆. 金文. 部首: 木 + 6筆 = 共10筆. 字典出處: 宋本廣韻: 頁123第33 康熙字典: 頁526第05 辭海: 卷6頁9630第1 GSR: 第164.f 漢語大字典: 卷2頁1195第06.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2年10月27日 · 使用說明 ::: 本網站資料庫以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收錄範疇,可於查詢欄內任意輸入文字或拼音 (以20字為限);輸入後,點選顯示聲調符號或不顯示聲調符號,然後按下「查詢」,即可查得相對應的中文字、注音、漢語拼音、通用拼音、注音二式、威妥瑪拼音、耶魯拼音及發音 (單字時不顯示)之結果。 若輸入一個中文字,系統根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的內容顯示該單字所有的標音;若輸入一個以上的中文字,發音以人工智慧技術判斷,結果僅供參考。 若輸入拼音,請以空白隔開,聲調則以「不輸入」、「2」、「3」、「4」、「5」,依序代表 1、2、3、4聲及輕聲。 例如「非」,請輸入 「fei」,例如「人」,請輸入 「ren2」。 查詢結果會顯示該拼音此聲調之正體中文常用字。

  6. gen4. 全字筆畫數: 6. 部首: 二 (除部首筆畫數: 4) 五筆: gjgf. 仿宋矢量字庫 : 楷體矢量字庫 : 黑體矢量字庫 : 簡解. 亘 gèn. 空間和時間上延續不斷:橫亘。 綿亘數千裡。 亘古(整個古代,終古,如“亘亘未有”、“亘亘奇聞”)。 ★ 筆畫數:6; ★ 部首:二; ★ 筆順:1.橫/提 (一) 2.豎/豎勾 (丨亅) 3.折 (乛乙乚) 4.橫/提 (一) 5.橫/提 (一) 6.橫/提 (一) “ 亘 ”字的漢字編碼: 漢字GBK編碼16進制:D8A8 (10進制GBK編碼:55464) 漢字GB2312編碼10進制:568 (區位碼高位56 ,區位碼低位8 ,16進制GB2312編碼:388)

  7. 亘 基本解释. 亘. (亙) gèn ㄍㄣˋ. 空间和时间上延续不断:横~。 绵~数千里。 ~古(整个古代,终古,如“~~未有”、“~~奇闻”)。 英语 extend across, through; from. 【漢典】 亘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亘. 亙 gèn. 动. (1) 连绵不断,伸展开去 [extend;stretch] 亘,通也。 ——《广韵》 旌旗亘千里。 ——《北史·隨本纪》 广数十亩,楼宇连亘。 ——《聊斋志异·狐嫁女》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唐 · 柳宗元《石涧记》 又如:连亘 (绵连);亘带 (绵延);亘绝 (绵延阻绝) (2) 横贯;在空间横过或伸过去 [span] 这亘古未有的壮举,像一柄锋利的匕首,直刺不共戴天的死敌。

  8. 木字旁一个亘是桓 huán. 一、桓的释义. 1、形声。 从木,亘 ( xuān)声。 本义:表柱。 古代立在驿站、官署等建筑物旁作标志的木柱,后称 华表. 2、同本义,后也泛指寺、墓、桥梁等用作表识或其他用途的柱子. 3、木名。 即无患木 。 叶似柳,皮黄白色. 4、水名。 即今白龙江 。 发源于甘肃省西倾山. 5、山名 。 在今江苏省 铜山县 东北。 6、大. 二、说文解字. 古文:亭邮表也。 从木亘声。 译文: (桓) 是亭、邮站的柱子。 以木为偏旁,亘为声旁。 三、字形演变(如图) 四、组词. 盘桓 乌桓 鲵桓 桓桓 桓蒲 顺桓 桓碑 桓拨 磐桓. 扩展资料. 一、盘桓 [pán huán] 徘徊;逗留住宿。 二、乌桓 [wū huán] 也叫 乌丸 。 古族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