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4月15日 · 1996年政府草擬人工生殖法草案時開始討論是否將代理孕母納入卻爭論不斷贊成者尤其是不孕夫妻因為可以完成生兒育女的願望固然欣喜不已但反對者亦從科學倫理法律與宗教等層面紛紛提出質疑經過各方論辯最後決議將法案與代理孕母脫鉤並完成立法。 因此,類似陳鎮川、Darren這樣的家庭或其他不孕夫妻想要生育子女,只能遠赴國外尋求協助。 與台灣航空距離超過八千公里的烏克蘭,便是其中一個選項。 2022年2月間,在俄羅斯大軍壓境烏克蘭邊界之際,恐慌的除了該國民眾之外, 更意外讓烏克蘭代理孕母產業的現狀曝光 。 許多「準爸媽」們擔心波及代理孕母腹中的小孩,紛紛要求代理孕母們離境。

  2. 2024年3月26日 · 國民黨立委陳菁徽是這屆立法院會期首波提出草案的立委,在進入政壇前,是20年經驗的婦產科醫師。 她提到,自己接觸的許多人工生殖求診者,是忙於工作、或者還未找到合適的配偶,故暫時沒有結婚計畫的單身女性,「她們會認為適合結婚的年齡沒有設限,但適合小孩的年齡就有限制,希望可以保留自己年輕力壯時期的健康卵子,所以來凍卵。 」然而現行法律限制導致,凍卵後的女性若不找到一位男性結婚,就會終生無法將自己的卵子解凍製成胚胎,她認為相當不合理,因此力倡要優先開放單身女性人工生殖。 此外,2019年同性婚姻合法後,也促使社會討論《人工生殖法》中的「夫妻」兩字是否應該擴大解釋為「配偶」,平等對待同志家庭。 尤其同志伴侶,只要借精即可進行人工生殖,程序並不複雜。

  3. 2019年12月30日 · 本書作者茱蒂絲.斯泰西 (Judith Stacey)為紐約大學社會與文化分析學系與社會學系教授。 一男一彼此相愛、用婚戒「套牢」對方、孕育下一代,似乎是主流社會對幸福人生的唯一想像。 然而,斯泰西透過橫跨三大洲的民族誌描寫,讓讀者明白,幸福家庭的樣貌從來不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 「家庭多樣性」從古至今一直都是常態,反而是強調「正常家庭」這個意識形態本身,更容易助長歧視、傷人的信念與政策。 洛杉磯性愛活躍的男同志充滿父愛,南非一夫多妻的家庭有情有義,雲南摩梭族兩千年來早早實踐了紀登斯提出的「純粹關係」。 如果以翻轉我們先前理解的程度,作為學術研究貢獻度的指標,美國社會學家茱蒂絲.斯泰西的《解套:愛情、婚姻與家庭價值,西好萊塢到中國西部》,絕對是部令人驚喜的力作。

  4. 善意織成的路卻通往販嬰──40年前被賣去美國,她返台尋找「我是誰」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黑髮、黃皮膚,DNA鑑定還顯示她有9%南島語族血統,40年前被美國家庭收養的郭.里斯(Kuo Reese,又名郭慧如)在一個白人社區長大。 為了釐清身世之謎,不懂中文的她正返台尋找生母,並用身體感受台北街頭的炎熱、潮濕、氣味、顏色,記住魂牽夢縈的故鄉。 (攝影/黃世澤) 1982年台灣警方破獲一犯罪集團。 人口仲介向單親媽媽、貧困家庭取得新生兒;再串連婦產科診所偽造出生證明,在當時不夠嚴密的戶籍制度下遊走灰色地帶,最後交由外國人來台收養,獲取佣金。 但這些來自歐美國家的養父母皆不知自己被仲介隱瞞真相。

  5. 2023年5月25日 · 2019年,當時3歲的泰雅族小孩「小海豚」終於來到Ray和Jordon的家,成為家庭一份子。 但受限「同婚專法」修法前未賦予同性伴侶共同收養子女的權利,所以Jordon無法擁有親權,小海豚也被迫處在單親之下。 同家會粗估,近10年,台灣無血緣收養的同志家庭或正進行出養評估的同志家庭已有20至25組,他們長期面臨單身收養困境。 5月16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同婚專法」修正案,終讓同性伴侶有共同收養的權利,為同志成家和收養孩子「二選一」的困境劃下句點。 同婚合法化邁入4週年的此刻,修法為同志收養家庭帶來一張平等入場券。 衛福部社家署統計,每年平均有500多名孩子等待收養,同志家庭能在其中扮演何種角色? 面對外界對同志收養下一代的質疑,這些家庭又如何回應?

  6. 2023年11月2日 · 在不生育被視為國安危機的時代人們屢向適齡女性發問:「為什麼不生?」《沒有小孩的她們作者深入歷史脈絡看見生育抉擇背後的條件限制並提出我們更應該問的其實是她們怎麼可能生

  7. www.twreporter.org › a › foster-care-system-adoption-flow-andFill 1 - The Reporter

    2020年4月15日 · 原生家庭出養孩子前3原因為經濟狀況不佳家庭無法提供照顧或教養未婚生子。 收養者以40~49歲最多。 單身收養者僅5人。 收養孩子3大原因:生育困難、喜歡孩子、願意照顧有需要的孩子。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整理:張靜慧. 收養申請比懷胎生子還長. 10年前收養女兒的洪太太提起,當初收養過程中單是等法院裁定就將近一年,她幾乎每個星期都打電話問書記官進度,後來承辦法官出國進修,還換了一個法官,「這一年心一直懸著。 」更可惜的是,等得愈久,養父母愈可能錯過跟孩子建立依附關係的黃金期。 有些收養人如果沒在居住地媒合收養成功,會向外縣市的收出養機構申請,舟車勞頓花費的時間、精力、金錢也相當可觀。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