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9月22日 · 而這些困境就是細胞治療的亮點所在。 舉例來說,目前的醫療再進步,都無法解決耳蝸毛細胞死亡造成的聽損問題。 秘心吾表示:「如果有一天,你聽到一個科學家可以在體外利用幹細胞成功分化出耳蝸毛細胞,並且有公司可以用先進的製程來量化、標準化並符合法規製作細胞,交給醫生施打,治療效果也很不錯。 這樣的故事只要一出來,生技產業的飆升速度會比半導體的摩爾定律還要快。 同理,如果心臟可以再生、腎臟可以再生,各科的醫療極限都會有巨大的突破。 因此,產業的問題絕對不是「找不到明星產品」。 細胞治療難掌握療效,醫師吃力不討好.

  2. 2021年2月21日 · 台灣「醫龍」邱冠明 用心外微創技術讓世界看到台灣. 日期:2021 年 2 月 21 日 作者: 林以璿. 亞東醫院副院長邱冠明,是醫界公認的天才外科聖手。. 20 來歲時台大醫學系第一名姿畢業的他,毅然跟隨恩師樹勳教授來到當時默默無聞的亞東醫院打天下。. 邱 ...

  3. 2020年7月24日 · 一、學會與病毒和平共存. 「冠狀病毒比冠狀病毒學家更聰明,沒辦法打贏病毒,只能求一個和平共存。 」這句話緩緩從中研院賴明詔院士口中說出,研究冠狀病毒超過一甲子的專家對這樣的現象一語道破新冠病毒的難搞之處。 受訪的十位學者一致認同病毒超乎原有想像,新冠病毒的許多特點:症狀輕微、成功演化、難防範,楊志良說:「只要國際疫情沒有得到控制,那台灣就永遠『挫哩等』。 」國際間只能寄望疫苗或是藥物能突破此困境,但人類也許要嘗試和它共存? 賴明詔院士提出另一項觀點,新型冠狀病毒可能成為「慢性病毒」,他解釋:「從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來看,病毒可以在身體的某些細胞,不斷再生存下去。 所以就會變成在社區裡面,有些人就會變成一生帶有這個病毒,成為長期性的病,導致病毒不斷在人類中再次出現。

  4. 2023年10月4日 · 乳癌是國內婦女癌症發生率的第1位近年來不少年輕女星因乳癌病逝像是歌手朱俐靜阿桑等甚至已故天后李玟COCO也經證實罹患乳癌加上在年輕女性易發生轉移擴散速度快更值得重視。 衛生福利部 109 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台灣新確診的 1 萬 7 千多名女性乳癌患者中,年齡不到 50 歲的年輕個案高達 3 成,其中發生率最高的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乳癌患者,在診斷 5 年後有近一半復發轉移。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控制癌細胞有多種利器.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表示,年輕型乳癌患者雖然普遍預後較差,但隨著醫學進步,乳癌已經有多元的精準治療方式,許多病友在妥善醫治與照護下,生活也能回到常軌,即便復發也有良好控制癌細胞。

  5. 2023年6月20日 · 畢業於台大醫學院物理治療系的曾子容,31 歲時診斷乳癌,面臨切除乳房手術、化療、生育凍卵的恐懼與不適,時時擔心乳癌復發奪走自己的人生。 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更是許多女性在職場、家庭會遇到的挑戰,因此開設了專屬女性癌友的物理治療所,將自己的人生經歷,化為陪伴婦女的動力。 回憶起 2020 年的 12 月,曾子容在當晚睡前忽然覺得右胸內緣癢癢的,伸手一抓竟摸到了一個小硬塊。 「我當下覺得不太對勁,因為我沒有腫瘤體質,家裡也沒有任何人有癌症病史。 」只能強忍鎮定,到醫院進行超音波、粗針切片。 曾子容畢業於台大醫學院物理治療學系,正值最青春年華的事業衝刺期,卻接到了噩耗。 (圖片提供/曾子容)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那年聖誕月我失去了右乳」

  6. 2019年11月15日 · 11月17日是世界肺癌日,而肺癌一直是台灣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一名,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發現時多半已經是晚期,但接受標靶藥物治療卻平均1年就產生抗藥性。 但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發布研究,發現只要符合幾項條件,就很有機會可以治療超過5年卻不會有抗藥性。 標靶藥物的使用.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秘書長王金洲表示,肺癌患者有6成帶有EGFR基因突變,所以對於標靶藥物的反應效果很好,如果不能切除,使用標靶藥物治療是很好的選擇。 但對於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來說,單一使用第一代標靶藥物像是艾瑞莎(Iressa)、得舒緩(Tarceva)之後,平均1年就產生抗藥性,很多人就在這種無奈的情況下過世。 「如果能提高標靶無抗藥性的使用期限,他們就可以把癌症當慢性病,過著正常的生活。 」王金洲說。

  7. 2023年3月20日 · 韓劇《黑暗榮耀》中,描述一名高中女孩因受太過嚴重的校園霸凌後,所展開一連串的報仇故事。 劇中可以看見,教師息事寧人的態度、高社經地位家庭的施壓、來自原生家庭的背叛等情節,女主角從被欺負的那一刻起,便不斷備受心理與身體的苦楚,秀傳紀念醫院急診醫學部兒科主治醫師黃士強調,被霸凌的經驗將使兒童、青少年的成長過程,籠罩一片揮之不去的陰霾。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不只身體或言語霸凌! 近年網路霸凌也常見. 霸凌通常分為身體傷害及語言傷害,黃士指出,身體上的傷害雖能以驗傷通報歸案,但言語霸凌對受害者造成的痛苦也不可小覷,亦可能影響其心靈一輩子。 而美國心理學會則補充,男孩常見於以身體方式霸凌;女孩則多以社交關係方式(如排擠),但這並非絕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