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台灣IN時刻! 2020東京奧運經典回顧. 2020東京奧運受到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威脅下主辦國日本頂住重重壓力於2021年7月23日晚間開幕延遲一年的運動盛會沒了觀眾掌聲與歡呼多了病毒環伺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運動員為了自己為了國家奮力向前挑戰極限。 台灣代表團68名選手,從開賽第一天「柔道男神」楊勇緯先聲奪人摔出一面銀牌,之後幾乎天天傳出捷報,為仍在抗疫中的台灣人灌注希望,奪牌時刻每人停下手邊工作,台灣幾乎停滯,屏氣凝神看著電視、手機與電腦,等著勝負揭曉。 「舉重女神」郭婞淳與羽球「麟洋配」李洋/王齊麟奪金,讓台灣奧運會旗兩度升起,不知讓多少人熱淚盈眶。

  2. 2021年7月21日 · COVID-19大流行讓2020東京奧運延至2021登場每4年一度的奧運齒輪首度落拍拉到5年多了病毒與會擠掉許多名將觀眾與激情一併缺席。 一個史上最冷寂的奧運會,選手的考驗卻更嚴酷:足足一年缺乏比賽調整、賽會期間日日篩檢行動全程被監控,上場後勝與負的狂喜與失落無人相擁祝賀或安慰。 然而,奧運的舉辦其實也正是在「一個不完美的世界」中, 尋求一絲足以鼓勵世人的「美麗」── 把聖火燃起心裡和平的嚮往、 一支全壘打帶起全島一心的心跳、 一個華麗的湯瑪斯大迴旋展現出一生懸命的強壯意志。 無論歡呼或悲鳴,運動本身就是一種激勵,而奧運會永遠緊繫著世界,召示著我們: 持續朝向實現公平競爭與國際主義理想努力! 【2020東京奧運特輯】乾杯! 敬我們的東奧英雄. Watch on.

  3. 2021年7月25日 · 在1965年賽後的官方報告書中文部省揭露了這個全民運動的兩個宗旨首先我們是愈來愈有自信的日本人再來讓外國及外國人正確地理解我們日本人日本組織者毫不含糊整個國家都為東京奧運動了起來第一條高速公路為此興建高速鐵路新幹線的第一路段完成聖火穿越所有都道府縣日人甚至籌劃在奧運會期間各個縣市都要有群眾在當地點燃自己聖火的活動。 日本也高度期待,至少應該有13萬外國人造訪東京,可惜最後統計認至多5萬,部分評斷則認為只有2萬人上下。 不論如何,1964年10月10日,第18屆奧運會正式揭開序幕,倫敦《泰晤士報》(The Times)稱之為「日本驕傲的一日」、「成功地結合傳統與現代」。 宣布奧運開始的儀式性語句,究竟該由天皇還是內閣總理大臣來說?

  4. 2021年7月25日 · 評論. 石明謹/歧視、抵制、恐攻和病毒──不完美的奧運,更激發人類追求美好. 觀眾在巨幅日本奧運選手看板前等待自衛隊的開幕特技飛行表演。 (攝影/AFP/Philip FONG) 2020年東京奧運在2021年夏季開幕對於很多台灣人來說COVID-19在全球蔓延所產生的最大影響除了舉辦時間延遲了一年以外恐怕就是 台灣放棄在棒球項目派隊伍參賽 。 對於這項 號稱「台灣國球」 的運動來說,無疑是最大的缺憾。 然而,奧運本身就不是完美的,雖然標榜著「絕對平等」,無差別地的接納所有運動員公平競賽的原則,在奧運的歷史上卻往往因為各種因素,無法讓所有選手得到參賽的機會,形成了一屆又一屆「殘缺的奧運」。 例如上面提到的棒球項目,恰巧就是奧運所有比賽項目之中,唯一沒有「女子選手」參加的單項運動。

  5. 2021年7月21日 · 東京奧運在申辦之初的預算為73億美元約新台幣2,045億元),2019年已經成長至131億美元延賽一年再增加27億美元達到158億美元約新台幣4,427億元),超越倫敦奧運的149億美元。 中,更指出本屆是史上,其中有100億美元(約新台幣2,802億元)將由日本納稅人買單。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 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 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6. 當初申辦奧運時日本政府揭示的宗旨就是向世界展現日本從大震災之中振作起來」(日語稱復興五輪」),希望東奧帶動重建復興」。 對此福島核災災民與支援重建的民間團體等有識之士從申辦時就質問至今的正是福島核災的後續還未妥善處理 ...

  7. 2021年7月22日 · 評論. 陳子軒東京奧運的冷酷異境──只剩人造歡呼和病毒環繞的運動員. 2021年5月9日在疫情嚴峻的情況下東京奧運的田徑測試賽在新宿區的國立競技場舉行現場沒有觀眾。 (攝影/The Yomiuri Shimbun via AFP/Hiroto Sekiguchi)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 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 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立即支持.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