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農不當當奴,等待木業回來 在921地震之後,日月潭風景區整編在交通部觀光局之下,觀光休閒產業列車開進水里,孫國雄看見了車埕轉型的契機,他毅然把土地賣給觀光局,大力推動把村落發展為木業主題園區,而他以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與振昌木 ...

  2. 食物森林學習自然森林結構的種植方式。(繪圖/林哲 緯) 更多內容請見《鄉間小路》2018年02月號 標籤 森林 大人的植物課 台北植物園 水泥叢林 行道樹 鄉間小路4402 facebook line twitter 前一篇文章 【大地物語】進入鹿野農村 一起過想像的鄉村生活 ...

    • 魚漿在不同文化中的稱呼
    • 臺灣小吃文化下的魚漿家族
    • 甜不辣?天婦羅?語源可能來自拉丁文
    • 炸、煮、蒸、烤都行!魚漿小吃的多種製法

    在臺灣,一般都知道魚漿是把魚肉打成糊狀,可做很多加工食品的原料。《維基百科》已有「魚漿」詞條,但教育部的國語、臺語、客語辭典卻都沒有收錄「魚漿」一詞。 魚漿的英文常直譯 Fish paste,但也有專門用字 Surimi,音譯自日文「すり身」(擂り身,すりみ)。「すり身」在日文的本意是磨碎的肉,雖然大都指魚肉,但也可以指其他肉類。不過,日文如果要精準表達魚漿,也會用「魚のすり身」、「魚肉練り製品」。 魚漿在中國大陸則使用「魚糜」一詞,「糜」有軟爛、濃稠之意。「魚醬」則不適合用來指稱魚漿,因為「醬」大都加了很多鹽。 魚漿可能起源於東亞、東南亞,但時間不可考。這種吃起來有咬感和彈性的食物,中國沿海居民做成「魚丸」,廣東話稱之「魚蛋」,日本人則做成「蒲鉾」(かまぼこ,kamaboko),中文稱之「...

    日本在1960年代研發魚漿冷凍技術後,魚漿製造業才開始大幅成長。目前,全世界的漁獲有百分之二至三用來製造魚漿及相關加工食品。Surimi在歐美被視為高蛋白、低熱量的食物。 臺灣海島本來魚多,加上歷來移民族群,所以產生了多樣的魚漿食品。 臺灣的魚丸種類繁多,有依各地盛產魚種做的旗魚丸、鯊魚丸、鰻魚丸、虱目魚丸、鬼頭刀魚丸等,還有用魚漿包肉臊餡料的福州魚丸、淡水魚丸,以及用魚漿包生肉、香菇、荸薺、青葱等餡料的魚丸。香港的著名小吃「咖哩魚蛋」,近年來也出現在臺灣街頭了。 臺灣著名的小吃肉焿,很多都以魚漿包肉塊,其他像魷魚焿、花枝焿、蝦仁焿等,也都是用魚漿包裹的。此外,魚漿也被用來做廉價的雞捲,以及龍鳳腿等。其他還有客家封菜,包括苦瓜封、大黃瓜封、高麗菜封等,也都用魚漿定型。

    日式的炸魚漿「てんぷら」(tenpura,天ぷら,天婦羅),在臺灣則創造了新詞「甜不辣」。日文「天婦羅」,有一種說法是源自拉丁文 Tempora,本義是時間或時期,英文Temporal(時間的)也源自此字。 在歐洲的大航海時代,葡萄牙人在16世紀中最早抵達日本。葡萄牙人信奉天主教,在「大齋期」(四旬齋期)的四十天內,以齋戒、刻苦、施捨等方式來補償自己的罪惡。所謂齋戒,依規定不能吃肉,但可以吃魚。 我們可以想像一個場面:當葡萄牙傳教士在吃以麵粉裹魚油炸的食物時,日本人好奇地問他們在吃什麼?他們在解釋時,說了「大齋期」的拉丁文Ad Tempora Quadragesimae。日本人聽了後,可能誤以為這種食物就叫 Tempora。 事實上,現今臺灣的「甜不辣」,也與日本一般的「天婦羅」有所不同,前...

    新北市淡水老街小吃「阿給」,源自油炸豆腐的日文「油揚げ」(あぶらあげ,abura-age)中あげ(age)的中文音譯。「阿給」以油炸豆腐皮包入炒過的粉絲餡料,再以魚漿封口後蒸煮而成。 這種做法類似基隆小吃「豆乾包」:選用三角形的炸豆腐,從中間切開,填入炒過的碎豬肉等餡料,再以魚漿封口後蒸熟,一般做成湯食。 基隆還有一種烤魚漿小吃叫「吉古拉」,源自日本常見的魚肉加工食品「竹輪」(ちくわ,chikuwa)。日本「竹輪」的傳統手工做法,是把魚肉泥、蛋白、澱粉等混合調味之後,裹在一根一根約筷子長的細竹管或細木棍上,加以抹勻,以火烤熟後,抽出竹管或木棍,就是中空、圓筒狀的成品,表皮會有火烤的焦黃和皺紋。 此外,魚漿也被用來仿製高級海產,例如蟹肉棒、鮑魚片等,有人還覺得假鮑魚比真鮑魚好吃呢。

  3. 這四年來林哲安挫折不少但收穫也相當豐富就讓他娓娓道來如何在兼顧農業生產下營造出水鳥喜歡的棲地。 新南大面積的水稻田及精彩水鳥群。 「水鳥棲地保育」是田董米的主要訴求,除了與在地農民合作推動無農藥無化肥耕種、守護大面積連續的水田,另一項重點是「棲地營造」。 新南的先天條件不錯,而棲地營造能讓它進化,只要妥善操作並隨季節與現況不斷調整,就可以「把鳥留在田裡」及「讓鳥更多」! 造訪水田的水鳥種類非常多,目的也不盡相同,但不管怎樣,都脫離不了「吃肥肥」、「充電」及「養小孩」。 所以,針對「食物」及「隱蔽」進行營造準沒錯! 有食物就有食客,有隱私就有房客,有安全感就有下一代。 除了以水田為家的水鳥,還有一些陸鳥、林鳥會「隨機路過」。 這是水田棲地營造另一個目標。

  4. 20180520. 內容提供/ 《鄉間小路》 文/ 林業試驗所助理研究員 陳建帆 文/ 李怡欣 圖片提供/ 試所植物標本館. 臺灣常見的景觀植物,大多經由園藝業者精心挑選適當樹種進行培育。 然而,有一批物種的故事不一樣:它們在日治時期被引進試種,目的是作為殖民政府的「煉金樹」,供給戰備物資原料。 日本撤臺後,煉金樹之夢隨之幻滅,樹種數量逐年減少。 光環不再的它們重回山林變成景觀植物,將這段歷史沒入年輪,烙下不可抹滅的歲月痕跡。 明治維新後日本躋身列強,眼看歐美各國靠著在殖民地大量種植熱帶作物致富,興起發展熱帶栽培業的念頭。 但日本沒有熱帶領土,試種咖啡、金雞納樹、橡膠全數失敗。 1895年臺灣成為日本第一個也是唯一的熱帶殖民地,才重新喚起日本生產熱帶作物的夢想。

  5. 臺灣咖啡產業策略聯盟召集人林哲豪表示在COE歷史上3個Presidential Award由同一名農友獲得從1990年代至今不曾發生獲得90分以上高分可確認是世界上最好的咖啡他說決賽包含來自日阿曼印尼捷克等國際評審,「國際評審同時

  6. twitter. 屏東林區盜伐過後的現場,鋸斷的樹木零散倒地。 文/段雅馨 圖/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務局. 「他們犯了法沒錯,但為什麼選擇犯法,才是重要的核心。 」陳湘繁說。 埋伏在山林之間非法砍伐樹木的盜伐者,俗稱為「山老鼠」。 想要遏止山林盜伐,除了從查緝端著手之外,了解犯罪行動的形成原因,才能從根源解決問題。 國立臺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陳湘繁投入研究山老鼠形成與組成背景多年,她表示,偏鄉部落社區居民和逃逸外籍移工往往因經濟壓力鋌而走險從事非法盜伐行動,而她也指出,要紓解這樣的情形,不能單從山保育與查緝來看,得從勞工制度、社會刻板印象以及教育體制等全盤審視。 「他們犯了法沒錯,但為什麼選擇犯法,才是重要的核心。 」陳湘繁說。 偏鄉社區居民與逃逸外籍移工的盜伐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