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5月28日 · 當以上不正確的站姿,都會讓身體遠離正常的重心位置,讓看似舒服的姿勢,卻會影響著肌肉、肌腱、筋膜或支持身體的骨骼架構,因著承受壓力的變化,造成受傷、結構改變的情形,如椎間盤突出、退化、椎骨質增生(骨刺)等。

  2. 2018年3月6日 · 第一代、第二代組織胺比一比. 第一代抗組織胺有比較強的親脂性結構,所以比較容易通過血腦障壁(Blood-brain Barrier),進入也是由脂肪組成親脂性的大腦神經細胞,影響中樞神經系統,所以有較強的鎮靜效果。 所以一般服用這類的藥物可會有:嗜睡、 暈眩 、疲倦、不協調、四肢無力的副作用,有些副作用甚至會持續到隔日,例如:某人可能會感到昏沉想睡。 因此,醫生在建議處方時,會建議第一次吃抗組織胺者於睡前服用。 此外,需要專注力的工作者,例如:駕駛、外科手術醫生、操作機具者或是學生要準備考試,醫生會可能會改用第二代抗組織胺藥物進行治療。

  3. 2020年4月21日 · 關節痠軟是退化前兆! 3 種營養素抗發炎顧膝蓋. 日期:2020 年 4 月 21 日 作者: 盧映慈. 「膝蓋卡卡」已經不是老人家的疾病,只要使用不當,一直給膝蓋壓力,就有可能把關節中的軟骨磨損掉,造成 退化性關節炎 。 所以對於常常久站的族群,或是喜歡健身、跑步,卻沒有良好的暖身或是防護的人來說,「膝蓋退化」,已經變成一個很常見的問題。 而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肥胖成人(BMI大於或等於24)已經達到45%,而這也讓退化性關節炎的比率增加。 尤其是在退化性關節炎剛開始的時候,只會覺得關節痠軟,很難馬上聯想到自己是退化性關節炎而就醫,導致關節炎變得很嚴重。 容易有膝蓋關節退化、卡卡問題的人. 年紀大於65歲以上. 肥胖成人(BMI大於或等於24)

  4. 2018年9月26日 · 補骨針的副作用. 補骨針最常出現的副作用,是骨骼痛、 發燒 、肌肉痛等類流感症狀,主要集中在大腿骨、髖骨部分,2~3天之後就會緩解,但如果遲遲沒有緩解,也要告知醫師。 而補骨針代謝時會產生肌酸酐,所以如果腎功能不好的人,也建議不要使用,另外,補骨針也會造成低血鈣,所以每天還是要補充鈣片跟維生素D。 但比較嚴重的是,補骨針有可能出現下顎骨病變或壞死,造成咬合異常,使用口服藥的發作率大約千分之一或萬分之一,但注射卓骨祂的發病率,來到1~5%左右;如果在使用補骨針的過程中,進行拔牙、 植牙 、矯正牙齒等口腔手術,機率甚至會提高到9倍。

  5. 2021年12月21日 · 透過語言治療師設計的課程、活動及練習,幫助有溝通障礙、口腔發展較慢的孩童能有效地正常溝通,以提高生活品質和人際關係。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兒童出現哪些症狀需要語言治療? 一般來說,兒童語言發展有階段性的里程碑,主要分成10個階段: 【兒童語言發展評估表】 (資料來源- 簡易兒童發展量表 ,媽咪拜製表) 只不過,每個孩子的語言發展快慢並不相同,除了上述兒童語言發展評估表可以判斷是否有語言發展遲緩的可能性外,新營醫院語言治療師吳金燕在《 孩子不說話? 8指標測語言遲緩 》一文中指出,語言發展遲緩還可從8項指標判斷: 【指標1】 孩子在嬰兒時期太過安靜或對大的聲音缺乏反應。 【 指標2】 2歲尚未說出語彙,或是還不會說話。 【指標3】 3歲沒有任何句子。 【指標4】

  6. 2018年7月22日 · 長短腳分為兩種,一種是「結構性」長短腳,是指兩隻腳的長度真的不一樣,可能是先天性不一致,或是因為後天的骨折、開刀等原因,造成兩隻腳的長度不同;另外一種是「功能性」長短腳,是指兩隻腳的長度相等,卻因為姿勢不良導致兩隻腳活動 ...

  7. 2022年3月3日 · 積極面對、及時療永遠是面對兒童成長發育問題最重要也最正確的心態。 家住中部、有一對兒女的余小姐,是位全職媽媽,由於自己帶孩子,也因此有更多和孩子相處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