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中藥藥性分為15大類:1.解表藥 2.清熱藥 3.袪寒藥 4.瀉下藥 5.袪濕藥 6.袪風 藥 7.止咳化痰藥 8.消導藥 9.理氣藥 10.理血藥 11.補養藥 12.收澀藥 13.安神. 藥 14.平肝熄風藥 15.其他及新增品項. --------------------------------------------------------------------------- 十二、收澀藥. 凡具有收歛固脫,可用以治療氣血精津,耗散滑脫之症的藥物稱之收澀藥。 臨床上可分為四類: 1.固表歛汗 --常用藥物如:浮小麥 。 2.澀精止遺- 常用藥物如:山茱萸,芡實,覆盆子,烏賊骨等。 3.歛肺止咳 -藥物如:五味子。 4.澀腸固脫 --藥如:赤石脂,肉豆蔻。 常見【收澀藥 】如下:

  2. 撰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功效:袪風痰,清頭目。. 袪風痰,清頭目。. 肝厥頭暈,嘔吐,昏眩。. 此肝厥之症,是因平素陰虛肝旺,肝邪張熾而引起;一般多見於中年以上之人。. 以出現神經異常狀態,容易發怒,而有氣之上衝、心下痞塞 ...

  3. 436【胃苓湯】. 十五、消導劑. 撰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功效:祛濕化滯,健脾和中。. Dr.Yang複方科學中藥. 胃苓湯. (1) 出典:. 中國醫學大辭典. (2)類別:.

  4. 本方用於呼吸困難為主訴,痰比較少,兼有氣鬱之支氣管喘息。 一般以腹力弱,而下部不甚緊張,僅稍有胸協苦滿,喀痰不多,呼吸困難,而兼有神經症者為目標。 方中麻黃能發汗去風寒,治喘咳;杏仁去胸內水毒,並與麻黃協力,治風痰喘咳; 陳皮順氣消痰,乃鎮咳袪痰劑;厚朴亦為袪痰劑,降氣逆,並治喘;蘇葉發表袪風寒,並與厚朴共同下氣;柴胡去表裏之熱,遂胸協之邪;甘草則調和諸藥,並緩和急迫。 PS: 「本資料由楊麗姝醫師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 http://www.doctoryang.info. 本文的引用網址 http://www.doctoryang.info/health_detail.php?id=2420. 本文的作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5. (7)備註: 本方有強化臟器機能,解除毒素之效,故各種化膿性疾患及皮 膚病等皆適用之,並可作為敏惑性體質之改善劑。本方使用於 濕疹疾患之濕性紅斑症、丘疹性或小膿庖性有著效﹔又數十年 未癒之蕁麻疹,以本方服用3~6個月可使毒素中和,解毒而 得根治。

  6. 2009年3月9日 · 症狀: 過敏性鼻炎是指突然和反覆發作的鼻癢、噴嚏、流清涕、鼻塞等為特徵的一種常見多發性鼻病。 又稱鼽嚏。 相當於西醫的過敏性鼻炎。 鼻鼽最早見於《素問‧脈解篇》:“……頭痛、鼻鼽、腹腫者,陽明並於上,上者則其孫絡太陰也,故頭痛、鼻鼽、腹腫也。 ”後世醫家對此病的論述也較多,如金代《劉河間醫學六書》中說:“鼽者,鼻出清涕也。 ”對鼻鼽的病因,明代《證治要訣》說:“清涕者,腦冷肺寒所致。 病因: 鼻鼽的原因主要是:肺氣虛弱,衛表不固,風寒乘虛而入;犯及鼻竅,邪正相搏,肺氣不得通調,津液停聚,鼻竅壅塞,遂致噴嚏流清涕;此外,脾虛則脾氣不能輸佈於肺,肺氣也虛,而肺氣之根在腎,腎虛則攝納無權,氣不歸元,風邪得以內侵。 故鼻鼽的病變在肺,但其病理變化與脾腎有一定關係。

  7. <特別說明> 1.網友線上問診時,請註冊登入後,並直接發表在首頁 > 元氣話題館 >【Dr. Yang線上問診】專區時,楊醫師將能儘快回覆您問題 ,時間約10天,因楊醫師只有假日才有時間回覆問答。

  1. 相關搜尋

    楊丞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