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5月29日 · 5月23日,天安門廣場上的毛澤東肖像遭3名工人損毀,我拍下最後一張照片傳回台北,帶著任務未完的遺憾,於隔天搭機離開北京,從新加坡轉機回台灣,距離我第一天踏上天安門廣場,總共40日。

    • 掂掂靈魂的重量
    • 霸凌無所不在
    • 從「巫」到「醫」
    • 集體心靈的圖像

    身在其中,唐綺陽仍然有著「有所不為」的底線,她的內心有一把秤,隨時掂掂靈魂的重量。 若電視台為了衝收視率而找她講「下半年那些星座組合會離婚」,她會當場提出質疑,質問為什麼要走偏鋒。有了螢光幕的加持,彷彿就籠罩在一片光暈中,對其他命理老師而言,是生財之道的保證,唐綺陽卻反其道而行,不賣開運商品、也不開館算命,不許自己變成只是讓人有求必應、花錢消災的神婆。 命理節目在台灣風行後,藝人的命盤也成為八卦的談資。這麼多年以來,唐綺陽的確蒐集眾藝人的星盤,但她只拿來當資料庫使用,不對外八卦,也從不透露給記者。她的誠信原則,讓原本如驚弓之鳥的演藝名人,一個接一個願意把命盤給她,只因她的嘴緊緊閉合如蚌殼。 唐綺陽拿了藝人命盤,對照其流運走勢,回頭充實自己的占星知識,僅此而已。一如她最近最大的樂趣是看中國的電...

    在演藝圈有所堅持、有所不為的代價是,「難搞」名聲不脛而走。 有時候,惡意以暗潮的形式湧現。比方當她走進電視台化妝間,熱鬧的聊天聲一下子消音,等她走了之後,笑語才又再起。化妝師忍不住私下提點她,要她梳妝時別說話,因為她的隻言片語,前腳剛離開,後腳就成了大家的笑柄。 有時候,惡意毫不遮掩直逼眼前,令人全身發顫。譬如在攝影棚錄影時,當攝影機鎖定唐綺陽,她開始對鏡頭講解星座運勢,鏡頭之外的主持人和工作人員,要嘛聳肩噴氣兼咂嘴,要嘛翻白眼表示不以為然。鏡內鏡外,儼然兩個世界。 明目張膽的惡意,唐綺陽的眼角餘光將一切盡收眼底。她對我們回憶:「我真的是越講越心慌」。當時她先自我懷疑,是不是做人不周到,後來才恍然大悟:這些人串成一氣,目的在於塑造一個嘲笑她、影響她專業表現的氛圍。 最令她心寒的不是唆使眾人的...

    她以曾經的受害者身份,對眾人喊話,別任由自己活在他人創造的地獄:「最能傷害自己的是想像與自憐,耽溺久了,傷害就成了真實,如此,我們等於親手幫助本來虛擬的兇手,殺死自己。如果你也不甘願,請堅強活下來,活得活色生香,活得抬頭挺胸。」 「活得活色生香、活得抬頭挺胸。」唐綺陽對他人心戰喊話,其實說的正是自己。 她不僅讓自己抬頭挺胸,以星座書大賣,以Facebook直播大紅,再攀事業高峰。她也同時察覺到近幾年社會事件頻發,引發集體心靈的動盪不安,如今除了本業的占星學,唐綺陽也不避忌從前演藝圈的「政治歸政治」。從2015年至今,她讓人印象深刻的不再只是占星,而是以天體運行解釋世事發展,進而評論時事;她不只是「巫」,更進而成為「醫」,她的時評隱隱有「為社會把脈」之深意。 譬如她從「木土互融」的力量看到婚姻...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唐綺陽有了「國師」的稱號。 聽到「國師」一詞,唐綺陽像是要從椅子上跳起來一樣,連忙說「折煞我也」,並且重複了好幾次「承受不起」。她自己也不知道這個稱號從何而來,只依稀覺得是因為公開發文支持婚姻平權,同志圈開始這麼叫她。 記者身邊的友人隨機一問就有她的忠實粉絲,粉絲們這麼看她:就像隔壁的大姐姐,講話有趣,不會讓人有壓力。而且讓一個有品質保證的人告訴自己,最近世界究竟是怎麼了,不但可以應證自己、取得共鳴,也得到「有所依」的療癒感。 網路直播界人士觀察,唐綺陽直播時通常採用頭部特寫,而且光線得宜。相較於某些仍採用傳統電視畫面構圖的直播,對常使用手機螢幕觀看直播的粉絲來說,頭部特寫更能清晰看到臉部表情,更有「聊天」的感覺。 每晚刷手機,不用預約也不必收費,就可以和唐綺陽彷彿一對一...

  2. 2021年5月24日 · 這張照片精準的捕捉到那一個瞬間,就是小女孩想要跑走,一把被警察抓回來。 身後像是哥哥的這位男性伸手要去拉著她,畫面以一個很低的視角捕捉到她要逃走的腳部動態感,這整個moment掌握得非常精準。

    • 洪綺陽照片1
    • 洪綺陽照片2
    • 洪綺陽照片3
    • 洪綺陽照片4
    • 洪綺陽照片5
  3. 2019年5月29日 · 張照片是阿銘結束一天工作後,準備去停車場清理、停放遊覽車的過程,被我記錄下來。 當天由於阿銘與旅行社領隊起了衝突,領隊打給車行老闆要老闆解僱阿銘,不然再也不跟車行合作了。

    • 洪綺陽照片1
    • 洪綺陽照片2
    • 洪綺陽照片3
    • 洪綺陽照片4
    • 洪綺陽照片5
  4. 2023年12月28日 · 《報導者》攝影團隊努力用鏡頭記錄時代的變遷與社會的挑戰,正因為我們相信,攝影就是這種力量。透過這些照片,我們希望能不只提出台灣面臨的挑戰與議題,也呈現社會的多元與包容。凝視,看見問題,更看見希望。

  5. 2019年5月29日 · 這次《報導者》透過電子郵件,與人在北京的徐勇進行訪談,同時在《報導者》披露一組新作《NEGATIVES・SCAN》。. 這個作品是在2014年 《NEGATIVES》 發表4年之後,徐勇於2018年製作的。. 這次的作品,作為基礎材料的膠片與當年天安門事件影像是同一批,但 ...

  6. 2024年1月11日 · 這一個月,《報導者》攝影團隊走遍全台各地,用鏡頭記錄候選人、支持者、競選團隊的熱情,每張照片裡繽紛的色調,也代表著台灣民主的多元。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