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7月9日 · 在皮膚共生菌落失衡造成的毛囊炎中,以容易造成青春痘的「痤瘡桿菌」與造成黴菌性毛囊炎的「皮屑芽孢菌」 最為常見,由毛囊蟎蟲造成的則有零星的個案報告。

  2. 皮屑芽孢菌是一種與人體共存的黴菌,本來就存在於皮脂毛囊中與身體和平共處,依靠皮脂為營養維生,當皮脂分泌過多,皮屑芽孢菌就會迅速繁殖增生,而造成皮脂毛囊的發炎現象。

  3. 2019年3月23日 · 黴菌性毛囊炎是一種毛囊受到真菌(酵母)或細菌感染的症狀(若為酵母菌感染則稱為皮屑芽孢菌毛囊炎),毛囊炎會導致皮膚腫脹並冒出一大片水泡 (2)-又稱丘疹或膿疱。

  4. 2019年11月27日 · 皮屑芽孢菌或稱馬拉癬菌,這是一種酵母菌類的真菌(Fungus,有時中文會通稱黴菌)。 根據統計,在一般人皮膚的正常菌叢中(Skin normal flora),有高達七成至九成均可發現此真菌的存在。

  5. 皮屑芽孢菌毛囊炎 (黴菌毛囊炎) 好發位置:前胸後背、偶爾在額頭與下頷線、少數在手臂. 好發族群:青春期的學生、皮脂腺分泌旺盛和工作環境潮濕的成人. 臨床表現:中等程度的癢感、會發紅甚至膿泡. 鑑別診斷:青春痘 (青春痘必定出現粉刺,毛囊炎則無;但兩者可合併發生) IF. 什麼是馬拉屬酵母菌? 除了肉眼看有甚麼檢查可做? 馬拉屬酵母菌是一群本來就存活在人體表皮的共生菌,依靠分解表皮的皮脂來得到養分。 因此平常少量存在人體所謂的脂漏區域:頭皮、面部、胸前後背;在某些條件下會大量活躍生長造成疾病如:脂漏皮膚炎、汗斑、毛囊炎等,多半和悶熱潮濕的環境有關,也有學者推測與個體獨特的色胺酸循環有關。

  6. 黴菌型毛囊炎:通常由皮屑芽孢菌所感染,可以局部使用抗黴菌藥膏,搭配口服抗黴菌藥物治療,大約1個月至2個月內會痊癒。 居家小撇步遠離毛囊炎 除了擦藥膏之外,我們還可以從一些生活習慣來遠離毛囊炎:

  7. 2019年12月6日 · 皮屑芽孢菌毛囊炎是由皮膚表面的一種常在真菌­—皮屑芽孢菌 (Malassezia furfur )所引起的毛囊發炎性疾病。 此疾病常被誤當作是一般的青春痘或細菌性毛囊炎治療,導致病灶始終未見改善,甚至惡化。 疹子特色為呈現紅色丘疹、膿疱,常常也會伴隨粉刺病灶,常分佈於前胸、後背、脖子、肩膀、上臂,亦可能發生在臉部的邊緣如額頭、髮際處、下顎和下巴。 一般好發於夏季,易流汗、須於高溫環境活動、工作者。 但在秋冬季節,感冒患者多,故許多患者在就醫服用口服抗生素或口服類固醇後,導致皮膚菌落生態失衡,細菌勢力被削弱,真菌勢力因而伺機而起,造成皮屑芽孢菌毛囊炎的發生。 一般治療青春痘的抗生素,非但無助於病情,常常導致病情更加惡化。 口服抗黴菌藥物治療 病況改善.

  8. 皮屑芽孢菌毛囊炎是「黴菌感染」 最有效的治療就是. 複合抗黴菌治療=口服抗黴菌藥+外用藥膏+抗菌洗劑. 通常3-4週就可以有大幅度的改善. 第二階段「果酸美白治療」 果酸,可以維持皮膚弱酸性的抗菌環境,也能加速皮膚色素代謝. 最終達到淡化色素痘疤和預防毛囊炎復發的效果。 常見的果酸治療分成兩類: 家用果酸:果酸濃度10-20%,pH值約等於4,可居家每天洗完澡後擦一次. 煥膚果酸:果酸濃度20-70%,pH值小於2,每2-4週在診所治療一次. 長時間使用果酸, 不只能淡化痘疤,還能改善皮膚質地, 使肌膚Q彈光滑又潤澤喔! 門診掛號請點我. 蔡醫師的FB粉絲團 ,照顧您的皮膚大小事. By 蔡逸群醫師 | 1 11 月, 2020 | 黴菌感染. 歡迎分享文章!

  9. 2018年1月9日 · 黴菌性毛囊炎常見的菌種為皮屑芽孢菌(Malassezia furfur)造成的感染。 一般會給予抗黴菌藥物治療,口服抗黴菌藥常見的有 fluconazole 和 itraconazole 這兩種,而 ketoconazole 由於有較高的肝毒性風險故不建議以口服來使用,通常以 外用的 ketoconazole 洗劑 作為治療方式。

  10. 一般所謂的「痘痘」、 青春痘 、痤瘡,也是一種毛囊發炎的疾病,是由 痤瘡桿菌 引發的毛囊炎。 毛囊炎 的成因,與體質、季節、環境、生活習慣等因素都有關聯。 例如悶熱潮濕的氣候與環境、容易流汗的體質,都可能造成毛囊發炎。 某些人為了美容的動機,在皮膚上塗擦厚重的保養品、化妝品或防曬乳,或是穿著過於貼身或不透氣的衣物,都會導致皮膚無法維持通風涼爽的「微環境」,造成細菌或真菌 (黴菌)等微生物滋生繁殖,進而產生 毛囊炎 ,例如若肇因於某種黴菌「 皮屑芽孢菌 」,亦即「 皮屑芽孢菌毛囊炎 」。 因此,雖然毛囊炎好發於夏季,但在冬季寒冷的時節,由於穿著「發熱衣」、「衛生衣」的緣故,也常會發生毛囊炎。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