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5月2日 · 社會新聞. 兒童大細眼恰眼瞓或屬先天性眼瞼下垂 6歲做手術效果較佳. 撰文:陳倩婷. 出版: 2018-05-02 08:00 更新:2018-05-02 09:10. 眼皮愈來愈重甚至蓋住半隻眼睛除了眼睏之外還有另一種可能就是患有先天性眼瞼下垂主因是提瞼肌發育不全。 這種病在兒童身上並非常見,若未有妥善處理,長遠可能永久影響患者視力。 眼科專科醫生指,眼皮若下垂至覆蓋眼珠黑色部份多於1毫米,即界定為眼瞼下垂,患者可以透過手術改善眼瞼下垂的情況,不過手術並非愈早做愈好,待孩子6至7歲時再做,可減低手術風險及難度。 將近4歲的謙謙右眼眼瞼下垂,予人一種眼睏的錯覺,但實際上他的精力相當充沛。

    • 隱形眼鏡邊緣與瞼板肌肉磨擦
    • 患眼瞼贅皮幼童、眼瞼下垂長者需做整形手術
    • 整形手術三做法:埋線、全切開式、半切開式
    • 「雙眼皮」手術非只為美容

    身兼亞太區眼整形學會會長的眼科專科醫生袁國禮受訪時指,眼睛八成活動都是與上眼皮有關,這個方法會令眼皮被拉鬆,影響提瞼肌功能。袁指出,「一條橡筋拉一次無事」,不過持續下去會影響肌肉彈性,導致眼皮下垂遮蓋眼珠,影響視力。 此外,由於隱形眼鏡是外來物,若長時間配戴質地較硬的隱形眼鏡,其邊緣會於瞼板和提瞼肌的位置磨擦,從而令提瞼肌鬆弛。袁國禮透露,近年多了年輕人因戴隱形眼鏡令眼瞼下垂,需接受上眼瞼整形手術。他建議最佳手法,是不拉扯眼皮的情況下配戴隱形眼鏡。

    至於需要接受上眼瞼整形手術的幼童,一般都是患上眼瞼贅皮,上眼皮會向下施壓,導致眼睫毛向下垂,若睫毛長期刮着眼珠,嚴重個案更可致角膜破損、或有細菌感染。袁國禮指年幼如三歲小孩都可以接受微創的埋線手術,10個接受手術的幼童當中,或有一個需長大後再做跟進手術,不過一般個案在長大後情況自然好轉。 另外,眼皮鬆弛、雙眼浮腫的長者亦可能需接受整形手術,袁國禮解釋,不少長者的眼皮浮腫程度會阻擋視線,因此有需要透過手術治療。

    袁國禮詳述上眼瞼整形手術的做法,若選擇「埋線」手術,不用切開皮膚,只開幾個細小傷口,再縫合皮膚肌肉、底層瞼板及提瞼肌,造成摺眼皮的效果從而令睫毛向外翻。此做法創傷少、復原快,較適合兒童以及皮膚薄的病人,不過效果未必持久。 若皮膚厚、眼皮底下較多脂肪的長者,則較適合接受「全切開式」手術。做法是將皮膚肌肉、眼腔筋膜打開,切除多餘的脂肪,直接將皮膚、瞼板及提瞼肌作縫合。若病人同時有眼瞼下垂,就會一併將提瞼肌剪短。傷口雖然較大及明顯,但傷口一般可收藏在「雙眼皮」的線位,不易察覺。 至於「半切開式」手術可改善輕微眼瞼下垂的人,傷口較全切開式小,又可直接縫合,做法適合年輕人。

    對於外界會將雙眼皮手術等同整容,袁國禮強調,眼瞼整形手術有治療的作用,但由於眼睛是外觀的一部分,做手術時亦會同時兼顧病人外觀,因此眼整形手術的功能性及美容性很難劃分界線。 第十屆亞太區眼整形學術會議將於本月15至16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會議首次由香港主辦,來自全球各地800名眼科專家及學者,屆時將就眼整形的最新研究及發展交流意見。

  2. 2020年3月8日 · 健康Easy. 【免疫疾病眼皮下垂無表情及易疲倦 重症肌無力4大病徵. 撰文:照護線上. 出版: 2020-03-08 10:02 更新:2020-05-21 12:47. 2. 重症肌無力是種肌肉容易疲乏、無力,但休息之後會有改善的疾病。 看到這樣的描述,有些人可能會笑著說:「那不是大家運動過後都有的現象嗎? 想要耍懶耍廢的時候也會有這種感覺啊! 我天天都覺得好沒力啊! 」不是的,重症肌無力是種「自體免疫疾病」,影響著原本能受意識控制的隨意肌,當被影響的肌肉使用次數反覆愈多次,症狀就會愈嚴重。 雖然休息之後症狀會比較改善,不過在重症肌無力發作幾年之後,情況可能會愈來愈嚴重。

  3. 2020年3月11日 · 免疫疾病眼皮下垂無表情及易疲倦 重症肌無力4大病徵眼瘡捽眼及化眼妝易生眼挑針持續復發可致眼瞼下垂

  4. 2017年10月30日 · 雙眼白內障手術 只賠1隻眼的手術費眼科專科醫生醫學會會董羅智峯亦指病人接受白內障手術時通常會先治療一隻眼隔1星期再為另外一隻眼施手術但近年80至90%的保險公司都會當是同一個手術只賠其中一隻眼的醫療費用羅智峯指如果病人想獲得賠償不少病人選擇隔3個月後才為另一隻眼做手術期間兩眼視力相距甚遠相當不適。 羅又遇過有病人完成白內障手術後向保險公司索償,最終保險公司稱,因病人投保前曾因眼乾症就醫,所以不會賠償白內障手術,羅直斥沒有眼科醫生會同意眼乾和白內障有關。 消委會2012年至2017年醫療保險投訴統計.

  5. 2020年4月20日 · 1. 出血還是充血:出血即等於微絲血管爆裂,眼白會出現鮮紅色血塊,原因包括用力捽眼、高血壓、服食薄血藥、咳嗽或便秘嚴重等,通常可在2至3星期內自行康復;而充血即血管本身膨脹,常見表眼為眼睛多紅筋,原因多是因為發炎. 2. 有沒有疼痛. 3. 視力有 ...

  6. 2023年10月26日 · 根據外國科技網站《Electronicshub》最新統計各經濟體「螢幕總時數」排行,台灣的「低頭族」每天平均要花7小時14分鐘在螢幕上,幾乎佔清醒時間的4成左右,眼睛負擔不容小覷,尤其是乾眼已成文明病。 不管是老中青,都飽受乾癢、紅腫、刺痛、畏光、模糊等乾眼症狀困擾。 然而出現乾眼症,多數人以為只要多休息、點眼藥水就能自行恢復,專家提醒,乾眼症若不對症治療,可能導致角膜破皮、角膜潰瘍或穿孔。 治療乾眼8方法(按圖👇👇👇) + 15. 乾眼非長者專利,年輕化已成趨勢. 台灣眼科醫師林丕容表示,乾眼狀況不再是年長者專利,就門診觀察,乾眼症患者佔了一般門診患者的比例約2成左右,且門診求診人數逐年攀升,較去年成長近1成。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