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3月5日 · 聽證會是以接近司法程序般嚴格的方式進行:誰可以出席陳述意見、什麼樣的證據才可以被提出,誰可以對政府人員提出問題、進行辯論,都必須按照嚴謹的法定程序進行。

  2. 基本聽證會是由行政機構主持,旁聽者是當局會前遴選出來的小量數目的相關利益方面的人士 [原創研究? ] ,一般可能直接受影響的普通民眾難以被安排到會,而且即使旁聽者反對主持者所謂的 諮詢 方案 , 行政部門只需「聽取意見」而根本在架構上不會受到 ...

  3. 2023年12月12日 · 一、公聽會是什麼?. 公聽會大多是行政機關為了蒐集意見,邀請當事人、利害關係人專家學者等出席,類似於舉辦座談會的形式,程序上並無嚴格的法律規定,實務上,可區分為自辦與公辦兩種形式。. 依據都更條例第32條第2項、第3項及第48條規定可知,實施 ...

  4. 聽證 这个概念在 中国大陆 与 美國國會聽證會 有所差异,其目前多是为一种官僚面向 公众 对提高部分 行政 管制 价格的干预行为作说明的 会议 ,议题范围被制定得很小。. 基本听证会是由 行政机构 主持, 旁听者是当局会前遴选出来的小量数目的 ...

  5. 2013年4月30日 · 什麼是聽證會、公聽會. 聽證會與公聽會的性質頗為類似,都是為解決爭端之公開機制,但聽證會相較公聽會,規定較嚴格,行政程序法規定,進行 ...

  6. 所謂聽證,是指 行政機關 或立法機關為監督行政、調查行政違失或制訂法律時,於作成決定前,給予 利害關係人 提出事實,並且向作成決定的機關辯論 詰問 [1] 。 例如中選會在審酌公投提案是否符合憲法、法律規定時,舉辦聽證協助釐清爭點 [2] 。 另外,常跟聽證會一起提到的是「 公聽會 」,如果從都市計畫的角度而言,公聽會與聽證會皆屬於「民眾參與」政治權力的再分配,讓原本沒辦法發表意見、影響決策權力的民眾,可以對於政策提供建議,並被納入未來的政策實踐中,只是這兩者的參與作用與保障的方式不相同 [3] 。 聽證相較之下有嚴格的程序規定 [4] ,機關的決定也必須斟酌聽證的結果 [5] 。 註腳. 陳明燦(2018),《土地徵收導論》,第2版,頁69。 公民投票法第10條 第3項、第4項:「

  7. 聽證會是一個新生事物,因此有必要明確它的含義。聽證會有幾層意思:第一,立法聽證是由誰來聽?示範稿規定是由立法機關的主體來聽證,不是工作人員來聽證。第二,聽證會聽什麼?

  8. 2024年3月6日 · 三、聽證會是什麼?. 好,那在下來呢,就是第三個概念是有關聽證會,有接觸都更的地主,或是對這方面有興趣的一些專家大概都會比較知道說,他大概就是文林苑之後釋字709,所衍生出來或是所增加的一個行政程序,所以他會產生一個很簡單的疑問 ...

  9. 聽證會这个概念在中国大陆与美國國會聽證會有所差异,其目前多是为一种官僚面向公众对提高部分行政 管制价格的干预行为作说明的会议,议题范围被制定得很小。

  10. 當政府或國會為了解特殊事件或問題的真相時聽取有關人員的說明作證而舉行的會議。 起源於英美法系中對公平聽證一事的重視,現今美國國會常舉辦此種正當的法律程序。

  1. 相關搜尋

    聽證會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