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6日 · 编者按: 原发性肝癌作为全球癌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治疗策略在近年来经历了显著的发展。. 在近期举办的2024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大会中,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龚新雷教授 就“肝细胞癌系统治疗更新”话题发表了精彩演讲 ...

  2. 2023年11月18日 · 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是全世界第六大常见癌症,每年约有 74 万新发病例,其中大约一半在中国,在我国肝癌相关病死率仅次于肺癌,高居第 3 位。 临床上肝癌多侵犯门静脉形成门静脉癌栓,其亦可侵犯流出道形成肝静脉癌栓(HVTT)、下腔静脉癌栓 ...

  3. 2024年2月8日 · 陈敏山教授: 肝癌治疗领域,除提高药物治疗疗效外,“局部+全身”模式也非常值得进一步探索。. 其中,局部治疗主要包括外科手术切除、消融治疗和介入治疗;全身治疗即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目前,较具前景的转化治疗采用的 ...

  4. 2022年7月8日 · 原发性肝癌 是全球第 6 常见恶行肿瘤和第 3 癌症相关死因,具有明显地域差异,亚非发病率显著高于欧美,其中约 90% 为肝细胞癌(HCC)。 在我国乙肝病毒是引起 HCC 高发的首要因素。

  5. 2023年8月29日 · 晚期肝癌治疗迈入免疫联合时代,疗效提升是从未改变的治疗终极目标. 8月3日,JAMA Oncology 上发表了一篇综述文章 [4],对全球范围晚期肝癌系统治疗的临床试验进行了盘点。 注:此处引用Camrelizumab plus rivoceranib (「双艾」组合)的数据出处为2022年ESMO口头报告。 研究全文于2023年7月24日发表于《柳叶刀》主刊(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 (23)00961-3/fulltext) 我们看到,在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为主的时代,几项经典研究的中位生存期均徘徊在一年左右 [2-3],虽然缓解了晚期肝癌治疗的燃眉之急,但是患者长期获益有限。

  6. 2021年11月18日 · 肝细胞癌的肿瘤血管网络出现异常 ,抑制VEGF信号可以起到两个主要作用:(1)削减血管增生,导致缺氧状态;(2)血管结构的正常化,这可以改善药物的递送,以及潜在促进免疫细胞从血管中迁移到肿瘤组织中,更有效地进行免疫监控。 在血管增生作用之外, VEGF还是一种强力的免疫调节分子 ,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调节性T细胞(Treg)和效应T细胞的功能都有影响。 比如,抗VEGF疗法可以降低MDSCs和Treg的肿瘤浸润和活性,以及减少巨噬细胞向免疫抑制的M2类型分化。 因此,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抗VEGF药物联用,可以在多方面产生协同作用。 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之间协同作用的生物学机制(图片来源:参考资料 [1])

  7. 2024年4月28日 · 肝癌介入治疗手段多种多样,其中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全球公认的肝癌非手术切除的首选治疗方式,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是肝癌的另一种有效介入手段。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