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6月28日 · 台灣行政院長賴清德。 (中央社) 中央社報道,行政院為更有效運用資源,提高行政效能,決定自2019年起將省級機關預算歸零,員額與業務也將自今年7月1日起移撥至國發會等相關部會承接。 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說明明年起省級業務全部歸零但因省級機關是憲法規定不能廢除仍設省主席跟省諮議會長省主席盡量由政委兼任不另發薪水省府房舍移撥到國發會由國發會負責維護。 清除威權象徵 台促轉會擬對中正紀念堂下手 或摧毀蔣介石銅像 台灣行政院建議新投資移民條件 須創造5個職位、投資近400萬港元 解放軍台海實彈軍演 台行政院:屬例行演習 陸方誇大規模. 成立中興新村活化專案辦公室.

    • 「我是廣東人」又如何?
    • 當「我者不再我者」
    • 排斥性的想像共同體

    首先,出生於1984年的楊丞琳,依據台灣法規沿革,楊丞琳個人確實經歷過台灣身份證上註記籍貫的年代;出生地台北,籍貫廣東合浦,是屬於她自己的認同記憶。由個人推及群體,對許多1992年前出生的台灣人,尤其是外省家庭而言,跟隨國民黨政府遷台亦是個人、乃至於家族在大時代下無比真實的生命經驗,縱然過去了數十年,縱然在台成家立業,思鄉念土之情依舊曆歷在目,個人乃或家族存有明確的籍貫意識,實屬自然,不當受苛責。在前因使然下,楊丞琳得出「我在台北長大,但我是廣東人」的結果,並沒有任何問題,更何況自我認同又何來問題可言? 當然,隨後也有「熱心」網友忙着提醒,楊丞琳祖籍地廣東省合浦縣如今已改劃歸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管轄,就此對楊丞琳揪錯,揶揄其認祖歸宗當認廣西人,而非廣東人。然而,此類對楊丞琳廣西人的糾正,反而...

    其次,招惹非議的爭端,主要繫於台灣公眾對「楊丞琳個人省籍認同」的理解,出現了偏好限制所致。雖然「在台北長大,但我是廣東人」話說得兩面俱到,但就人際溝通的經驗而言,「前提」句子並非假意,「但是」之後的句子往往才是重點。楊丞琳在「海鮮奢侈說」掀波後,再有一句「『但』我是廣東人」的強調,意外致台灣社會視其與本土做出區隔、割捨,猶如「海鮮奢侈說」的效果,構成了對台灣本地社會與認同的扭逆與否定,即「我者不再我者」的判斷。(延伸閲讀:《楊丞琳「吃海鮮奢侈說」辱台?》) 原因有二,一則隨着1992年修法取消身份證籍貫注記年代久遠,新一輩台灣人早已不識楊丞琳的認同「前因」,輔以台灣十幾年來本土意識認同發展高張勃發,輿論直覺對楊丞琳自然言說「我是廣東人」反應突兀,加之「反中」意識不滅,終於衍生「妳是廣東人,那...

    最後,同時也是最為矛盾叢生的一點,便是發源上世紀「省籍情結」迄今作祟,相沖突於台灣晚近高倡的新融合觀,但台灣輿論群起攻訐楊丞琳「我是廣東人」之際,竟能一絲無感。 舉凡「凡是認同台灣,熱愛台灣,將台灣看做家鄉,願意和台灣共命運的人,無論是第幾梯次遷徙來台灣,都是台灣人。」(《台獨月刊》,1976年9月28日),或是近年民進黨政府積極拉攏的「新住民」群體,如蔡英文今年5月稱「現在台灣新住民、新二代人口已經超過1百萬人,在台灣這個大家庭,新住民是重要家人;也是支撐這塊土地、豐富多元族群文化的力量」,這些話語都企圖以屬地主義涵納台灣內部不同單元群體合購成為新的、單一的想像共同體:「新台灣人」。 細查台灣官方對「新住民」的定義,系跨國通婚自1987年1月開始對境外人士到台灣結婚、移民而定居的人士統一稱...

  2. 4 天前 · 台灣立法院會24日續審國會職權修正相關法案並於上午再度爆發朝野立委肢體衝突時至晚間有關賦予國會聽證權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59-5條在國民黨與民眾黨人數優勢下以舉手方式二讀通過。 民間團體則在立法院外表達訴求,抗議修法方晚間21時稱現場達10萬人。 野百合學運世代聯盟宣講時表示,將號召更多民眾表達訴求,反對在野兩黨強推法案。 台灣立法院會5月17日、21日二讀表決通過立法院職權行使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立法院院會24日續審國會職權修正相關法案。 綜合台媒報道,台立法院會24晚間進入審查法案「深水區」,其中有爭議的立法院聽證權,包括第59條之3,聽證會得邀請政府人員及社會上有關係人員出席表達意見與證言。

  3. 2018年9月9日 · 我們先來看一張歷年趨勢圖。 (圖一)資料來源: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重要政治態度分布趨勢圖 [1](左岸文化提供圖片) 在這張趨勢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台灣民眾對於「我是誰」這個問題的答案有非常大的轉變。 1992年時,有46%的人認為自己「都是」,有26%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而非台灣人)」,只有18%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而非中國人)」。 但到了2018年,即使比起前幾年略微下降,仍有過半的55.3%台灣民眾認為自己就是台灣人,比例是26年前的三倍之多,有37%選擇都是,而僅有4%認為自己只是中國人,是26年前的六分之一不到。 然而,為什麼要調查台灣民眾的認同? 有什麼意義? 有什麼影響? 又,為什麼台灣認同在過去二十多年來逐漸增加?

  4. 2024年5月21日 · 台灣立法院今晚5月21日續審國會職權修正相關法案逾40個民間團體號召群眾包圍立法院抗議審查過程違背民主程序批評未經諮詢黑箱作業午夜前估計至少3萬人參加群眾高呼沒討論非民主包圍立院等口號, 群情洶湧。 直至立院午夜宣布散會,發起集會的團體感謝群眾到場,集會暫時落幕,但號召24日及28日將再聚集。 + 9. 該法案涉及藐視國會罪、立院聽證權及調查權等內容,朝野意見分歧,上周五(17日)首度審查時爆發嚴重肢體衝突,之後討論也針鋒相對。 法案從昨日早上起繼續審查,也受到高度關注。 立法院外、超過40個民間團體從上午起聚集,聯合發起名為「國會濫權,民主倒退,公民搶救,立院集結」行動。

  5. 2024年1月12日 · 台灣新聞. 台灣大選|現場聚35萬人 柯文哲:我沒有放棄 籲選民 「去投票」. 撰文:許祺安. 出版: 2024-01-12 23:09 更新:2024-01-12 23:10. 9. 【台灣總統大選2024柯文哲賴清德侯友宜今屆台灣大選將於1月13日舉行投開票台灣朝野三組候選陣營皆在選前最後一晚舉辦盛大造勢活動衝刺選票。 柯文哲強調一定要突破藍綠,自言「沒有放棄、還站在這裡」,喊話支持者,明天一定要去投票,「用選票證明他們是台灣的主流,一起贏回這個國家」。 2024台灣總統大選專頁:賴清德、柯文哲、侯友宜 中美角力下三角戰. 民眾黨正副總統候選人柯文哲、吳欣盈12日晚間在台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舉行選前之夜造勢晚會。

  6. 2024年4月22日 · 共產黨宣言親美反中的台灣準副閣揆 兩岸思想硬碰硬. 撰文:張鈞凱. 出版: 2024-04-22 18:00 更新:2024-04-22 18:00. 25. 民進黨籍台灣準總統賴清德即將在5月20日走馬上任,近日陸續公布新政府的內閣成員名單。. 台灣媒體用「老、獨、南」來形容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