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5月28日 · 台灣無條件基本收入協會在2020年12月13日舉辦國內第一場「基本收入共好遊行」。 (攝影/林彥廷) 隱身在文字、書籍、出版品背後,有一雙凝視時代的眼睛。 「出版觀景台專欄邀請春山出版總編輯莊瑞琳八旗文化總編輯富察延賀等人執筆不定期在週末與讀者相見。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 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 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2. 2022年9月11日 · 紀錄片. 白色恐怖. 政治政策. 文學. 家庭. 詩歌. 「這是種子,哪會臭。 」影片中 吳晟 對著小孫女阿k(溪)說。 這時,兩人正在書屋外的平台就著枯枝把玩,阿k被刺到後說自己沒有哭喔,接著立刻提醒阿公:「你不要被刺到喔,你是大人。 」只見吳晟輕聲附和:「我是大人。 這是文學紀錄片《他還年輕》的最後一幕。 在祖孫互動結束進入屋內之後,導演靖傑留了一個靜態鏡頭作為整部紀錄片的句點:如「川」字排列整齊的細小枯枝中間,是兩顆綠色的種子,彷若「小」字置於其中。 這個結局對於一部以土地為創作根源的詩人紀錄片而言,實畫龍點睛──是渾然天成的自然詩篇,童稚言語如詩,落入畫面成字,令我印象深刻,回味再三。

  3. 2022年12月15日 · 報導獲獎紀錄. 2023卓越新聞獎 【藝術與文化新聞獎】《亡國感下的台灣藝文追尋與迴》 監製|楊惠君、何榮幸 文字|楊惠君、張子午 攝影|余志偉、黃世澤 封面攝影|余志偉 編輯|張詩、黃鈺婷、陳思樺 社群企劃|陳思樺. 70年代,台灣遭遇退出聯合國、台日斷交等連串外交挫敗,在「亡國感」的集體焦慮下,意外孕生了藝文鄉土運動,闢出台灣化與本土化的文化根系。 在局勢動盪的此時此刻,後來的我們,對歷史可有更多的理解與寬容,讓危機與焦慮化作為深探與深化文化根基的激勵。

  4. 《報導者》×《XREX》獨家調查. 3,244次入金紀錄、4個錢包收款2,900萬:揭露「創意私房」虛擬貨幣非法金流. 2021年,檢警破獲創意私房論壇,逮捕11名台籍嫌犯。 隨後創意私房在封禁一個月後復活,並開啟虛擬貨幣泰達幣(USDT)作為儲值選項,讓性影像交易重新站穩腳步。 (攝影/彥廷) 2012年「創意私房」成立至今,一路演變成為台灣最大的性私密影像平台,在平台上流竄的各式性影像更讓它被稱作台版N號房。 隨著其影響力逐漸擴大,被害人人數眾多,檢警在2021年首次抓捕其中11名台籍幹部,並封禁網站不讓它出現在大眾眼前。 只是一個月後,這個惡名昭彰的網站在簡單更換網域後就成功復活,更透過虛擬貨幣的支付管道繼續招攬客戶。 「創意私房」為何還打不死?

  5. 春山出版社總編輯莊瑞琳回想起她十多年前的第二本書反動的修辭》,讓年輕的她首次感受書本的尖銳與戰鬥性」。但沒多久部門關閉遭到資遣書本的脆弱與局限攤在眼前為何她反而堅定走上出版之路

  6. 2020年10月27日 · 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組織部主任柏儀指出,近年在協助學校教職員過程中發現,有一批具備金融、法律等背景、熟悉董事會運作的專業人士穿梭在私校董事會之間,協助有意退場的董事會將學校易手給有意接手的財團;甚至最近手法更加精進──利用私校董事會出現意見分歧或經營困難,以合法方式取得新董事會席次,並在短時間內將學校併給其他私校。 「整併的過程中,不僅縮減招生獎金、停辦學校各種活動,還以招生不佳為由逼退教師,學生與老師成了最大的受害者,」柏儀認為,這是現行《私校法》規範不足造成的嚴重後遺症,這樣併入其他私校的成本很低,持有的校產不用回歸地方縣市政府,而直接落入另一個私校董事會手中,這跟「圈地」有什麼兩樣?

  7. 「80年代充滿了一種行動力,它是社會運動的一個新時代,當時2、30歲的人,是經歷從解嚴前到解嚴後的時代,那個時候,台灣各種議題都可以變成一場運動。 運動在80年代是潮流,它的力量比劇場還大。 墨林認為,「那個文化潮流是包攝在整個運動論述下,通過運動才產生新時代的文化形象。 在《拾月》先前,1983年的10月, 陳界仁 即在「增額立法委員改選」的政治敏感時刻,串聯發動 《機能喪失第三號》 的行動藝術,在西門町街頭嘶吼、吶喊,偷襲警察密布的國家監控網。 1986年「洛河展意」則在台北車站地下道演出 《交流道》 ,最後被警察棍棒毆打趕出地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