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剝皮寮 (臺語:Pak-phê-liâu)位於 臺灣 臺北市 萬華區 康定路173巷,北臨 老松國小 ,東至昆明街,南面廣州街,西接康定路,為臺北市今日碩果僅存的清代街道之一,臺北市政府於2010年3月29日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 [1] 歷史. 剝皮寮街景. 乾隆28年(1763年)「北皮藔街」的名稱即出現於艋舺地契中,推估剝皮寮聚落成形於清代早期,至今已有兩百多年,清治時期的剝皮寮,名稱不管是「北皮藔街」、「福皮藔街」或「福地藔街」,已有店屋的型態,且皆已街名稱之,表示具相當發展之聚落形成。 [2] 。 明治28年(1895年),剝皮寮地名由「福地藔街」改為「北皮藔一丁目、二丁目、三丁目」。 大正11年 (1922年)進行町名改正,廢街庄為町,北皮藔街改為「八甲町」和「新富町」。

  2. 萬華區公園列表收錄台灣 台北市 萬華區的公園,其中包含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所規管之公園(又可分為生態公園和防災公園)、綠地、廣場和水利工程處所制定之河濱公園。

  3. 编辑. 查看历史. 工具. 坐标 :25.0319327°N 121.4993322°E. 萬華區 ( 臺灣話 : Bān-huâ-khu ; 客家話 :Van-faˇ-kiˊ),舊稱「艋舺」,位於 臺灣 臺北市 西部,是於1990年由原 龍山區 、 雙園區 大部份區域及 城中區 、 古亭區 小部份區域合併而成的行政區。 發展歷史較早,境內擁有不少古蹟,也有青少年與國際觀光客喜愛前往的徒步商圈 西門町 ,整體呈現新舊融合之發展景象。 位於境內的果菜批發市場,是供應臺北市新鮮食材果菜與肉類的重要運銷中心。 地名考究 [ 编辑] 主条目: 艋舺.

  4. 公園北面隔廣州街與艋舺龍山寺相接;西面為西園路,南面隔和平西路三段與龍山商場、萬華區行政大樓相望;東隔和平西路三段109巷,與西三水街市場相望。

  5. 臺灣正體. 座標 :25.033525°N 121.498412°E. 萬華林宅 ,是位於 臺灣 臺北市 萬華區 的寓所,今列 市定古蹟 ,一、二樓租給 星巴克 以作古蹟維護費用。 歷史 [ 編輯] 建立 [ 編輯] 日治時期,林紅麻、林惡水、林遍及林金水等人以外銷蔬菜、水果發跡,成為洋蔥大盤商、貿易商,因此於1932年於於舊地名「後菜園」之處興建萬華林宅 [1] 。 「後菜園」指成都路中興橋以南至長沙街一帶 [2] 轉角. 林宅格局呈不規則四邊形,三邊臨馬路,是基於日治時期都市計畫規劃 [3] 。 雖整體坐北朝南,但公媽廳坐西朝東,在風水學是望多添男丁 [4] 。 房子由擔任泥水師的林紅麻親自監造,採用 淺野水泥 [4] 。 紅磚是台灣煉瓦株式會社出品 [5] ,表層上釉 [6] 。

  6. 台北鳥店街 又稱 萬華鳥街 、 和平西路鳥街 ,是位於 台北市 萬華區 和平西路 三段, 艋舺大道 與 南寧路 之間,聚集許多鳥店的一個路段,長約100-200公尺 [1] ,共有二十餘家鳥店聚集,販賣各式種類的寵物鳥及飼料、 鳥籠 與器皿等養鳥所需用品,是北台灣 ...

  7. 西昌街224巷,常稱作青草巷,是臺北市 萬華區的一條巷道,位於艋舺龍山寺、艋舺地藏王廟附近。 青草巷因有許多販賣青草、中藥的集中地而聞名,最早的草藥店可追溯至超過100年前,如今仍保存 清代 的路街分布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