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3日 · 國會改革並非首次被提出,英文2015年就曾提及,本次修法無法取得共識,是民進黨昨是今非?還是各黨修法方向有不小差異?這集,跟大家解釋「國會改革」改什麼?正常的修法流程和程序運作的意義?若爭議條文三讀通過,後續有哪些攻防的可能性?

  2. 2022/8/18. 攝影. 林彥廷. 文/劉汗曦國科會2030年跨世代台灣社會發展政策研究研究員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公衛博士候選人);責任編輯陳思樺. 時事. 司法. 政治政策. 大數據. 開放資料. AI人工智慧. 健保. 資訊安全. 歐盟. 個資. 爭議與訴訟長達10年之久(2012-2022)的 健保資料庫案 ,總算在今年8月12日宣判,並以現行健保資料庫在原始蒐集目的外之「二次利用」(secondary use)違憲,應於3年內完成修法,而暫時劃下句點。

  3. 4 天前 · 經歷從5月17日起的4場院會馬拉松式舉手表決,藍白主導的「國會改革」法案幾拳完成三讀。528這天,網路上有累積破百位政法界學者連署反對,街頭上有各地開花的公民「青鳥行動」,監察院、行政院、總統府也各自發出聲明。這將是台灣歷史上的重要時刻。

  4. 2017年4月29日 · 而這幾年,政府非典型人力運用幾乎都佔了現有公務人力的2成。 在外界特別關注非典型工作中的派遣人力時,政府開始調降派遣,勞動部甚至在去年主動喊出今年零派遣口號。 有什麼神奇方法可以將派遣人數下降甚至歸零? 受到中央員額管控影響,這些派遣人力不可能變成正職身分的公務人員,所以派遣人力只能轉進更模糊,更難以被外界理解的其他非典型勞務型態,其中一項就是「承攬」。 事實上,從工作內容看,「派遣」跟「承攬」的差別微乎其微,同樣都是牽涉員工、用人單位,跟派遣公司的三方關係型態,但是,兩者在法律上的保障卻差很大。 其中最大的差別是:派遣工仍受勞基法保障,但與機關或廠商簽下承攬契約的工作者則不受勞基法保障。

  5. 2024年5月25日 · 根據「調查權」相關條文,未來立院可經院會決議後,對議案或立法委員職權相關的事項行使調查權及調閱權。根據此法設立的「調查委員會」、「調查專案小組」得要求「政府機關、部隊、法人、團體或社會上有關係人員」於5日內提供相關文件、資料、檔案。

  6. 2022年8月10日 · 釋憲案出爐前解析三大誤解. 健保資料庫是否能在不經民眾事前同意下提供學術研究? 此一釋憲案結果將對憲法所保障之隱私權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圖為衛福部健保署電梯。 (攝影/余志偉) 身分證字號以外的眾多資料欄位並未加密使健保資料仍保有直接比對可能身分證字號的加密仍然保留串連可能性而保留資料串連能力的去識別化並非真正的去連結」: 性侵害通報明細檔、家暴通報明細檔、兒童及少年保護通報明細檔、低收入及中低收入戶資料庫.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 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

  7. 2024年4月25日 · 在憲法法庭對此爭議作出部分違憲宣告的1年半後衛福部日前正式提出衛生福利資料管理條例草案以下簡稱草案 立法預告 ,用以回應憲法法庭對法律保留原則及個人資訊隱私權保障的要求。 一次打通任督二脈,還是虛晃一招的魔鬼? 衛福部在短短25條條文的草案中,企圖為現有的「健保資料庫」打造就地合法的基礎,再將本來以行政規則搭建之目的外利用申請程序提升至法律位階,也補上個人請求停止目的外利用之機制,並把整套規定的適用範圍擴及於衛福部主管的所有「衛生福利資料」,欲一次打通衛福資料再利用的任督二脈。 然而,衛福部的草案看似面面俱到地回應憲法法庭要求,實際上卻在程序設計與實體規範的相關條文中,埋藏虛晃一招的魔鬼。 程序設計有問題:草案實質架空憲法法庭保障的事後控制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