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9月14日 · iPhone 12 與 iOS 14 加入不少新功能,令果迷用得更得心應手,其實當中有不少功能Apple官方並沒有於發布會提及或收收埋埋,大家未必知道。 記者就在iOS 14 beta時試玩足幾個月,發現很多非常實用的隱藏功能。 iOS 14有非常多實用的隱藏功能,下文為大家該一解說。 (Apple) 下圖文就為各位細數iOS 14 26個隱藏功能以及附上詳盡教學。 👇👇👇👇. + 22. 👇👇👇👇 詳盡 iOS 14 各功能教學文章 👇👇👇👇. 👉iOS 14 聲音識別教學 iPhone識聽BB喊、火警鐘響 Apple Watch提示. 👉iPhone iOS 14 瀏覽器預設自己改 推介5大代替app再見Safari. 👉iOS 14 Airpods 耳機調節教學 通話清聽歌提升一步到位

    • 01/Lidar 是什麼?
    • 02/Lidar 和 TOF 區別在哪裏?
    • ▼▼▼Lidar AR App示範▼▼▼
    • 03/為什麼蘋果選 Lidar?
    • 04/再來說說手機
    • 05/永生,從深度信息開始

    LiDAR 的全稱是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中文名激光雷達,是以發射激光束探測目標的位置、速度等特徵量的雷達系統,由激光發射機、光學接收機、轉枱和信息處理系統等組成,可獲得目標的距離、方位、高度、速度、姿態、甚至形狀等參數,從而進行探測、跟蹤和識別。 拋開專業術語,通俗理解 iPhone 12 上的 LiDAR,它就是一個能探測物體距離和記錄深度信息的微型裝置,和手機鏡頭差不多大小。 工作的時候,LiDAR 可以實現兩個重要功能:1.測算物體離手機的大致距離、2.記錄投射範圍內事物的深度信息 目前蘋果給出的 LiDAR 範圍是最遠五米,也就是說,搭載 LiDAR 的 iPhone 12 Pro 系列手機,理論上可以測算和記錄 5 米範圍左右的距離和深度信息。

    說到估算物體距離和記錄深度信息,不少Android廠商早在部分機型上搭載了 ToF(Time-of-Flight,飛行時間)傳感器來實現這兩個功能。例如 P40 Pro 有一顆 3D 深感鏡頭(ToF),可以深度感知物體深度信息,實現大片般的景深效果。 目前部分手機廠商大多采用 iToF(間接飛行時間傳感器),而 LiDAR 屬於 dTof(直接飛行時間傳感器)。iToF 和 LiDAR 雖說都是 ToF,但區別不小。 第一,發出的「信號」不同。iToF 發出的是經過正弦波調製,明暗強度呈規律變換的光信號。LiDAR 發出的是激光束。 第二,估算距離的原理不同。iToF 靠感知正弦波光信號的差異來「估算」其從發射到反射回來的距離。LiDAR 是激光直接測算距離。 第三,精度範圍、測算速率和抗...

    最後, iToF 更易小型化,dToF 集成小型化難度更高,所以兩者有較為明顯的商用場景差異,iToF 大多數用在手機上,dToF 比較常用在汽車和無人機等大型裝置上。 LiDAR 比 iToF 快、準、遠,但集成難度更大,成本更高。蘋果能把 LiDAR 集成在 iPhone 12 鏡頭模組裏,想必是花了一番心思的。

    或許 iPhone 有一天會變成四五六攝手機,但在被人討論「iPhone 拍照掉隊了嗎」的緊要關頭,選擇把寶貴的「第四顆鏡頭」位置給 LiDAR,足以可見蘋果對未來的佈局多麼重視。 蘋果究竟想幹嘛? 👇👇相關圖輯:iPhone 12 Pro/Pro Max 懶人包12大重點👇👇 iPad Pro 2020 的官方網頁上,蘋果直截了當給出了答案,LiDAR 現階段主要就是為 AR(Augmented Reality 增強現實)服務的。 在手機攝影幾乎到天花板的時刻,蘋果選擇了一條和其它廠商不一樣的路,沒有選擇上高像素和多倍光學變焦,而是加了 LiDAR,讓用戶記錄「深度信息」。用戶能記錄深度信息的好處非常明顯,我把它總結為「雙向融合」。 一個是現實虛擬化,也就是 AR,可以用攝像系統和...

    手機對於人類社會來說是什麼?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往小了說,它不過就是一台便捷的通訊工具,往大了說,它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可以說無比深遠。 回顧手機出現之後的人類歷史,用戶對信息處理交換的共性需求一直是去中心化。 一開始用戶的共性需求是提升信息交流效率,所以手機的核心功能是打電話發短信。信息交流的中心節點 —— 被線綁住的固定電話、郵件、傳真、郵電等被徹底邊緣化,如今只是一種特殊場景下的補充工具。 接下來用戶的共性需求是打破信息不平衡,進一步去中心化,每個人都想要有自己的聲音,所以手機的核心功能變成了社交,大量社交 app 異軍突起。 正是由於蘋果的全觸屏形態產品 iPhone,在恰當的時機精準高效地解決了用戶在第二階段的共性需求痛點,蘋果才能打敗諾基亞,一躍成為市場綜合第一名。 👇相關圖輯:i...

    對於普通用戶而言,目前 LiDAR 帶來的直觀幫助還不是很明顯,更多屬於「有更好,沒有也沒多大影響」的程度。 它帶來的潛藏益處卻是非常明顯的,如果條件和相機 app 允許,每個人一生中經歷的每個場景,每個瞬間,遇到的每個人,看過的每朵花,摸過的每件餐具,每張自拍,都可以被 LiDAR 記錄下深度信息,只要時機和技術成熟,數據量足夠大,再配合以聲音、圖像、行為習慣等數據,完全可以在服務器中創造出一個虛擬的世界和虛擬的自己,和真實的世界和真實的自己一模一樣,甚至等待科技水平足夠高的那天,可以在現實世界中造出一個自己。 如果哪天科技更加發達,可以賦予這個虛擬的自己一套「人性的算法」,百年之後,有人想我們了,只需要進入虛擬世界,就能看到一個「活着」的我們,何嘗不是做到了另一種形式的永生? ▼▼▼相關...

    • 全球第一顆5nm 工藝芯片,卻不是最強性能?先來看看蘋果官方是怎麼介紹A14 的。首先,它是全球第一款基於5nm製程工藝設計的芯片,這令它的晶體管數量得到了大幅提升,從A13的85億顆,增加到了118億顆。
    • 機器學習算力大提升,為什麼蘋果要重視它?近兩代的A 系芯片中,神經網絡引擎是一個經常會被蘋果提及的模塊。本次A14 也不例外,神經網絡引擎的內核數直接增加了一倍,從A13 的8 核變成了A14 的16 核,估計那40% 的晶體管數量提升,有相當一部分都用在了這裡。
    • A 系芯片,已經不再是iPhone 和iPad 的專屬了。A14會是蘋果在5nm製程工藝上的唯一芯片嗎?我們並不這麼認為。哪怕是這次蘋果把重點放在了機器學習算力,而非CPU、GPU的性能上,我們仍有機會在下一代iPad Pro,甚至是Mac上,看到性能更強的衍生版本。
  2. 其他人也問了

  3. 2021年10月7日 · 今次蘋果新品發布會都有特別對iPhone 13的電池推介,其中iPhone 13可以滿足一整天的電池,比起昔日的iPhone 12多了2.5小時電池續航! (蘋果新品發布會截圖) 【比較二】影片播放時間/音訊播放時間. iPhone 13 mini(17小時/55小時) iPhone 12 mini(15小時/50小時) iPhone 13 mini只播放音訊,原來都可以長開55小時! 蘋果發布會中,表明iPhone 13 mini將比起iPhone 12 mini多1.5小時電池續航,都有提升。 (蘋果新品發布會截圖) 綜合以上11部iPhone的電池續航力。 iPhone 13系列採用A15晶片降低功耗,加上使用大容量電池,所以續航力比起以往強!

  4. 2020年9月9日 · 為iPhone 12做準備! 放售舊iPhone前一招徹底清除資料 小心5伏位. 撰文:黃正軒. 出版: 2020-09-09 18:59 更新:2021-04-12 16:47. 14. 【換iPhone 12前清洗舊機資料教學iPhone 12盛傳10月中發布,果迷必已磨拳擦掌等入手,並且準備trade in手上舊iPhone。 不過,放機前必要備份並清洗舊機所有媒體和個人資料,保障私隱以策安全。 如何「清機」先最徹底、最有保障? 《香港01》科技頻道教大家以基本的手動做法,或較複雜的DFU模式做法,確保真真正正清機不留底。 其實要清洗舊iPhone上的所有媒體和個人資料,方法有幾種,建議先由最基本亦都是最正統的做法講起。

  5. 2020年1月31日 · 科技玩物. 數碼生活. iPhone 12、SE2、新iPad幾時出? 詳盡分析Apple今年三場發佈會. 撰文:中關村在線. 出版: 2020-01-31 16:00 更新:2020-07-11 17:58. 3. 2020年各大廠商也都開始為新款旗艦機蓄力,當然蘋果也在這其中。 雖然每年都會說蘋果保密工作很強,但還是免不了在發佈會前被曝光。 綜合近幾年的規律,其實對於蘋果今年的新品發的步驟,以及新品更新的內容已經略知一二,所以這裏我們就本着大膽猜測的原則,提前預測下2020年蘋果春季、WWDC以及秋季這三大發布會的信息。 I. 蘋果春季發佈會,時間大約在2020年3月. 按照往年經驗,蘋果春季發佈會主要以更新iPad產品線,以及發佈新的軟件服務為主。

  6. 2020年10月26日 · 科技玩物. 數碼生活. iPhone 12竟然仲有靜音鍵 一早放棄Home鍵卻保留側鍵原因何在? 撰文:愛范兒. 出版: 2020-10-26 10:00 更新:2020-10-26 14:11. 我們討論實體按鍵的文章也有不少了:旋鈕、Home、鍵盤,雖然品類不同,但其實也在不斷強調一個重點,即「實體設計」符合直覺的先天優勢,及它們在操作上帶來的安定感,是語音、觸屏等交互都很難比擬的。 當然,淘汰實體鍵的論調也存在已久,我們也總設想著在大大小小的屏幕內融入所有的操作流程,但很多按鍵之所以能存活下來,並非只是我們還抱有「使用習慣」那麼簡單,系統的演變,操作的維度,其實也在賦予這些按鍵新的價值。 這次我們來聊聊手機的側鍵。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