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歲月是什麼模樣?站在台灣本島面積最大的藻礁地形觀新藻礁前,千年流轉時光化成的生態巨作令人大為震撼,也深覺人類的渺小。 占地約370公頃的觀新藻礁,不同於動物所形成的珊瑚礁,藻礁是由無節珊瑚藻類死亡鈣化後,沉積於礫石灘上所形成石灰岩礁體 ...

  2. 為了監測藻礁狀況,建議可選取4種較具代表性且易於觀察的指標物種,分別為珠螺、草蓆鐘螺、花冠海燕與司氏酋婦蟹。 與觀新藻礁過去相關研究結果比較,台灣濕地學會研究研究所涵蓋生物多樣性範圍較全面,量化之動物密度亦高出許多,說明過去研究明顯低估藻礁生物多樣性及豐度。 而各研究彼此間相似物種不多,說明現階段可能仍低估了藻礁生物多樣性,許多物種尚待發現。 若與其他沿岸棲地物種與密度比較,藻礁物種與其他棲地有很大差異,說明藻礁生態系之獨特性,其中藻類、刺胞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與棘皮動物的多樣性較高,但是環節動物之物種數較少。 觀新藻礁的動物密度為高美濕地的5倍,香山濕地的8倍,尤其是觀新藻礁的環節動物與節肢動物的數量特別豐富,亟需就地進行保育。

  3. 2013年5月6日 · 污染,是藻礁惡化的關鍵,大潭電廠以南,觀音鄉和新屋鄉的藻礁,雖然狀況不佳,但相較於大潭電廠以北的,已經算幸運了,樹林和富林溪口的藻礁,更是慘烈,體被染成褐色,生態滅絕,無法想像一個沒有生命、完全死寂的海岸,所承受的污染有 ...

  4. 全臺灣最大區域的藻礁區,就在桃園 觀音 和 新屋 沿岸,除了大自然賦予的天然地景,豐富、多元的生物也是觀新藻礁特別的地方,據說在這裡的生物密度是高美濕地的5倍、香山濕地的8倍,它就像是北台灣渾然天成的戶外海洋生態博物館。. 不過也因為是 ...

  5. 桃園觀新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位於臺灣 桃園市 觀音區至新屋區海岸一帶,桃園觀新藻礁保護區是屬於全球少見的藻礁最南邊區塊的藻礁地形。 桃園藻礁是以無節或殼狀 珊瑚藻 為主要的造礁生物,經由其體內鈣化作用沉積 碳酸鈣 所建造之生物礁體。

  6. 觀新藻礁共劃分為核心區、緩衝區及永續利用區。 每當退潮,礁體露出於海面時,可在潮間帶發現藻類魚蝦、螺貝類、綠藻等多種海岸生物,而踏上木棧道可前往紅樹林教育園區,近距離觀察彈塗魚、招潮蟹。 順遊推薦新屋百年石滬、觀音草漯沙丘、許厝港濕地,一覽桃園濱海四大亮點。 溫馨提示. 由於遊覽的歷史重點,建議成人參加,但歡迎家庭. 大多數旅行者都可以參加. 此旅遊/活動最多 8 位旅客. 涉及適量步行;請選擇合適的鞋子. 在所有天氣條件下運行;請穿著得體. 看完整資訊. Tourist Attractions 週邊景點推薦. 巴陵橋_巴陵大橋_巴陵舊橋. 台灣-桃園市. 國立中央大學. 台灣-桃園市. 大江國際購物中心. 台灣-桃園市. 奧爾森林學堂. 台灣-桃園市. 八德埤塘自然生態公園. 台灣-桃園市

  7. 2013年8月9日 · 桃園藻礁發展最完整區域,是從小飯壢溪出海口到新屋溪出海口寬約500公尺、長度約5公里的海岸,即是目前大眾所熟知的觀新藻礁。 觀新藻礁的發育時間可追溯至7600年前,最早期礁體只要是珊瑚礁組成,而在4500年前轉為珊瑚藻優勢。

  8. 桃園觀新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 位於 臺灣 桃園市 觀音區 至 新屋區 海岸一帶,桃園觀新藻礁保護區是屬於全球少見的藻礁最南邊區塊的 藻礁 地形。 桃園藻礁是以無節或殼狀 珊瑚藻 為主要的造礁生物,經由其體內鈣化作用沉積 碳酸鈣 所建造之生物礁體。 曾擁有27公里藻礁海岸的桃園,因為北邊的 工業污染 與 填海造陸 的影響,僅存南邊約7公里較為健康的藻礁區域,由北而南分別包含: 白玉藻礁 、 大潭藻礁 及 觀新藻礁 (目前被規劃為桃園觀新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 [1] 。 歷史 [ 編輯] 史前時代 [ 編輯] 該地生物礁約於7500年前開始生長,此時主要是以 石珊瑚目 為主;而以珊瑚藻為主的藻礁約於4400年前開始發育,可能是因為當時環境開始不適合珊瑚生長。 [2] :68-69.

  9. 範圍與法令. 觀新藻礁正式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為保護區,正式成為台灣第20個野生動物保護區,並自103年7月7日起公告生效,大比例尺範圍圖自公告日起分別於市府、觀音區公所及新屋區公所公告欄公開展示30日。. 桃園市政府環境保護局指出,市府對藻礁保育 ...

  10. 2014年4月8日 · 觀新藻礁保護簡史. 全台最珍貴、仍有生機的藻礁,位於觀音鄉小飯壢溪到新屋溪間的海岸,以及新屋溪口至後湖溪口北側。 對此國家重要地景,過去因未受足夠重視,一直到2006年經研究人員發現,國營事業開發案打算在此穿腸破肚,而引起社會關注,2008年農委會林務局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列冊追蹤後,卻一直沒有進展。 沉寂3年後,因2011年底觀音工業區開發,才再度讓藻礁保育議題浮出檯面。 2012年民間團體要求林務局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劃設為自然保留區,但卻與地方政府不同調,貧困的林務局必須考量後續維護管理,若硬是由中央決定,卻無資源管理,劃設意義並不大。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