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17日 · 長榮創下的歷史紀錄分別是: 單日個股成交101.6萬,成交金額超過1,422.15億新台幣。 根據中央社,1962年台灣證券交易所開市以來,這兩個數字是最高紀錄! 驚人的成交量,連台積電、聯發科、鴻海與中鋼等熱門股,也被遠遠拋在後頭。 (延伸閱讀:航運股的今生,口罩股的前世) 長榮一天內連創兩大紀錄. 要達成長榮這兩大空前的歷史紀錄,得要幾項主、客觀條件配合。...

  2. 4 天前 · 全球貿易對海運貨櫃的需求強勁,讓業界龍頭長榮海運股價從4月近期低162元站上218元,漲幅超過34%,市場更看好航運股至少旺到Q3。

    • Covid-19疫情為「貨櫃三雄」寫下獲利傳奇
    • 今年「貨櫃三雄」持續高獲利,卻撐不起高股價
    • 美國「2022年海運改革法案」是導致股價下跌的短期現象嗎?
    • 「貨櫃三雄」算不算「景氣循環股」爭議論點
    • 貨櫃三雄新造船數量多,代表競爭力?
    • 全球還是沒有「貨櫃航運基金」
    • 結論

    長榮去年每股純益45.57元,每股擬配發18元現金股利,將在6月29日除息,現金股利則在7月28日發放;陽明去年每股純益48.73元,擬配發現金股利20元,除息交易日為6月27日,現金股利發放日為7月29日;萬海去年每股純益42.35元,每股擬配現金股利10.5元,股票股利1.5元。 最近,除了貨櫃三雄高股息火紅的消息以外,還有員工高額獎金分紅,羡煞了所有人,法人更大膽的預估,長榮2022年的EPS,將創新高達到70元,陽明65元,萬海70元,貨櫃航運三雄正如台驊董事長顏益財所言:「萬里晴空,直上雲霄」,毫無疑問的可以自豪,就是「護國神山」台積電以外,台灣的「護國艦隊」。

    航海王顏益財急了,屢次跳出來用各種話術佐證,航運業已經不是景氣循環股,他說:「疫情航運已經質變,產業結構變化造成供需失衡、港口壅塞造成運作效率低下、承運人缺乏噸位無可替代性,航運的供、需結構改變,不能再用景氣循環來看待」,說服大家趕快買航運股參加除息。 為什麼一定要強調航運業已經不是景氣循環股,因為一般投資人評估「合理股價」最簡單方法:就是本益比(PE)=收盤價/每股稅後純益(EPS)。依據台灣證券交易所公佈,截至目前2022年6月17日為止:長榮股價及本益比(PE)分別為:119.5元,2.08倍;陽明119.5元,2.07倍;萬海131元,2.47倍;然而台積電股價501元,本益比卻是19.69倍。三雄本益比(PE)狂勝台積電10倍,股價實在委屈的可悲?

    我也同意法人機構的看法,此項改革法只是要求外國航運業者,在美國提供合理運輸需求而已,因而對於運價抑制的效果將屬有限,況且過去二年外國航商供應美國出口運能不足現象,係源自於美國自己港口老舊或是設備不足,塞港導致海運航程拉長,此現象屬於美國自己公共建設太差,非短期可以改善,很難歸咎外國航商不能滿足美國出口需求。

    過去財經專家幾乎一致看法,皆認為航運股與汽車、航空、石油化學、鋼鐵、造船等類股一樣,企業利潤都會嚴重受到景氣影響,收益波動會很大,是典型景氣循環股(cyclical)。所以股票價值就不能以其中一,二年表現最好者,做為評估標準。 事實上,雖然經過Covid-19疫情衝擊的短期質變,我從航運業下述的四個基本面分析,證明並沒有任何改變,所以很難判斷貨櫃三雄已經不是「景氣循環股」: 海運服務業屬低獲利高風險,為降低成本,其產業之分工細緻,是所有產業之最。例如:長賜輪即是個國際分工合作的典型。長賜輪事件發生後,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是,「台灣以一己之力堵住了蘇伊士運河」。然而,這是很不準確的,因為長賜輪的身世是比較複雜的:船東並不是長榮海運,而是日本正榮汽船株式會社,船籍國是巴拿馬,船籍國就是懸掛該國的國旗...

    過去一年在台灣媒體時常有這樣的報導:台灣三大貨櫃船運公司獨具慧眼,最早意識景氣會好,大量造新船,例如:長榮預訂71艘新船,將來競爭力一定強,還有陽明有一船長,以辭職進諫公司一定要多造新船,真相是如此嗎? 依據Statista網站2021年5月20日調查,世界領先的貨櫃船運營商自有和租船比例,顯示:丹麥馬士基航運(Maresk, 412.1萬TEU,佔世界16.96%)比例為335:403,地中海航運(MSC, 386萬TEU)比例為297:358,中國中遠海運集團(COSCO, 303萬TEU),比例為175:300,法國達飛(CMA, 2,996,744TEU)比例為189:383,德國赫伯羅特(Hapag Lloyds, 1,746,215TEU)比例為111:139,只有台灣長榮(1....

    2000多年前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曾說:「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一切」,這樣也描述人類,為什麼一直在追逐海洋霸權。但是航業商業化,尤其近五十年進入貨櫃定期航運服務,作業與服務同質性高,各航商競爭極為激烈,變成就是低獲利高風險產業。 我想大家一定不能否認,華爾街的基金經理人,對金錢財務最敏感,但是到今天為止,全球基金沒有發行貨櫃航運基金,只有在紐約證交所發行的唯一散裝貨船Breakwave Dry Bulk Shipping ETF (代號:BDRY) ,所以基金經理人,也視現階段的貨櫃航運暴利,為短期現象而已!

    這次航運業碰巧遇到許多狀況,疫情、封城、停工、塞港、單向運輸與缺櫃、船舶運能不足、碼頭工人、內陸運輸等同時發生,才會產生這麽大的供需不平衡問題!但是,從以上航運產業基本面的分析得知,航運業的經營確實是高風險低利潤的產業,所以需要給各方面的優惠與獎勵。另外,貨櫃運輸因為標準化同質性高,所以經營規模越大,成本越容易壓低,而造成大者恆大,而使破產、併購、重整變成常態。 所以面對目前航運業的高獲利,拜登說2021年外國航商,把運價抬高10倍,賺了美國1,500億美元的運費,比前一年多7倍,但是2022年海運改革法案還是沒有禁止外國航運業任何作業方式,只是將賦予聯邦海事委員會FMC更多的調查權而已;另外,並沒有任何先進貿易國家向聯合國提出,應檢討給予航業責任限制公約等要求,代表各國監管單位仍只是將目前...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21年11月26日 · 根據長榮航空法說會的說法,疫情期間因為海運塞港而改走空運的產品,包括運動器材、汽車零件、寵物食品等,過去都甚少走空運,現在美國已在積極解決塞港問題,一旦情況舒緩,航空雙雄的貨運題材,還能熱多久? (延伸閱讀: 面板、航運、金融、PC、營建股...有題材也有雜音! 5大超低本益比族群,虛實全解析) 第二點,誠如兆豐投顧董事長李秀利提醒,...

  5. 2021年8月5日 · 不過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調查,航運股中市值最大的長榮海運(2603),網路討論度隨著日前股價飆升同步創下新,短線出現散戶一頭熱都跳進去的過熱現象,未來恐怕要等消化完這些凌亂的籌碼,才有機會續挑戰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網路討論度先行 隔日股價歷史....

  6. 2021年1月20日 · 這是2021年專題3,我們想讓你知道:2020下半年以來,航運類股開啟前所未見的多頭漲勢,其中又以長榮(2603)、陽明(2609)、萬海(2615)最為亮眼。 許多投資人不願追,急切尋找還沒起漲的類股,雖然一片股號都是「26」開頭,散裝航運與貨櫃航運主要業務卻不盡相同,購買船票之前可要睜大眼睛,才能安穩航向偉大的航道。...

  7. 2020年8月14日 · 長榮受惠運攀升及油價低檔,第2季稅後淨利新台幣31.9億元,每股盈餘0.66元,成功由虧轉盈。. 受財報佳績激勵,長榮股價今(14)日攻漲停,來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