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3月13日 · 精選書摘. 阿潑/《歐洲鬼地方》:沉默之下亟欲訴說的傷口. 2020年5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納粹正式投降戰敗的75週年在柏林布蘭登堡門的投影紀念儀式。 (攝影/AFP/John MACDOUGALL) 本文為歐洲鬼地方戰後德國靈異治療的狂潮如何揭露科學理性所回應不了的創傷? 》 推薦序,經衛城出版授權刊登,文內小標經《報導者》編輯所改寫。 在1949年崛起的布魯諾.葛洛寧(Bruno Gröning),一度吸引了廣大的追隨者,稱他為「神醫」、「奇蹟治療者」甚至「彌賽亞」,引發媒體與國會討論。 圖為1955年,葛洛寧於德國杜賽道夫進行「團體治療」。 (攝影/picture alliance via Getty Images/Klaus-Dieter Heirler)

  2. 2022年5月20日 · 類紀錄片手法,《咒》以對話互動打破虛實界線. 導演柯孟融以類似打破第四面牆牆的方式,讓主角李若男 (蔡亘晏飾)不斷地跟觀眾對話,並要求觀眾跟其念咒發願,而劇情也以李若男手持DV隨時拍攝生活點滴的方式進展,透過鏡頭記錄著接回女兒朵朵 ...

  3. 2022年10月26日 · (劇照取自湠臺灣電影粉絲專頁) (※本文後段包含《流麻溝十五號》些微劇透,請斟酌觀看) 1982年,曾被送進 古拉格勞改營 的俄國作家 索忍尼辛(Aleksandr Solzhenitsyn) ,因《古拉格群島》在台灣出版,應邀前來「自由中國」參訪,並發表反共宣言。 對當時仍以「反共救國、檢舉匪諜」為口號的台灣社會而言,作家自身的「古拉格」經驗就是借鏡,這個流亡的俄國作家自然受到當局的熱烈歡迎。 他在書中是如此描述古拉格的: 「把幾百萬俄國知識分子投入這裡並不是為了讓他們遊覽參觀,而是讓他們變成殘廢,死亡,並且毫無回去的希望。 歷史上破天荒第一次這麼多老練的、成熟的、富有文化的人當真地而且永遠地陷於奴隸、囚徒、伐木工和礦工的境地。 ⋯⋯但現在他已經沒有了鉛筆、紙張、時間和柔軟的手指。

  4. 2023年12月7日 · 作為白色恐怖受難者的第三代,從遺傳解釋與創傷書寫中,似乎找到長久以來面對困惑的安身方式。. 本文為《春日的偶遇》部分章節書摘,經春山出版授權刊登,文章標題與內文小標經《報導者》編輯所改寫。. 張旖容在政治受難者墓碑前獻上白玫瑰 ...

  5. 2021年3月19日 · 劇中的時間背景設定在2032年,劇情很快地由一宗富商王世聰遭人殘忍殺害的命案開始,到底誰才是下手行兇的人,是口中呢喃著「殺生祭奠,以魂易魂,娑婆迷魂,往生淨土」咒語的王天佑(王世聰之子,林暉閔飾),還是看似野心勃勃、長期是王世聰左右手的萬宇凡博士(李銘順飾)? 而昏迷在命案現場的、王世聰第二任妻子李燕(孫安可飾),目擊王天佑行兇的證詞是否無可挑剔、全然可信?

  6. 2021年1月12日 · 近30年前的 鄧如雯殺夫案 ,是婦女長期遭受性別壓迫、暴力,孤立無援,憤而反抗所釀的悲劇。 這起案件催生亞洲第一反家暴法、《家庭暴力防治法》在台灣上路,建立受暴者保護體系,藉由導入資源充權(empowerment),協助受暴者從傳統性別分工、父權觀念與道德枷鎖中鬆綁,長出「自己做選擇」的能力。 時至今日,當愈來愈多受暴婦女選擇不再隱忍,現行的庇護、自立資源是否足以支撐她們的勇氣? 當受暴者的選擇是與施暴者復合,懲治暴力、保護受暴者的家暴防治系統,能支持個案的自主決定嗎? 對於深陷暴力,想求助卻不知從何啟齒的男性受暴者,現行體制又能如何回應他們的需求?

  7. 2021年9月28日 · 2005年高士佛社與牡丹社的排灣族人前往沖繩為100多年前的 牡丹社事件 踏上和解的旅途。. 《牡丹社事件 靈魂的去向:台灣與日本雙方為和解做出的努力》 作者平野久美子即以此一新聞報導為序曲,從日本到台灣、在海的兩端奔波往返,不但訪談雙方的遺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