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5日 · 陳時中是衛生福利部改制後首位牙科醫師出身的部長 [4] ,在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臺灣疫情 爆發時亦兼任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指揮官達兩年多,直至2022年辭去職務宣布 參選 臺北市市長 [5] [6] ,但敗選告終。 個人生活 [ 編輯] 其父是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 教授 陳棋炎 ,並教導過日後的 中華民國總統 蔡英文 [7] ,陳氏專長為 民事法學 領域,活躍於 戰後時期 。 [8] 陳時中的太太 孫琬玲 從事 大提琴 演奏。 [9] 孫琬玲的父親為知名鋼琴家孫曉鐘,孫曉鐘的父母親分別是高雄前議員 孫媽諒 、高雄古典詩人 蔡月華 。 長子陳思元已婚,育有一子,目前是長庚醫院關節重建科的主治醫師;次子陳彥安,從事藝術工作。 [10] 生平 [ 編輯]

  2. 2024年5月25日 · 关于与「 陳時中 」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条目页,請見「 陳時中 (消歧義) 」。. 陳時中 (1952年12月27日 — ), 中華民國 公務員,牙科醫師, 民主進步黨 籍,現任 行政院 政務委員 ,曾任 衛生福利部 部長、 行政院衛生署 副署長、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 ...

  3. 2024年5月25日 · 关于与“ 陈时中 ”标题相近或相同的条目页,请见“ 陈时中 (消歧义) ”。. 陈时中 (1952年12月27日 — ), 中华民国 公务员,牙科医师, 民主进步党 籍,现任 行政院 政务委员 ,曾任 卫生福利部 部长、 行政院卫生署 副署长、中华民国牙医师公会 ...

    • 簡介
    • 起因
    • 經過
    • 影響
    • 軼聞

    秦末民變六國群雄紛起,漢高祖征服中原後,結合了秦朝的郡縣制與周朝封國制,採用郡國並行制,並且有意識有計劃地消滅異姓王,意圖強化中央集權,且能在漢廷被奸臣把持時,有自家同姓宗室相助。諸侯國少則三、四郡,多則六、七郡,最後諸侯們的領地共二十餘郡,而朝廷只有十五郡,諸侯王仍有不小的權力。劉姓宗室諸侯日益壯大,不滿任由中央集權的擺佈,處處與朝廷對抗。 漢文帝時,獲得大夫賈誼的建議,已感到同姓藩國的威脅,便開始了削弱諸侯勢力的行動。 漢景帝初年,御史大夫晁錯向漢景帝建議加強中央集權,實行削藩政策,景帝聽從,引起那些早已心懷不滿的諸侯王們的反抗,尤其是吳王劉濞。因為漢景帝還是皇太子時,因下棋爭執的細故,用棋盤打死了吳王的太子劉賢。 吳王劉濞、楚王劉戊為首的七國藩王叛變,七國是指吳、楚、趙、膠東、膠西、濟...

    漢文帝時,吳國太子劉賢入宮朝見皇帝,並得到許可去見皇太子劉啟(日後漢景帝)。與皇太子喝酒、下六博棋時,吳太子在棋桌上爭勝,態度不恭,皇太子憤而拿起棋盤重砸吳太子頭顱,當場將他砸死。漢文帝敕命屍體送回去埋葬,到了吳國,吳王劉濞大怒,說道:「天下都是劉家的,死在長安就埋在長安,何必送回吳國埋葬!」遂又把屍體送回長安埋葬。 兒子被太子劉啟誤殺後,吳王從此不遵守諸侯對天子的禮節,稱病不朝。朝廷知道他是因兒子被殺才如此,就拘押了吳國使者。吳王惶恐不安,開始起了反叛之心。後來,吳王派使者代他秋季朝覲,皇帝又問起吳王,使者回答說:「吳王實際上並沒有生病,只是因為朝廷禁錮了好幾個吳國使者,吳王害怕,所以才假裝生病。請陛下捐棄前嫌,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於是漢文帝就赦免了吳國使者,又賜給吳王几案和手杖,體...

    諸王起兵

    吳王劉濞擔心封地不斷被削奪,於是策劃反叛。考慮到諸侯中沒有能夠一起商議此事的,聽說膠西王劉卬勇敢,喜好兵法,諸侯都怕他,於是派中大夫應高勸說膠西王說:「現在天子任用奸臣,聽信讒言,削奪諸侯封地,對諸侯的處罰很重,而且日甚一日。吳國和膠西國是有名的諸侯國,一旦被懷疑,以後就無寧日。聽說大王因為賣爵的事受到譴責。據我所知諸侯有罪,也不至於要削奪封地,朝廷的目的恐怕不僅僅是這樣而已!」膠西王說:「那你認為怎麼辦才好?」應高說:「吳王自認為和大王有同樣的憂患,他願意順應時勢,捨身為天下鏟除禍害,大王意下如何?」膠西王大驚失色地說:「我怎敢這樣做呢!陛下就算逼得急,我也只敢乖乖去死,怎麼敢反叛朝廷!」應高說:「御史大夫晁錯迷惑天子,侵奪諸侯,諸侯都有反叛之意,憤怒已到極點。吳王對內以清君側、誅晁錯為名,對外出兵追隨大王車乘之後,縱橫天下,大軍所向,無不降順,所到之處,莫敢不服。大王只需說一句話,吳王就率楚王攻下函谷關,守住滎陽、敖倉的糧食,抵擋漢兵,修治軍營,以等待大王的到來。大王如果真的能來,那麼天下就可統一。兩個君王分割治理天下,不也是很好嗎?」膠西王也就同意了。 接著,吳王劉濞又聯合...

    誅殺晁錯

    七國發兵之後,漢景帝和晁錯一起商量平叛事宜。晁錯建議景帝御駕親征,自己留守長安。竇嬰、袁盎等人向景帝獻策誅殺晁錯,滿足叛軍「清君側」的要求以換取他們退兵,景帝採納了袁盎之計,封袁盎為太常,要他秘密整治行裝,出使吳國。袁盎獻策十多天後,丞相陶青、中尉陳嘉、廷尉張歐聯名上書,彈劾晁錯,提議將晁錯滅族。景帝批准了這道奏章,腰斬晁錯於東市,息事寧人、委曲求全。然而吳王謀劃數十年,以誅晁錯為名,藉朝廷削地而發難,本意就是要爭奪神器,並不是真的要殺晁錯,晁錯伏誅後,七國並不止息。景帝派遣袁盎通告七國,諸王仍不罷兵,繼續西進。

    平定叛亂

    景帝派遣大將軍竇嬰鎮守滎陽、太尉周亞夫東征平叛,周亞夫在出師前,向景帝提出兩條用兵方略,並獲得景帝同意:第一,用梁國梁王劉武的軍隊拖住吳、楚叛軍主力,第二,伺機切斷對方的補給糧道。後來果然梁王受到吳、楚的壓迫,國都睢陽被圍困,不斷向周亞夫和景帝求救。但是周亞夫仍然按兵不動,卻用輕騎兵截斷了吳楚叛軍的糧道供給。缺糧的叛軍多次反撲未果,終於崩潰失敗。周亞夫的用兵方略,一則可消滅吳、楚等叛軍力量,二則可以趁機削弱梁王氣燄和梁國實力。 叛亂歷時三個月即被基本平息,楚王劉戊自殺,吳王劉濞兵敗逃往東越,東越被漢朝收買而誅殺吳王,吳王之子劉駒逃往閩越國,其他叛王在投降後也都畏罪自殺。欒布在攻破齊國後攻打趙國,圍困邯鄲十個月才攻下,趙王劉遂自殺。其他參與叛亂的諸侯管侯劉戎奴、瓜丘侯劉偃、營侯劉廣也都伏誅。七國之亂平定後不久,景帝頒布新令,使諸侯王不能自治其國,由國相治國,諸侯王無權過問王國之政事,王國行政權、官吏任免權悉歸中央,另外又留部份諸侯王於京師長安,不讓他們前往各自的封國。 學者歸納失敗原因,第一,吳王劉濞缺乏戰略眼光。第二,起事的諸王不夠團結。第三,周亞夫、竇嬰的用兵,與梁王劉武的堅守。

    七國之亂後,王國與郡幾同,中央皇權遂大為加強。司馬遷於《史記‧孝景帝本紀第十一》中評語道:「漢興,孝文施大德,天下懷安,至孝景,不復憂異姓,而晁錯刻削諸侯,遂使七國俱起,合從而西嚮,以諸侯太盛,而錯為之不以漸也。及主父偃言之,而諸侯以弱,卒以安。安危之機,豈不以謀哉?」認為晁錯主動挑起事端,並且也沒有採取逐步削減諸侯勢力的辦法,是導致七國之亂的原因。 參與叛亂的諸侯國除楚國和菑川國改由近支親屬續封以外,或被廢除,或被改封給景帝皇子。

    據《史記‧孝景帝本紀第十一》記載,七國之亂期間發生天文異象:景帝前二年八月,彗星出現在天空的東北方向。秋天,衡山一帶下了一場冰雹,最大的直徑達五吋,最深的地方達二尺。火星逆行至北極星所處的星空。月亮從北極星空穿越(依原文所譯)。木星在太微垣區域逆行。三年正月乙巳日,流星出現在西方。天火燒掉了洛陽的東宮大殿和城樓。

  4. 鍾會之亂是三國時期曹魏 司徒 鍾會在蜀漢新亡的原將領姜維的幫助下,於264年反對曹魏的一場起事。鍾會在滅蜀漢之後自認為足以抗衡曹魏權臣司馬昭,意欲在蜀地建立新王國,遂陷害原同僚太尉 鄧艾以及圖謀反叛。

  5. 2020年8月17日,彰化縣衛生局採檢無症狀居家檢疫者引發爭議。 從 美國 返台的少年在居家檢疫期間確診感染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2型 ,少年15日由彰化衛生局驗出時,Ct值為30,16日住進醫院治療後,醫師隔天再度採檢為32,後來17、18日兩天都有持續採檢。 他無症狀卻被採檢送驗,有違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定,指揮官 衛福部 部長 陳時中 表示「希望由公正第三方協助把事實弄清楚」,因此針對此事啟動政風系統進行調查。 [13]

  6. 2020年1月20日,因應國際已有多起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案例, 國家衛生指揮中心 (法語:Centre de commandement national de la santé) (NHCC)不敢輕忽疫情,針對新疾病三級開設「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由 疾管署 署長 周志浩 擔任指揮官一職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