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25日 · 罕見疾病創辦人莉茵表示,俊翰因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自小全身癱瘓,現僅手指略能移動,但憑藉其優異天資、堅韌意志力,以及家人全力的支持與照護,以傑出成績獲台大法律、會計雙學位,並遠渡重洋赴美獲哈佛大學法學碩士、密西根大學

  2. 2024年2月22日 · 三軍總醫院精準醫學暨基因體中心主任陳燕麟指出肌肉疾病的診斷挑戰和基因檢查的重要性在當今醫學領域中是一個關鍵問題因為肌肉疾病是一群異質性疾病涉及範圍太廣要提早發現也不容易。 肌肉疾病要正確診斷有難度. 陳燕麟指出肌肉疾病直接損害肌肉功能並具有進行性障礙的特徵通常表現為行動不便且可能涉及眼延髓呼吸和/或心肌疾病發病從嬰兒期到老年期都有可能發生。 由於這種異質性,正確的診斷變得更加困難,因此基因檢查在肌肉疾病的診斷中扮演關鍵角色,也成為確定疾病類型和亞型的最後手段。 這對於如何確定治療策略、預後和優生保健計劃至關重要。 「罕見萎縮症」誤認小兒麻痺.

  3. 2023年10月3日 · THOR-BNCT 之臨床治療技術是由京都大學粒子放射腫瘤研究中心所提供,由北榮癌病中心一瑋醫師前往京都大學小野公二教授的 BNCT 治療中心學習。 於 2010 年的 8 月 11 日,清大研究用反應器著手台灣第一例 頭頸癌 BNCT 臨床試驗。 當天,雷永耀院長、日本京都大學小野公二教授親臨現場指導每一個細節。 「我記得雷院長很驚嘆,病人下頷部一顆很大腫瘤在照射後變成泛白,回家後數天就明顯縮小變成乾黑狀。 」周教授記得每個在場的人,包括家屬、中心同仁、醫療團隊都帶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見證了這一刻。

  4. 2024年4月25日 · 日期:2024 年 4 月 25 日 作者: 黃慧玫. 花蓮 403 地震後餘震不斷,甚至不乏規模 4 以上地震。 許多人關心,到底還會搖多久? 中央氣象署表示,參考規模相近的 921 地震,當時後 3 個月內仍陸續發生規模 4 以上餘震,而隨著時間推展,餘震間距會逐漸加長,民眾無需過度恐慌。 大小地震不斷,密集的搖晃使不少人分不清到底是地震還是頭暈,更何況是孩子,只要有晃動感就緊張慌亂。 處於最靠近震央的花蓮慈濟醫院,首當其衝。 兒科病房在上一次的 403 地震,就發現不少住院的孩子驚慌失措,而近兩天餘震較大,許多孩子也被嚇到。 因再生不良性貧血住院的小弟,這陣子只要媽媽稍微離開病房,就很害怕。

  5. 2024年3月13日 · 當時醫師觀察發現,剴剴身上有疑似非意外造成的傷害,懷疑他生前遭到不當對待,因此立即啟動兒虐通報。經檢警調查,剴剴生前 3 個月是受一對姓保母姊妹照料,並認定倆姊妹涉有重嫌,全案仍在台北地檢署偵辦中。

  6. 2021年8月12日 · 擔心孩子性早熟?. 中醫師提醒這2種狀況應就醫. 「轉骨」,是指當兒童在進入青春期時,即將成為成人前的一段生理及心理的轉變時期。. 這個階段是繼出生後人體各個器官生長發育的第二個高峰,女孩在 10 歲左右,而男孩則平均在 12 歲開始,不過每個兒童的 ...

  7. 2018年4月27日 · 日期:2018 年 4 月 27 日 作者: 亦云. 幾年前有個婦女團體公布「女性用藥知識與調查」,結果有64%的受訪者表示「會將沒吃完的藥留著等需要時再吃」,顯示有相當比例的台灣女性習慣把吃剩的藥品留下來以備不時之需。 一般家庭都會有一堆備用的藥品藥膏,很可能都過了有效期限. 習慣把沒吃完的藥品留下來的並不止是女性,事實上絕大部份的家庭都會有些備用的成藥或是醫師處方藥品,特別是罹患慢性病的患者,憑著慢性病處方箋定期拿藥,更可能會出現有存藥來不及在下次取藥前吃完的狀況,久而久之就出現藥物存放是否會超過效期的問題。 據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ational Public Radio)網站報導,藥商在研發藥品時,會將藥品置於不同的環境、溫度、濕度下進行實驗,測試藥品經過多長時間效力開始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