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官方名稱. 七美雙心石滬. 類型. 登錄等級: 文化景觀. 登錄種類:農林漁牧景觀. 詳細登錄資料. 雙心石滬 位於 澎湖縣 七美鄉 ,因為位於東湖村頂隙北面海崖下,鄰近 頂隙漁港 故又稱為 頂隙滬 ,為 七美嶼 唯一的 石滬 [1] ,因其兩個滬房設計上形狀似兩個 心 ...

  3. 2023年11月16日 · 七美双石沪. 双石沪 位于 澎湖县 七美乡 ,因为位于东湖村顶隙北面海崖下,邻近 顶隙渔港 故又称为 顶隙沪 ,为 七美屿 唯一的 石沪 [1] ,因其两个沪房设计上形状似两个 心形 而闻名。. 2006年, 澎湖县政府 正式将其登录为文化景观。.

    • 分布
    • 成立
    • 建造方式
    • 巡滬
    • 漁獲分配
    • 延伸閱讀
    • 外部連結

    全世界的石滬不到600座,在澳洲、夏威夷、密克羅尼西亞、芬蘭等地都有文獻紀載。亞洲地區如日本、台灣、泰國等太平洋諸島也有石滬的分佈。澎湖縣現有574座以上石滬,其中,吉貝嶼周遭至少有109座,為世界密度最高。台灣本島則以桃園市新屋區沿海擁有最多的石滬群。

    建造石滬像成立一間公司一樣,非常需要團體合力經營。一開始先募股,擬訂契約,再由股東修建石滬,募股的對象以親族為優先,其次才尋找有地緣關係的鄰里。石滬的股份數依其規模而定,多在十股上下,股東依自己能力來認養股份的額度,可多人合認一股,也可以一人擁有多股。其中負責人稱代表者。石滬屬定置漁業,建造完成時代表者需向政府農業科登記五年換證一次並繳交印花稅,等政府評估通過且公告一個月後,使可發予漁業權執照。

    石材

    大多就地取材,在岸邊搬運或斧頭打石,斧頭係代表人出資或由公司購買。基地附近若不夠石材,則用舢舨載運或用廢棄舊棺材板杉木捆成木筏,從他地裝運石材。修建石滬需重量較重的石塊,以玄武岩為優選,或以白化或團塊狀的微孔珊瑚遺骸來建造,其它重量輕、片狀或枝狀的珊瑚只能填補空隙用。填造石滬的石頭有上百斤重,除奠基或下層的石頭能藉用海水的浮力,能靠個人搬運,其餘常常使用網繩,許多人分工合力才能加以吊到滬堤上。

    施工時段

    農曆四至五月最為適合,此時東北季風已近尾聲,颱風也不多,潮間帶作業較為穩定。

    工法

    使用「亂石砌」,為保持堤內外海水的自然交流,堆疊時不能使用石灰等凝固劑,又要牢靠,只能取決於施作者的經驗來完成。一開始石頭不能平放的堆疊上去,要採以站姿嵌砌在下層的兩塊石塊中間;同一層的石塊則盡量犬牙交錯,做出凹突互出的效果;如果石頭的長度能壓住下層兩塊的石塊更好;在堆疊過程中,大的縫隙以硓古石或玄武岩小石填補、塞緊再往上疊,而硓古珊瑚石灰岩具有碳酸鈣,遇酸雨分解成碳酸氫鈣流至岩縫內,還原時具有固結玄武岩的作用;最後滬堤須逐層向內縮減,到最上第二層時,須使用「反嘴」,即嵌砌的石塊斜度要加大35至45度,以便最上層的「面」能以大於45度角插至石縫中,增加滬堤的密實度與方便行走。反嘴和面做得好的滬堤,有左右兩側向中間相互推擠的作用力,才能有效阻檔海浪的衝擊。每口石滬須配合當地的環境來修建,海域的地形、底質、海水的流向、風浪的大小等,依據這些來調整石滬的位置、構造、開口的方向、堤滬的寬窄、高低等。滬堤的坡度,減低海浪的衝擊;左右兩側的伸腳弧度,降低魚群入滬後轉向游出滬堤外的機率,就靠建滬人的觀察與經驗。

    順序

    石滬建成後,各股股東經由協商或「抽鬮」來決定巡滬的順序。「抽鬮」的排序僅有大股份的巡滬時間表,若大股份下有若干小股,則一起巡或再排順序。當日輪到巡滬的股東便是「滬主」,可獨享捕魚的權利。

    時機

    1. 每月的潮汐週期中以農曆的二十八日至隔月初四,十二日至十八日這段期間大潮為佳。 2. 通常每天海水有兩次漲退潮的週期,但每月初十、二十五這兩天例外,因第二次退潮時間已過午夜十二點,巡滬權屬於隔日的滬主,這兩日只能巡滬只能巡白天的一次退潮。

    滬主的捕魚權具有獨佔性,滬主還沒到場時,其它人會給予尊重不進到石滬裡。若滬主在海水即將漲潮時還沒出現,其他人才可以進到石滬抓魚。不同的石滬類型、漁獲裡,捕魚權有不同的規範。 1. 在有滬房的石滬裡,滬房是滬主專用的捕魚區,由滬主先拖過1至3次網以後,其它人才可以進去捉。滬主通常會請一些人幫忙拉網,漁穫由滬主先分一半,另一半再由包括滬主本身及幫忙的人手平分。 2. 有滬牙的石滬,須等滬主至專有的滬牙開始捕丁香、白鱙仔了,其它股東才能去使用自己分配到的滬牙,其它的大魚還是屬於滬主。 3. 沒有滬牙的石滬,多建築在淺海地區,只要滬主在場,其它人就可以進去抓魚;但抓到的大魚必須交給滬主,而小魚也須經滬主的同意才能帶回。

    《澎湖的石滬》(洪國雄 著).
    《漁業推廣》第201期(92.06) 《人類最古老的誘魚、捕魚設計──石滬漁業》 (徐瓊信 莊慶達、陳哲聰 合著)
    http://www.fa.gov.tw/upload/170/2012010517315236263.pdf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澎湖石滬資訊平台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20年,「離島出走」團隊設立)
    旅遊新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 雙心石滬 位於 澎湖縣 七美鄉 ,因為位於東湖村頂隙北面海崖下,鄰近 頂隙漁港 故又稱為 頂隙滬 ,為 七美嶼 唯一的 石滬 [1] ,因其兩個滬房設計上形狀似兩個 心形 而聞名。 2006年, 澎湖縣政府 正式將其登錄為文化景觀。 歷史. 雙心石滬原先並非目前所看到的式樣,為「二窟一滬房」的設計。 後因舊滬遭颱風吹襲倒塌,因此鄉民 顏恭 規劃重建,並委請吉貝人「芭樂師」於現址建造新滬,於1937年完成修築。 新滬比其舊滬多增加了一個滬房,而形成今貌。 至今在石滬左伸腳仍能看到舊滬的遺跡 [2] 。 參見. 魚梁. 澎湖石滬. 澎湖縣文化資產. 離島出走工作室. 吉貝林江西古宅. 參考文獻. ^ 七美雙心石滬. [2016-08-24]. (原始内容 存档 于2016-09-16).

  5. 位在台灣 澎湖縣 七美鄉 的雙心石滬現今也被賦予永恆愛戀的象徵。. 澎湖石滬. 澎湖石滬群 為 臺灣 澎湖縣 一種利用 潮汐 的傳統陷阱式漁法,屬於 魚梁 的一種石滬。. 石滬在 潮間帶 堆砌兩道長圓弧形堤岸,從淺水處一路延長至深水處,在深水處 ...

  6. 七美雙心石滬 石滬 為澎湖海邊常見的一種捕魚設施最典型造形是由兩座心狀石滬所構成故稱之為雙心石滬」,其中尤以七美島東北角東湖村頂隙北面海崖下的雙心石滬頂隙滬最為知名

  7. 2023年10月20日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位在台湾 澎湖县 七美乡 的双石沪,现今也被赋予永恒爱恋的象征。. 澎湖石沪. 澎湖石沪群 为 台湾 澎湖县 一种利用 潮汐 的传统陷阱式渔法,属于 鱼梁 的一种石沪。. 石沪在 潮间带 堆砌两道长圆弧形堤岸,从浅水处一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