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紅外線或熱敷:可促進臉部血液循環,充分供給肌肉與神經修復所需養分。 肌肉電刺激:刺激患部肌肉,減緩肌肉萎縮的速度。 按摩:增進患部血液循環,減低僵硬感並放鬆肌肉。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周圍性顏面神經麻痺其主要病因為病毒感染所致中醫認為本病多由於風寒風熱侵襲所致初發病就可以立刻做針灸治療其黃金治療期是3個月內若超過6個月沒有改善往往留有口眼歪斜後遺症。 若病患有淚液減少、耳鳴、味覺消失、糖尿病、高血壓、高齡60歲以上,則預後較差,療程較長。 治療以去風散寒通經活絡為要,本病注重取陽明經穴位為主,因陽明經為多氣多血之經,以散風寒、調營衛、達氣血、通經絡,增加神經的興奮,增強新陳代謝,使炎症滲出迅速吸收,促進神經纖維再生,配合中醫辨症論治,可加強祛風散寒,通經活絡作用,針藥合用取得更佳的療效。 顏面神經麻痺針灸穴道-按摩DIY. 1.合谷. 【穴道名稱】:合谷。

    • 外感風寒、風熱或風濕
    • 肝氣鬱結、肝風內動
    • 脾胃氣血虛弱、清陽不升

    現代醫學觀察發現,顏面神經麻痺經常在感冒後出現,而秋冬季節的感冒,往往就是中醫所說的「風寒」所造成的。 不少中醫師在臨床上都發現,在睡覺時把電扇的風對著臉部吹,隔天起來就有機會出現面癱,連續熬夜幾天的人,也很容易出現。 本文上面提到的案例,在2022年11月30日當天,某女性也是因為天氣溫度驟降,在早上起床後發現自己的臉不能動了。所以「風寒之氣」可以說就是最主要造成面癱的原因。 然而,風寒是抽象的,是透過什麼原理造成顏面神經麻痺?這就必須要從經絡來理解。傳統中醫認為,當一個人外感風寒之後,體內的經絡運行就會受到阻滯,最常見的就是「頭痛」、「鼻塞」與「脖子緊」,這些都是典型的膀胱經症狀。 然而,外在的風寒之氣都是屬於「陰性」的,當陰氣旺盛時,陽經沒有能量,經絡氣血運行不暢,面癱就是這樣形成的。...

    上面提到的「風」,都是外來的風,然而中醫有一種風是內在產生的,叫做「肝風內動」,當一個人過度疲累或是生氣時,肝陽會化風上竄至面部,損傷面部的陽明經(胃經、大腸經)而出現面癱。 一般的外風,都發生在中年、青年身上,而這種內風,多發生於老年人身上。經常心情鬱悶的人,體內容易肝氣鬱結,久了之後就容易出現肝風內動而出現面癱。 要印證這個現象其實很容易,經常可以在新聞上看到類似報導。某位先生常加班熬夜,又配合公司應酬、喝酒,某天醒來就要喝水時,水會從右側嘴角流出來,臉歪了一邊,類似的案例非常多! 由於這種內風太過於抽象,可以換一個現代的角度來理解,當一個人每天熬夜應酬,體內經絡不平衡,因此免疫力低下,長期蘊藏在體的的病毒被誘發,因此就會出現面癱,甚至出現各種「自體免疫性疾病」都是有可能的! 這種生活型...

    上面雖然提到很多通往面部的經絡,其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陽明經」,也就是「大腸經」與「胃經」。古人說「面口合谷收」,位於大腸經上的「合谷穴」,在過去千年以來,就是專門治療顏面神經的毛病。 如果一個人脾胃陽氣不足,所謂的「清陽不升」,氣血無法上達面部,除了面色不佳,看起來很憔悴之外,在氣血極度不佳時就有可能出現面癱。 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看來,多數人大腸經能量強旺,胃經能量偏低。然而到了每年的11月至隔年4月之間北半球天氣非常寒冷,大腸經與胃經的能量大幅降低,大幅提高顏面神經麻痺的機率。 所以,如果一個人經常吃生冷食物,喝冰水,造成陽明經能量低下,在處於寒冷的天氣之下,或是待在冷氣房太久,或是面部直接吹風睡覺,就很容易出現顏面神經麻痺,這是完全可以複製的物理現象。 以上分析了這麼多,不外乎就是...

  3. 顏面神經麻痺診斷和治療的完整指南從中醫角度探討. 今天我們要談論的是顏面神經麻痺也被稱為貝爾式麻痺這是一種急性單側性的面部神經麻痺可能會導致面部肌肉的部分或完全麻痺影響表情和咀嚼等基本動作每年有11.5至53.3人/10萬人會患上這種疾病。 貝爾式麻痺是一種引起患者及其家人極大關注的健康問題,因為其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儘管貝爾式麻痺的影響嚴重,但其確切病因仍不清楚,這也影響了其治療。 因此,診斷和及早確定病因對早期治療至關重要。 現在的醫學界普遍認為貝爾式麻痺的診斷是一種排除診斷法,通過排除其他可能的面部麻痺病因,如外傷、腫瘤、先天或綜合徵性問題、手術後面部麻痺或感染病原體,如帶狀皰疹和萊姆病等。 貝爾式麻痺的病因仍需進一步研究,以便制定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

  4. 顏面神經麻痺又稱面部神經癱瘓 (簡稱面癱症),中醫稱之為口眼喎斜。. 顏面神經是屬於12對腦神經中之第7對分布在腦部眼瞼舌等周圍肌肉裡。. 它支配我們臉部各種表情和閉眼的肌肉。. 當顏面神經位於腦幹神經核或是顏面神經的路徑受到損傷 ...

  5. 酸痛不是病? 中醫輔助治療週邊性顏面神經麻痺 可加速恢復及減少後遺症. 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 曾裕芳. 常常聽到的顏面神經麻痺是什麼呢?就是臉部表現出一邊肌肉失去動作的功能,包括:歪嘴半邊臉不能笑喝水會漏吃飯食物卡在一邊味覺消失或遲鈍半邊臉麻木感覺變遲鈍等雖然顏面神經麻痺並不是像感冒一樣常發生,但它會讓人變得不願出門,進而拒絕與人群互動而自閉在家裡。 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曾裕芳醫師表示,「顏面神經」是十二對顱神經中的第七對,左右各有一條,主要掌管臉部所有表情肌肉的收縮,包括:微笑、抿嘴、閉眼、皺眉等以及眼淚及口水的分泌、舌頭前三分之二的味覺,也是透過顏面神經來控制,它還負責保護聽覺不受到巨聲的傷害。

  6. 2021年5月7日 · 顏面神經為人體十二對腦神經中的第七對為控制臉部肌肉的神經之一主管表情肌肉的收縮閉眼皺眉抿嘴微笑等並控制眼淚及口水的分泌當顏面神經麻痺時臉部會表現出單側肌肉動作失去功能眼不能閉易流淚嘴角歪喝水會漏及流口水半邊臉麻木無法做表情吃東西食物卡在一邊抬頭紋不明顯或消失耳後疼痛等。 這些表現在臉部的症狀會讓患者變得不願意出門並在心理上承受莫大的壓力。 顏面神經麻痺屬於急性神經受損,在發病初期的進展相當快速,通常兩天內顏面神經麻痺的程度會達到頂點,一週後逐漸穩定,第二至三週開始恢復。 其發作原因有許多,最常見的為貝爾氏麻痺(Bell's palsy),約占80%,發生率大約每十萬人口有15-30人。

  7. 顏面神經麻痺又稱為面部神經癱瘓屬急性神經發炎的一種顏面神經麻痺好發於3050歲根據統計每年每十萬人中就有1535個病例特別容易發生在季節交替之際勞累免疫力較低壓力大孕婦以及糖尿病患也容易罹患顏面神經麻痺顏面神經的解剖位置. 顏面神經是第七對腦神經從腦幹延伸出來經過顳骨到臉頰全長約 14~17 公分,主要功能為控制臉部表情肌肉、味覺傳達、眼皮開閉、眼淚以及唾液分泌等。 造成顏面神經麻痺的原因. 第七對腦神經一旦發炎受損就會導致顏面神經麻痺,使臉部出現肌肉失調、僵硬的問題,受損的區域又可分為中樞神經及周邊神經,造成中樞神經受損的原因大多是腦部腫瘤、腦血管疾病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