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4年10月4日 · 小步吉吃藥都不吭一聲,很上道,只是本來想盡量避免給小孩吃藥的原則守不住(高燒不退的時候真的很擔心腦子燒壞所以就餵藥了),作父母的,未免是有點沮喪。 看了三四次醫生,也過了幾個禮拜,終於不再烙賽,終於可以漸漸餵給他其他食物了。 因為最近正在進行退奶計畫,一日奶量早已不敷兒子的食量需求,心裡還自我懷疑了一下想說「該不會是兒子沒喝足母奶所以抵抗力才不夠吧? 」(我未免太看得起一歲的母奶價值),也有人質疑「是不是把小孩帶去台中玩亂摸亂吃吃到壞東西才生病的? 」(啊不然是要一輩子把小孩關在家裡嗎! ~)我想講的其實是:不論父母當得是否一如外界所期許的稱職? 想必每個爸媽都已經盡其所能在努力了,外人真的應該要放過新手爸媽(爸媽自己也最好放過自己)。

  2. 描述思覺失調症( 精神分裂 )的電影相當常見,無論是極類型化的 《黑天鵝》 、 《隔離島》 ,或是劇情類的 《美麗境界》 等等為了戲劇效果影片多數會刻意將精神疾病患者的幻覺幻聽妄想等症狀與現實交錯剪輯呈現在一塊兒以達到驚悚即懸疑的目的。 甚至在某些電影中,會混用解離性人格( 多重人格 )、躁鬱症的症狀,替電影增添張力。 但 《我發瘋的那段日子》 的編劇兼導演的 傑拉德巴瑞 特竟捨棄了最可口的虛實交錯手法,採取一個第三者的視角,但鏡頭又如影隨形地貼近人物游移著,讓觀眾直視病患從一個健康的年輕人,逐漸出現類似精神疾病的症狀,心靈與身體慢慢受到侵蝕的歷程外在,風格寫生寫實。 要說影音效果部分,本片頂多就是利用音效表達出主角的幻聽,表現法極為克制。

  3. 《驚魂記》 希區考克 1960年作品。 珍妮李飾演一個侵佔老闆鉅款的女秘書「瑪麗安」,她躲到一間偏僻的旅館,卻遭遇不測。 電影最經典之處,莫過於瑪麗安淋浴被刺的那一場戲。 而在兇殺案事發現場當下,被害人或加害者視角的分鏡設計,以及對於人格分裂、精神分裂、控制慾的呈現鋪陳、拍攝剪輯方式,亦是現代電影的範本。 劇尾以獨白陳述角色殺害母親後與母親屍體對話,並以母親裝扮來殺人,表面上雖然是人格分裂的呈現,但亦像是幻聽等精神分裂症狀,希區考克為強化電影效果,考量將兩者融合呈現,就是希區考克的這一小步,成為影壇後代追隨者與普羅大眾認知開始混淆的一大步。 《致命ID》 一群看似毫無關連的旅客,共同被困在一間旅社,但兇殺案接連發生,倖存者為了找出兇手,試圖理解各自的背景,卻發現這些人的生日竟然是同一天。

  4. 2013年2月23日 · 派特的爸爸 (勞勃狄尼洛飾演) :症狀非常嚴重的球迷 + 賭徒,對於「要贏得球賽就需要眾人集氣」有嚴重的迷信。 以上這四個要角,在電影裡頭的表現都不是太討喜,但是他們在奧斯卡提名榜單上面都佔據了一席,可見這年頭要入圍演員獎項真的不容易,除非你敢於挑戰「非主流」角色。

  5. 以驚悚風格見長的電影導演奈沙馬蘭,從1996年的《靈異第六感》到2015年的《探訪》,這次選擇了多重人格為題材,在影迷苦等李奧納多的《24個比利》之前,搶先找來X教授詹姆斯麥艾維、《女巫》安雅泰勒喬伊、東尼獎得主、老牌演員、歌手貝蒂芭克利來演出《分裂》Split,並將主角人格設定為23個 ...

  6. 只因為他被當做是怪咖、沒人喜歡接近他。查理從國中上高中之後,孤僻症狀 越亦嚴重,雖然本人不想如此,命運卻又來勢洶洶地將他推往校園的角落牆壁。查理儼然像是一枚壁花。 查理試著找親姐姐共餐、或者找國中好朋友共餐,卻屢屢遭拒 ...

  7. 電視劇集 • 電影專題. 鬼月說鬼事《靈異街11號》看見5種讓孤魂野鬼無法投胎的原因!. | 鬼月影劇專題. 台劇《靈異街11號》是繼《通靈少女》之後再度以陰陽眼體質者擔任主角、並讓之從事台灣特有文化事業(《通靈少女》的郭書瑤是在宮廟當仙姑,《靈異街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