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編. 食源性疾病 (foodborne illness/disease)又稱 食媒性疾病 ,俗稱 食物中毒 (food poisoning),泛指所有因為 進食 了 受污染食物 、 致病 細菌、 病毒 ,又或被 寄生蟲 [1] 、 化學品 或 天然毒素 (例如: 有毒蘑菇 )感染了的食物而引起的疾病。. 根據如上各種 ...

  3. 食物中毒既不包括因暴饮暴食而引起的 急性胃肠炎 、食源性 肠道传染病 (如伤寒)和 寄生虫病 (如囊虫病),也不包括因一次大量或者长期少量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毒性为主要特征如致畸致癌致突变的疾病。 原因 [ 编辑] 细菌 [ 编辑] 参见: 病原菌. 致病 微生物 污染, 致病性微生物 污染 食品 后急剧繁殖,致使食品中存有大量活菌(如 沙门氏菌 ,Salmonella)或产生大量毒素,如 金黄色葡萄菌 ,产生的 肠毒素 。 病毒 [ 编辑] Mead等(1999)认为,病毒是比细菌和原生生物更重要的食源性疾病的病因。 其中包括肝炎病毒A和 小圆结构病毒 (包括 诺如病毒 )。 小圆结构病毒被认为是非细菌性 肠胃炎 的最重要的病因。 原生生物 [ 编辑]

  4. 食物過敏的症狀與徵候可輕可重包括 發癢 、舌頭腫大、嘔吐、腹瀉、蕁麻疹、呼吸困難到低血壓等等。 輕微程度者會有 嘴唇 或 面 部腫脹、 蕁麻疹 、 氣管 收窄或抽搐、 嘔吐 、 肚痛 或 肚瀉 等,嚴重者會有生命危險,可能會突然 猝死 。 一般食物過敏的症狀會在進食後數分到數小時甚至數天後發作。 當過敏症狀嚴重時即稱之為 全身性過敏反應 。 對食物的不耐反應(如 乳糖不耐症 等)與 食物中毒 與食物過敏是不同的 [1] 。 原因 [ 編輯] 經常引起過敏的食物有 麥 、 牛奶 、 花生 ( 花生過敏 )、 蠶豆 ( 蠺豆症 )、 蛋 、 堅果 ( 樹堅果過敏 )、 貝類 或 海鮮 [1] [2] ,它們引起過敏的比率在各國有所不同 [1] 。

  5. 大腸桿菌O157:H7型 (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是一種 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是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 感染者通常發生出血性 腹瀉 ,尤其在年輕 兒童 和年長者中,有時導致腎衰竭 [1] 。. 傳染通過糞口途徑,很多病例與吃未煮熟或污染的 牛肉 和 豬肉 、游泳、喝 ...

    • 歷史
    • 實際案例
    • 肉毒桿菌毒素與醫學美容
    • 參見
    • 外部連結

    比利時的微生物學家爾緬鑑(英語:Émile van Ermengem)在 1895 年分離出製造肉毒桿菌毒素的厭氧細菌—Bacillus botulinus往後才更名為目前熟知可製造肉毒桿菌素的細菌—Clostridium botulinum。

    中國大陸

    1944年,延安附近爆發「吐黃水病」,被懷疑可能是肉毒桿菌污染食物、水源所致的急性腸胃炎。

    台灣

    2010年,苗栗縣民眾購買醃漬蚵及真空包裝即食豆乾,進食後出現噁心、嘔吐、神經症狀(眼皮下垂、吞嚥困難、聲音沙啞)等食品中毒症狀,經檢驗人體檢體,其糞便及血清皆檢出肉毒桿菌A型毒素,經流行病學調查,推測為真空包裝即食食品(豆乾)風險最大。 2012年,新竹市一名12歲女孩進食魚排便當、涼拌干貝唇、香腸、熱狗、炒飯等食物後,出現呼吸困難、吞嚥障礙、眼瞼下垂、瞳孔散大等疑似肉毒桿菌食物中毒之症狀,經採樣食餘檢體及患者血清後,血清檢驗出肉毒桿菌毒素A型毒素,食餘檢體未檢出。

    肉毒桿菌毒素是一種神經阻斷劑,它可以阻斷神經訊號被傳遞到過度收縮的肌肉,使過度收縮的肌肉放鬆,改善動態紋,達到除皺的效果。而未施打肉毒桿菌的肌肉部位,仍可正常收縮,並不會影響正常的臉部表情,一般注射後3天開始發揮功效,一、二週左右效果完全呈現,其作用約可持續4-6個月。每年定期治療兩至三次,便可持續維持沒有皺紋的效果,期間也可以隨意增加注射的部位。[來源請求]

    肉毒桿菌中毒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微生物免疫學-Clostridium botulinum(肉毒梭胞桿菌)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athema-Clostridium Resourc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urrent research on Clostridium botulinum at the Norwich Research Park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6. 一般症狀主要有腹痛、 腹瀉 、 嘔吐 、低燒、全身肌肉酸痛等。 症狀一般維持12至60小時後自行消退,但病毒的 排泄 會延續2星期左右。 如腹瀉厲害,容易發生 脫水 、 休克 等症狀。 潛伏期 [ 編輯] 潛伏期通常為12至48小時 [1] 。 傳播途徑 [ 編輯] 諾羅病毒的感染全年均可發生,尤以 冬季 較多。 傳播途徑主要有感染性 食物中毒 和傳染性胃腸炎。 生食海貝類及 牡蠣 等水生 動物 是該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也會從非細菌性急性胃腸炎患者的嘔吐物及糞便,或者乾燥之後通過塵埃感染。 由於該病毒可以在體外環境存活達三個星期之久,間接接觸是長期被忽略的傳染管道。

  7. 2023年12月26日 · 腸胃炎的主要症狀是 腹瀉 伴 嘔吐 [18] ,而單獨出現一種或其它症狀較為少見。 [1] 患者也可出現腹部絞痛。 [1] 症狀通常在受到感染後12至72小時開始。 [15] 病毒的感染,通常在一週到二週後才會自然痊癒。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