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0月4日 · 馮安捷指出4 種乳癌亞型中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乳癌病患約占 7 成,研究顯示停經後乳癌病患治療效果與預後比較好另外針對停經前病患也可透過口服細胞週期抑制劑搭配荷爾蒙療法讓生長週期不受控制且異常快速分裂的癌細胞在藥物作用下受到抑制。 基因檢測提前預防復發. 馮安捷也提醒乳癌患者每 4 人就有 1 人,在治療 5 至 10 年後發生復發或轉移。 而過半數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乳癌患者,診斷 5 年後可能轉移復發。 若患者帶有特殊基因突變,研究顯示具有較高的復發率且更容易產生抗藥性,使治療效果不佳,尤其高復發風險的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病患,治療後必須按照醫生指示定期檢查。

    • 皮膚上的痣有變化
    • 想大便卻大不出來
    • 食慾不振、噁心想吐、體重在1個月內快速下降
    • 頻繁感冒、不明原因發燒
    • 容易出血、瘀血
    • 身體出現腫塊

    萬芳醫院皮膚科主任李友專說,皮膚癌是國人十大死因的第9名,其中最惡性的黑色素瘤,剛開始就像一顆無害的痣,可以透過「ABCD辨別法」來初步判斷現在的狀況,到底是不是可能是癌症。 痣的ABCD辨別法 1. Asymmetry(不對稱):痣的形狀、大小不規則。 2. Border(邊緣):痣的邊緣並不是平滑的,甚至有突出、凹陷等。 3. Color(顏色):痣的顏色不均勻,可能是黑色、棕色的交錯。 4. Diameter(大小):黑痣直徑大於0.6公分,甚至還持續長大。

    台大內科教授李宜家說,很多人會以為便秘、拉肚子、常常放屁、大便很臭,可能就是大腸癌,不過其實通常是其他的腸道疾病。 如果真的要說一個「大腸癌最準的症狀」,李宜家說,是「裡急後重」,肚子裡面充滿便意、很急迫的想要上廁所,但卻有種大便堵在肛門口的感覺,可以說是「想大、大不出來」的一種感覺;如果還帶有血,是大腸息肉或是大腸癌的機率很高。 另外,如果年齡已經超過50歲,才出現排便習慣改變,例如拉肚子、便秘交替等症狀,那也要注意可能是大腸癌,建議早點去做檢查。

    腫瘤是一個不正常長大的組織,需要特別多的血液、特別多的氧氣、特別多的營養,能快速的把身體的養分全部搶走,體重下降會非常明顯。如果在沒有減肥的情況下,1個月內體重下降超過原本體重的10%,就要特別注意。 而長在腸胃道、肺部下方、肝臟、胰臟等腹部的腫瘤,容易壓迫到中樞神經或是腸胃道,造成食慾下降、噁心想吐,食量甚至會比以前少了1/3以上。所以食慾不振也是一個需要注意的警訊。

    「頻繁感冒」看起來好像只是身體的免疫力不好,但其實免疫力下降也是癌症的可能症狀之一,尤其是肺癌。因為肺部除了提供身體氧氣之外,還會維持身體的免疫,所以如果在1個月內感冒2~3次以上,每次感冒會維持1星期,表示肺部遇到了「大問題」導致無法維持正常運作,很有可能就是癌症腫瘤造成。

    如果變得臉色蒼白,看起來很像貧血的症狀,感覺很容易累、沒有力氣、食慾不振,或是變得很容易出血,像是輕輕碰撞就瘀血、流鼻血不止、刷牙出血明顯,或身上無緣無故出現許多紫斑、紅點,都可能是血小板、凝血功能不好的徵兆。 尤其是在小孩子身上,很可能是因為白血病(血癌)引起的,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醫師顏秀如說,如果有這種狀況,18歲以下建議給小兒血液腫瘤科醫師評估,18歲以上可以給一般血液腫瘤科醫師評估。 而如果是女性在停經後,或是非經期時出血,很可能是子宮內膜癌造成的,建議到婦產科評估檢查。

    癌細胞轉移時會侵犯淋巴結,如果鎖骨上、脖子上凸起一塊,甚至好幾塊硬硬、無法移動的腫塊,而且持續長大不曾縮小、又「不會痛」,很可能跟癌症有關。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癌症蟬聯37年國人十大死因榜首!想預防癌症,先從這6項免費的健康檢查做起 抗癌就靠一根香蕉!起斑點的香蕉能強化8倍白血球能力、抑制腫瘤生長 胸痛也可能是肺癌!3個胸痛部位要當心

  2. 2022年8月24日 · 日期:2022 年 8 月 24 日 作者: 孫珞軒. 最近接二連三有藝人因罹離世,由於涉及公眾人物的生活,新聞媒體大幅報導,讓很多罹的病友,情緒跟著有很大的起伏。 對此,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鄭致道提醒,如果發現自己出現坐立不安、焦躁、失眠、以及腦中反覆浮現相關的畫面,或是過多負面的想法,建議先不要觀看新聞時事,過幾天等心情比較平撫了再來關心。 鄭致道醫師指出,病友看到這些新聞常見的反應有幾個,一是罹真是痛苦,聽到對方經歷過的這些,也聯想到自己生病後受到的折磨;二是看到對方這麼辛苦,最後也沒有熬過這個癌症,何況是自己呢? 對於前者來說,得到癌症,不但要經歷各種的治療與可能的副作用,就學就業、家庭生活、與個人的起居都可能受到很大的影響,同時也處於死亡的威脅。

  3. 2023年7月26日 · 大陸網紅馮提莫罹甲狀腺癌! 醫籲透過居家 3 動作自我檢查及早發現. Posted on 2023 年 7 月 26 日 by 黃慧玫. 歌手方季惟、藝人李明依、寶媽、韓國女演員朴素丹、嚴正化等,均曾罹患甲狀腺癌,顯示甲狀腺癌對女性的威脅。 不過,甲狀腺癌的預後通常良好,被視為惡性度相對較低的癌別,但發生率卻逐年攀升,讓人相當擔心。 而如何及早發現甲狀腺癌? 專家提醒注意 4 危險因子。 根據衛生福利部 109 年癌症登記報告,甲狀腺癌在十大癌症發生率排行位居第 7 名,為內分泌系統最常見的癌症。 更驚人的是,甲狀腺癌已連續 3 年蟬連女性十大癌症第 4 位,好發族群為 45∼55 歲的族群,可謂婦女健康殺手!

  4. 2018年9月10日 · 國際研究、病人實證:「快樂」真的可以殺死癌細胞!. 日期:2018 年 9 月 10 日 作者: 林以璿. 直到今天,癌症依然是人們所面臨的最嚴峻的難題之一,癌症的具體致病原因,目前並不明確。. 但人們已經逐漸發現,癌症的發生不僅僅受到物理、化學 ...

  5. 2019年6月28日 · 8年前接受多針電燒手術的150名患者,腫瘤只有4%的復發率,目前吳立偉也已經完成了800次的手術。 針對多發性腫瘤、大腸癌或其他地方癌症轉移到肝臟等患者,雖然5年存活率只有55%,但還是比一般傳統的栓塞手術高了2倍,等於多一個希望。 吳立偉說,如果可以手術,當然還是建議先手術。 但如果位置真的不好, 會建議腫瘤在4公分以下、腫瘤數量不超過3顆的人可以考慮,因為如果腫瘤越大、越多,電燒的時間要越長,手術風險就越高,但也有人腫瘤8公分還是順利完成手術,所以這還是要跟醫師多多討論。 另外, 肝硬化在A級、也就是最輕微的人,使用這種手術效果是最好的 ,因為必須確保肝臟功能正常,否則很容易產生肝功能下降導致昏迷、出血或感染等併發症。

  6. 2019年1月7日 · 三軍總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徐國峯說,看能不能動手術,主要是看有沒有侵犯來決定。 手術不是萬靈丹. 萬芳醫院一般外科主任張渭文說,手術當中要考慮的,除了腫瘤本身之外,還有腫瘤週邊的其他器官,尤其是血管。 「但這牽涉到解剖學上的問題,所以有時很難去跟病人解釋,為什麼切開了之後,卻說『不能切了』,然後再縫起來。 比如讓人聞之色變的胰臟,因為胰臟跟膽囊、小腸都有連通,胰臟的胰液、膽囊儲存的膽汁,會一起流入小腸做消化處理,所以要處理胰臟的腫瘤,無可避免一定會需要把膽囊、一部份的小腸一起切除。 而失去這些器官,手術後的功能、傷口恢復,就要看病人的體力跟原本的器官健康程度。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