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2月26日 · 本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是高血壓,緊隨其後是冠心病與腦中風。 「冠心病是心臟血管栓塞或嚴重收窄導致心臟病發,腦中風是腦血管收窄或栓塞,這兩個情況大家會擔心些,但高血壓則考慮得較少,因患高血壓者眾,根據2015年一項相關普查,本港人口罹患高血壓高達3成,由於高血壓大多無即時生命危險,所以大眾往往掉以輕心。 【訓練正確睡眠習慣可減低患抑鬱症機會 睡不着應起床活動: 按此 】 4成病人兩年內復發或需進行手術. 有外國研究顯示,心血管病者2年內復發或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比率高達4成,陳醫生說:「睡眠不足易引起心臟病發、長期生活壓力、情緒低落不開心,對心臟及腦血管健康皆有影響。 另外,如不理會『三高』指數,復發率都會較高。

  2. 2021年7月1日 · 誘發偏頭痛的原因,包括睡眠不足、生活壓力大、天氣轉變、食物因素(如紅酒、芝士等)、女性周期等等,也有情況是當事人患上傷風感冒,也可能引致頭痛發作。 「預防可從日常生活做起,盡量保持睡眠充足、轉天氣做足禦寒、避免進食可引致偏頭痛發作的食物。 【高糖飲食問題多 增患高血糖及糖尿病風險(附9種有營食物): 按此 】 (節錄) 【原文: 全球常見疾病第三位 偏頭痛徵狀多 疾病埋身患者可不自知 】 作者、責任編輯:周美好. =====. 一鍵攞齊全港所有「疫苗優惠」、「疫苗抽獎」的參加辦法及連結【 按此 】 欄名 : 知多啲. 最新專欄文章 更多. 本港偏頭痛患者為數不少,腦神經科醫生袁孟豪指出,統計上每8個人中有一人罹患偏頭痛,數字普遍。 只是患者習以為常出現頭痛,無為意這就是偏頭痛。

  3. 2019年5月13日 · 針對高血壓,中醫常通過除濕化痰、活血化瘀和平肝熄風等方法,施以白朮、茯苓、澤瀉等以促利尿,擴張血管;或利用丹參、川芎、三七等鬆弛血管,使血液流動通暢;或以鈎籐、天麻、石決明等鎮靜安神,調節神經傳遞,以達到協同或增強整體降壓功效。 筆者再次提醒,每個人的發病過程和狀態不同,進行中藥治療務必要經過註冊中醫師診斷。 此外,高血壓是持久的,患者必須堅持長期治療調養,以達致降血壓、消除症狀、預防併發症目的。 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堅持鍛練身體,再配合中醫藥保健等預防措施,便可以大大減低患上高血壓的風險。 (節錄) 【原文: 中醫防治高血壓優勝之處 (收費文章)】 撰文 : 張琛 註冊中醫師. 欄名 : 知多啲. 最新專欄文章. 高血壓在香港非常普遍,並有年輕化趨勢。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1年11月28日 · 無論有否血壓高,健康的生活飲食方式,有助穩定血壓水平,減低心臟病風險,以下是《Healthline》建議的11種降高血壓食物。 點擊圖片放大 +9

  6. 2019年5月16日 · 【原文: 頸部過度受壓 可引起頸動脈撕裂 (收費文章;附醫生詳細分析)】 欄名 : 危疾知多啲. 除了高血壓等三高問題會破壞血管健康之外,頸動脈損傷原來很多時也與活動創傷有關。 打高爾夫球、滑水、滑雪、做瑜伽或按摩時,對頸部造成的輕微創傷,嚴重者可引致中風出血,市民要特別注意。 三十多歲的Gavin.

  7. 2022年4月5日 · 吳醫師指根據臨床數據和觀察中,發現確診Omicron初期症狀以外感風寒病徵為多,沒有痰,以乾咳,喉嚨如刀割痛、頭痛、低熱、少數中熱、鼻塞等,中醫以一貫宣肺祛風治療方法為主。

  8. 2021年12月4日 · 她說,低溫症是可以致命的危險情況,必須要及早送院治理,只是有時長者未必察覺自己體溫過低,但若天冷時顯得特別疲倦、無精神、呆滯甚至神志不清,便要提高警覺,尤其是有時長者患肺炎或細菌感染,不會如年輕人般出現發燒症狀,反而會發生低溫症。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