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7月15日 · 有華人船王稱號,現年96歲的福茂航運集團創辦人趙錫成,在太太、女兒離世後,今年又失去唯一接班人么女趙安吉。 長女趙小蘭說,當時「感到痛苦、悲傷,還有迷惘和憤怒。

  2. 2021年6月14日 · 李若雯. 天下雜誌725期. 發布時間:2021-06-14. 瀏覽數:15081. 19歲的她,車禍中失去先生和兩個幼子. 廣告. 缺乏「安全文化」,是交通事故攀升主因. 廣告. 機車大國,交通法規卻未與時俱進. 廣告. 外送大軍. 死亡車禍肇事者負擔成本低,難有嚇阻效果. 改善交安,必須從教育、考照制度下手. 永續幸福:給下一代安心的未來. 台灣交通有多奪命? 連最友好的日本,都警告來台遊客小心恐怖馬路. 日本媒體人:臺灣駕駛人的傲慢,讓道路像「戰場」 台灣每年因交通事故致死人數,攀上五年新高,不僅許多家庭破碎,也耗損相當於三%GDP的生產力。 這場人與車的戰爭,我們該如何搶回輪下亡魂?

  3. 2019年3月17日 · 不過就在她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同時,女兒卻陷於有心栽花花不開的困境裡,這才是拉開他們距離的肇因。 步出校園,進入社會之後,女兒走得磕磕跘跘,並不順利,工作有一搭沒一搭,看到人前風光的母親,只有一個念頭:躲!

    • 臺灣青少年的成長歷程
    • 家庭經驗對青少年的長期影響
    • 父母離婚,會影響子女不想結婚?還是提早結婚?
    • 親子關係、父母關係,如何影響早婚?
    • 年輕世代婚姻與生育,兩性大不同
    • 家庭資源,是提升男性婚育率的可能解方

    「臺灣青少年成長歷程(Taiwan Youth Project,TYP)研究計畫的主旨,在了解當代臺灣年輕世代的成長軌跡。」中研院社會所特聘研究員伊慶春,在演講開場分享了計畫初衷:「美國青少年研究重視的往往是青少年吸毒、性關係等問題,但這是臺灣孩子的成長樣貌嗎?升學壓力、補習班或許才是他們第二個生活方式,因此我們希望建構本土化的青少年發展模式。」 TYP 自 1999 年開始啟動,邀請中研院和各大學的社會科學學者共同參與。從 2000 年起持續追蹤當年的國一和國三學生,一路調查、訪問蒐集資料,探索他們從青少年階段直至踏入社會、甚至結婚生子的生命歷程。 這個龐大的計畫自 1999 年至今恰為第 20 年,約可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探討青少年初期至成年初期的成長軌跡,試圖從家庭、教育和社區檢視。第...

    研究計畫跨越 20 年,宛如一段漫長的縮時攝影,跟隨這群七年級生從求學到踏入社會。多數人從青澀國中生,完成學業、找到工作,而後結婚成家、生育子女。他們的成長軌跡,伴隨這些「轉大人」的傳統指標運作,運作的場域多數是在家庭中完成。也因此,家庭結構深刻地影響了青少年成長歷程的發展。 然而臺灣的家庭經驗、教育策略和西方世界大不相同。「我們的自立和歐美是很不一樣的,譬如孩子想讀書、家長又負擔得起,你要讀到 30 歲都是我的責任。」伊慶春道出許多臺灣爸媽的心聲,也突顯了有別於西方的家庭緊密性。 迥異於歐美社會的家庭脈絡,讓這項研究更顯珍貴。跨時程追蹤聚焦在「家庭經驗」的長期影響,子女的婚姻與生育受到哪些結構、關係、規範性因素左右。 觀察國一樣本的家庭結構變化(圖 1),雙親家庭比例下降的原因包括雙親離婚...

    延續前述家庭經驗的影響,研究小組也針對早期父母離婚的非完整家庭(non-intact family),檢視子女成年後的親密關係與家庭組成。 臺灣的低生育率已不是新聞,但有趣的是,生育率其實並非一路走低。比如,2000 年與 2012 年的總生育率特別突出──關鍵因素是這兩年為「龍」年。另外,孤鸞年結婚率低、虎年出生率低,可見得傳統價值觀對婚育決定仍具有文化規範的影響力。 然而,面對臺灣顯著的低生育率現況,年輕人為何缺乏結婚和生育動機? 研究小組試圖由家庭經驗的影響著手。伊慶春提到,從過往文獻可知,兒少時期若父母離婚、未離婚但有衝突等,子女都會受到負面衝擊(negative impact),並且延續至成年期。相關論述或因果關係有些共識,但研究小組更想進一步探問的是:在此負面衝擊下,青少年將會「...

    TYP 第二階段聚焦在年輕成人樣本。2011-2017 年間,這群七年級生步入年輕成人階段,從平均 25 歲進入 31 歲,其中有 7-40% 的年輕人結婚了。研究由此深入分析,進一步觀察年輕世代實際的婚姻與生育行為。 2011 年時,這批 25 歲的樣本有 7% 進入婚姻生活,平均初婚年齡是 23.7 歲,屬於早婚者。比較發現,這群早婚者已生育子女及婚後 7 個月內生育的比例,明顯高於在 28 歲及 31 歲才結婚的人。 這個狀況反映了臺灣仍存在「婚育包裹」(孩子必須出生在婚姻中,對未婚生子的接受度低)的現象,也就是說,早婚者更可能是因為奉子成婚。此外,早婚者的經濟狀況尚不穩定,也反映在與父母同住的高比例現象上。 第二階段的調查,所有樣本已進入年輕成人階段,而且從 2011-2017 年分...

    2014 年的調查,時值樣本平均 28 歲,較接近臺灣平均成家的年紀(男性初婚年齡為 32 歲、女性 30 歲),調查也顯示當中有近 20% 的年輕人走入婚姻了。 進行分析後可知,臺灣社會貌似越來越開放,但結構性(居住地、家庭收入)、關係性(家庭關係)、規範性因素(家庭價值、性別角色)仍然大大影響年輕世代的婚姻和生育,其中還有明顯的性別差異。 以男性而言,青少年時期的家庭收入較高、與家人關係好、目前有工作者,較可能走入婚姻。但女性卻相反,青少年時期家庭收入高、目前有工作者,結婚的比例比較低。換言之, 時間拉長到 2017 年,這群受訪者來到人生三字頭,平均 31 歲。研究小組持續追蹤,進一步觀察早期家庭經驗是否帶來「長期」的影響。 其中,家庭結構改變的另一個原因出現了:父母之一過世的比例約 ...

    綜觀龐大而長時間的追蹤調查,伊慶春強調:「一般新聞可能偏重個人背景或短期效應,但做為社會學家,我們更關心結構因素和長期影響。」 她總結 20 年來團隊的各項研究,從家庭結構、家庭關係、文化規範來描繪青少年的成長軌跡。 一、以「家庭結構」的面向來看:子女在兒童期經歷父母離婚,成年後較有意願約會、較可能婚前懷孕,但非早婚。如果到青少年期才經歷父母離婚者,則可能使其不想結婚;但對女兒的影響反而可能是早婚且較早生育。 二、在「家庭關係」的面向,親子衝突較高者,子女有早婚的現象;父母間經常衝突,則子女較可能不想結婚,也不會早婚。這也暗示,上代衝突高的家庭關係可能影響到下一代進入親密關係的欲望;反之,若家庭關係較為融洽,家庭凝聚力較高,則會促使男性早婚與早育。意即,這些男性較能順勢接受傳統中成家的責任,...

  4. 2011年4月13日 · 像是目前在昇捷事業體旗下捷騰廣告公司擔任經理的女兒簡歆瑜,大學畢業回國後,就被梁慧琪丟到銷售部門歷練,雖然梁慧琪說女兒每每有銷售佳績時她總會刻意地「潑冷水」,但從言語間仍可以感受到她苦心教導背後的那份為人母的疼惜。

  5. 2020年4月12日 · 蔣雅淇的半生,的確是不折不扣的勝利組:她的工作成績亮眼出色,從知名主播到暢銷作家、嫁了企業家老公關恆君,孩子也生了一女一男湊成「好」字,要多順利就多順利,日子過得光鮮亮麗,她就是名媛貴婦的代名詞。

  6. 2019年6月14日 · 現年48歲的林倩如,選擇在31歲那年,從她戲稱「光環護體」的外商圈,轉戰賣生前契約的龍巖集團。 4個月,她以「業務素人」之姿,每月職級晉升一階,當年即設立長如營業處,平均每年創造3億元業績,至今累積超過50億元業績。 她11度帶領團隊奪下集團內的全國冠軍,個人年度業績最高更曾衝破8千萬元。 此時的她,是常勝軍「林倩如2.0」。 然而,回顧前期,自政治大學金融學系(前身為銀行學系)畢業後,一路捧著「金飯碗」,先後任職於荷蘭銀行、雷曼兄弟、歐洲在台商務協會,年薪250萬元的「林倩如1.0」,在同儕眼中,似乎才符合所謂「成功經營職涯」的軌跡。 畢竟,本來是光鮮亮麗的外商經理人,走路有風;17年前改賣生命契約,面對當時一般人對這一行仍相對保守的認知,幾乎像從天堂掉到地獄,有看不完的臉色與冷言冷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