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7月19日 · 關於台灣拍這件事情,直接了當的說⋯⋯台灣怎麼拍?台灣如何拍?台灣街景 雜亂無章?台灣已經喪失過去的美好?要有所謂好的影像就得出國尋找?我真的沒有想過那麼多,繁瑣的事物並不在我心中,或許我不是特別有主見,但是我認為這 ...

  2. 對於台灣的交通環境改善他認為已經看到曙光已經有愈來愈多人開始關心交通安全議題在社群Google街景愈來愈方便的現代改造台灣的危險道路規劃出安全的人行道不再是那麼遙不可及

  3. 2024年4月6日 · 報導者攝影記者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透過鏡頭記錄民眾使用公共自行車系統的日常百態。 (延伸閱讀: 〈台北市YouBike多熱門? 重啟「前30分鐘免費」後更難借嗎? 數據告訴你〉 ) 假日午後大稻埕碼頭外的YouBike租借站總是圍繞著等著借還車的民眾這是週末假日的日常。 為了隨時因應大量民眾租借的需求,迪化街永樂市場外,早已整齊排滿YouBike。 台北市恢復前30分鐘免費後,這樣的狀況更加嚴峻,調度人員得更即時因應。 (攝影/陳曉威) 調度員,是因應民眾租借需求而生的工作。 當YouBike停滿租借樁,民眾就無法還車,得另尋他處;反之,如果租借樁上都沒車,民眾則無法如願借車。

    • 1912年:新高堂,日治時期最大書店
    • 1920年:三種台灣知識分子的書店風景
    • 1945年:戰後,重慶南路長出書森林
    • 屬於老台北人的共同回憶

    讀到這裡我不免想起,我的「永楽座書店」最初登記的是商號(後來才改為公司),在項目選擇時勾的是「圖書買賣、辦公文具、運動器材」,我一直不懂為何把運動器材放進來,現在終於明白了。 總之這個從房地產買賣起家的生意人一開始獲利其實不理想,但1904年日俄戰爭時機會到來,日本因為屢傳捷報,台灣也跟著吹起新聞熱潮,大家爭買雜誌看戰爭報導,於是雜誌帶動了書本的生意。 可想而知,這麼有生意背景和頭腦的村崎,開的書店不會是為了啟迪思想,反而是為政府服務。村崎在1905年轉進出版,作風一以貫之:「檢閱須平安,內容講實用,批判思想敬謝不敏。」至於1915年改建大樓,也是因應1911年強颱過後總督府提出的《家屋管理規則》而更新,是擁護台北廳的政策的一種投資。也因此新高堂的各種圖書業務便滾滾而來。

    而這一章除了寫本町和榮町由日本人開的書店,也寫到1920年代由台灣人在大稻埕太平町開出的另一種書店風景。 這裡主要寫的是蔣渭水的文化書局、連雅堂的雅堂書局,以及謝雪紅的國際書局。三個書店有三種不同的理念和時代背景。 最近蔣渭水突然又紅了起來,「台灣民眾黨」名字被沿用,也許此刻是了解蔣渭水和他創辦的文化協會、文化書局以及台灣民眾黨的時機。蔣渭水的偶像是孫中山,文化書店自然也賣不少孫文思想的書。蔣渭水提倡民族自決,雖然某種程度上這裡認同的是「中華民族」,但他卻是反對殖民者不公平的統治,強調人民自治,發起議會請願運動,揭開非武裝抗日的序章。 而連雅堂的雅堂書局,基本上推的就是漢學,但不是清一色的舊漢學,而是新舊並陳。可是書店的生意並不好,必須要兼賣「杭州扇」這類「文創商品」,而且尷尬的是,買的主要...

    書的末章──第六章也寫重慶南路,是由徐明瀚執筆的〈走進重慶南路書森林〉,大略是從戰後接續。寫東方出版社、台灣書店、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以及三民書局等等。 東方出版社出版的《怪盜亞森羅蘋》曾經陪伴我的童年,台灣書店就算沒去過,大家也應該知道,就是「九年國民教育」賣教科書的經銷書店,另外中華書局的辭典,商務的「萬有文庫」、「人人文庫」都曾經陪伴過很多人。三民書局主要是大學時代的回憶,因為出了很多大學用書,特別是文法科系。他們也編過《大辭典》,比較有趣的是「三民」不是「三民主義」的黨國意念,而是創辦出版社的三個「書的小園丁」,是「三個小民」的意思。三民書局如今仍屹立,也經營網路書店,老書店之中,它大概是我最希望可以在重慶南路上長長久久經營下去的書店了。 當然重慶南路和周圍也還有其他風景,比如馬可孛...

    這本《台北城中故事》不只寫書店故事,也有高傳琪從地圖來看城中的變化。由凌宗魁從歷史照片以及實地勘察來談〈重慶南路街景建築變遷〉。另外高傳琪也寫了〈中華商場的流金歲月〉,這也是我年輕時的重要記憶(做制服和吃「點心世界」),許多台北人的共同記憶。想到年輕一代已經不知道這個地方了,就覺得歲月催人老啊。 另外這本書還有一章寫「茶苦來山人」三好德三郎與辻利茶舖,這個豪邁且聽說比郵差還忙的店老闆,因為到處都看得到他,所以有「台北共有道具」之稱,是不是挺有意思?由於這幾章大抵跟書店較無關,書店那兩章也還有很多內容值得一讀,我就不要把大綱說盡,留給讀者自己看,畢竟書還是要自己讀才有意思。 不開書店後,對書店還是難忘,但透過文字工作、透過書,也是我對書店不停回頭的方式。

  4. 2020年5月15日 · 呂忠翰果敢的探險──關掉Google地圖找回觀察力和動物本能. 因為 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 讓地球宛如暫停轉動,今年春夏8千公尺攀登計畫就續延到秋季。. 山都在那邊,無需急於一時,也藉由這個「暫停」,有了更多時間思考新的探險 ...

  5. 2023年9月30日 · 《城市密碼.台北賦格》 是由台灣攝影家沈昭良策展集結來自台灣法國日本馬來西亞等4國共9位攝影師的街區影像展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外部捷運中山站至雙連站周邊街廓展出不同創作者以各自觀點切入中山區的都市生活捕捉新舊元素混雜拼貼著居住商業文化與公共交通等多重空間的街道紋理。 距離 達蓋爾 (Louis Daguerre)於1838年,從巴黎市區建物的窗戶所拍攝,歷史上最早有人物入鏡的都市景觀攝影 〈聖殿大道〉(Boulevard du Temple) ,迄今也有185年歷史。

  6. 2020年8月8日 · 從曾義欽(中)、蔡佳桓(左)、李威辰(右)3位台灣攝影師的作品,陳尚平試圖爬梳台灣街頭攝影的脈絡與新走向。關注台灣街頭攝影發展的朋友,近2年應該多少都會注意到幾位特出的拍攝者,他們在相近的基本手法中,分別發展個人特色,並試圖在目前的街頭攝影潮流中,走出一個新方向。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