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農村的遠見》紀錄片共有兩季十集。 第一季於今年12月起上映,每週二晚間十點在公視主頻道播出,「公視+」OTT全球同步上架英文及4K。 第二季節目預計於明年上架。 橫跨歐亞美洲,尋找農村典範. 看見臺灣農村的隱憂,《農村的遠見》總策劃林盛豐,邀請具30年紀錄片拍攝經驗的金鐘導演劉嵩,率領團隊踏出國門,籌備十年,歷經四年拍攝剪輯,當臺灣的眼睛,盼把國際上農村發展的成功案例帶回來。 第一季從在印尼峇里島,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具千年歷史實行至今的水稻灌溉系統與農民組織「蘇巴克」開始。 到德國南部,30年前就拒絕城市化發展,堅持鄉村定位,最終獲得歐盟農村競賽第一名殊榮的懷楊鄉(Weyarn)。

  2. www.agriharvest.tw農傳媒

    20240603. 小時候阿公很愛帶我從西子灣的渡船頭搭船去旗津,有時中午太熱就吃大碗公冰當午餐。 從港務局退休的他曾告訴我,以前大碗公冰那邊是製冰廠,沒什麼錢的水手就自己帶著碗公去冰廠裝冰消暑。 後來那一帶就自然開起了冰店,而且越做越大碗,巨大的碗公盛著尖尖的「冰山」擺在桌上,硬是比坐著的你還高上一些。 看著「滿山遍野」的水果,你心裡有了與平時吃冰不同的感受,此刻你彷彿成為一個挑戰者、登山者,要靠著撿拾路上的水果來征服這座五彩冰山。 《鄉間小路》2024年6月號 美濃請客. 【美濃印象】亻厓等就來遶美濃. 【濃情農事】美農米:美濃菸業與稻米的前世今生. 【濃情農事】食材珠寶盒:關於務農與生活在美濃的那些事. 【濃情農事】野蓮:採集文化的翻轉與傳承. 閱讀更多. 豐年雜誌.

  3. 從熱帶植物種植看見專業熱情 川上瀧彌的《椰子的葉蔭》. 農藝. 20210125. 《椰子的葉蔭初次出版於1915年8月以日文發行繁體中文版於2020年6月臺灣林試所出版。. 620頁。. 川上瀧彌著、蔡思薇譯。. 文/蕭秀琴. 《花》的香氣悠遠,逶迤至《椰子的葉蔭》,這 ...

    • 從東亞歷史到日本國菌
    • 清酒、味噌與醬油
    • 醬油之王:魯氏接合酵母 Zygosaccharomyces rouxii

    要理出米麴菌的歷史脈絡,就不能不伴隨「米的發酵」。根據西元前 90 年於司馬遷的《史記》,「發酵的黑豆」(農傳媒編按:即豆豉,馬王堆漢墓中也發現豉被作陪葬品)與「醬」已經是商業活動中常見的大宗貨品。 《禮記》當中更描述如何製作清酒,也是已知最早描述如何製作清酒的史料(農傳媒編按:《禮記・月令》記載「仲冬之月……乃命大酋,秫稻必齊,麴蘗必時,湛熾必潔,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齊必得,兼用六物」,描述穀物、酒麴、水等從器物到流程都要做好管理),而西元 121 年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更提到「麴」的定義:「麴:酒母也。從米,麴省聲。」 米麴菌 Aspergillus oryzae 1. 原生地(發現地):中國。 2. 拉丁名稱原義:Aspergillus,由拉丁字 aspergillum(是一種潑...

    清酒是以米與米麴菌釀造而成,有日本國酒之稱。關於在酒屋中販賣清酒的文獻記載,最早出現於古詩歌總集《萬葉集》(成書於 8 世紀)當中。西元 927 年, 在律書《延喜式》中有詳細記載當時的釀酒方法――主要由皇室釀製,供天皇飲用或特定儀式中使用。 到了 15 世紀,釀酒的工作轉移到了神社與寺院,釀酒技術已趨成熟。當時的作法是利用乳酸菌發酵,產生可抑制雜菌生長的酸,也就 是「酒母」,然後再將麴、水和蒸熟的米加入酒母之中。在室町時代晚期(16 世紀),專業釀酒法已經傳到寺院與神社以外,且已有酒類商品在銷售。日本的九大清酒品牌,也都是老字號,分別是大關、日本盛、月桂冠、白雪、白鹿、白鶴、菊正宗、富貴與御代榮。 味噌是日本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調味料,其歷史有千年以上。黃豆中加入麴菌及鹽巴,經過一段時間發...

    製作醬油需要經過很多階段的發酵,其中也參與了很多不同的微生物。但最重要的一個過程,也是生產高品質醬油的精髓,就是讓醬油產生焦糖般的香氣,而這個步驟沒有魯氏接合酵母是辦不到的。直到 1970 年,日本的科學家確認魯氏接合酵母產生的風味主要是來自「呋喃酮」。 魯氏接合酵母通常被發現在高滲透壓的地方(例如高鹽度與高糖分)棲息,例如醬油、蜂蜜、楓糖漿以及紅酒等。在遠東地區,魯氏接合酵母在醃製與發酵製備食品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醬油與味噌,在製作黑醋的早期階段有重要功用。魯氏接合酵母是少有的腐敗酵母菌被用在腐壞的食物上,仍然能符合良好生產規範(GMP)的菌。 農傳媒編按:米麴菌雖然也可釀造醬油、味噌等大豆製品,但目前對豆製品更常使用醬油麴黴(Aspergillus sojae)來代替米麴菌...

  4. line. 內容提供/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文/郭又甄 首圖提供/MISC科學與人文記錄. 明星主廚挑戰剩食問題. 明星主廚──安東尼.波登(Anthony Michael Bourdain)在2018年過世前1年完成的紀錄片《浪費食物的故事》(Wasted!The Story of Food Waste),片中的他以主廚的視角檢視美國餐飲業及美國人的飲食習慣,還邀請了來自各國的大咖廚師好友現身說法,揭露食物從產地到餐盤上經歷層層關卡的浪費真相:一顆生菜在垃圾桶裡要多久才能腐爛? 為什麼只敢吃鮪魚和鱈魚? 隨手丟掉的食物都到哪裡去了? 他不改一貫的黑色幽默與嘲諷語調,用食物和影像挑戰觀眾的認知。 由名廚安東尼.波登所製作的《浪費食物的故事》紀錄片,期望喚醒大眾對於剩食議題的重視。

  5. 農傳媒. 20181228. 內容提供/《技術服務季刊》 文/王昭月、林鳳琪 首圖提供/CC0 Public Domain. 辣椒(hot pepper, chili pepper)是有辣味的番椒( Capsicum spp.);番椒依據果實內類辣椒素(capsaicinoids)成分,區分為甜椒和辣椒兩大類。 而辣椒的種植歷史久遠,依據裴利 (Perry, 2011) 記載,考古學家從番椒種原中心-南美洲的「厄瓜多」挖掘出土的化石,證實六千年前就有辣椒果實和種子。 但不具有辣味的大果形甜椒(sweet pepper或稱bell pepper),僅始見於500年前的前哥倫布時期(1492~1504年),最初分布於墨西哥地區。

  6. 文字/李怡欣 攝影/陳建豪. 想搭火車到後壁,唯有站站停的區間車可以抵達。. 走出臺灣現存少數的日式木造車站,前頭用《無米樂》紀錄片主角塑造的農人與水牛雕像,看得出這裡以農為業。. 跟著駐點土溝17年的「水牛設計部落」創辦人呂耀中漫遊後壁三個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