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7日 · 記者吳典叡/臺北報導. 針對「藏壽司」發生10天內通報4起疑似食物中毒,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今(17)日指出,「藏壽司」全臺55家分店全數稽查完畢,限期改正21家、暫停作業2家,累計3名患者檢出諾羅陽性;至於王品集團旗下初瓦與饗辣發生 ...

  2. 2024年5月16日 · 疾管署表示,有關美國近期公布,因野生鳥類感染禽流感,造成數州乳牛感染禽流感,以及1名牧場業者感染事件,美國疾病管制中心正與美國農業部密切合作,監測野生鳥類和家禽、乳牛中的禽流感感染狀況,並加強監測與衛教宣導。 疾管署說,鑑於美國乳牛感染禽流感事件,該署已於5月13日召開傳染病防治諮詢會流感防治組會議,由傳染病諮詢委員會召集人張上淳主持,邀集農業部、食藥署及相關專家與會,針對國內新型A型流感防治工作進行盤點與討論。 疾管署進一步說,美國今年3月起,陸續於德州等9個州的46間乳牛場爆發高病原性禽流感H5N1疫情,受感染動物除乳牛外,也包含貓、羊等動物,其中,僅貓隻病情較嚴重,於4月1日曾報告1例人類病例,屬輕症,僅有結膜炎症狀,經流感抗病毒藥物治療已痊癒。

  3. 2021年7月15日 ·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表示,在COVID-19挑戰人類知識邊界之時,「戰勝恐懼的唯一解方是獲取知識」,包含了解病毒如何傳播、致病及演化,並透過疫情重新省思人們與社會、國家及環境的互動關係,得以彙聚力量,以行動迎擊。

  4. 2023年10月17日 · 依據WHO評估BA.2.86變異株於棘蛋白基因上出現大量突變因潛在風險未知需更多的監測數據來評估可能的風險因此於8月17日列為監測中變異株疾管署也將持續監測該變異株病毒特性及流行情形。. 根據疾管署統計,國內近7日每日平均新增43例COVID-19本土 ...

  5. 2021年1月28日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嚴峻,除疫苗和具抑制病毒活性的潛力藥物,中醫師指出,日常生活易取得的黃耆、荊芥等中藥材,也具有預防功能,適當服用,可增強自體免疫,力抗病毒。 三軍總醫院中醫師胡展榕表示,新型冠狀病毒疾病是病邪較盛的疫疾,臨床傳變迅速,且具較強傳染性。 在個人防疫保護上,提醒民眾勤洗手、出入公共場合戴口罩;在日常預防上,建議以黃耆、桂枝、甘草、生薑、紅棗、荊芥、桑葉,代茶適度飲用。 若處於可能感染未發病或隔離期內的民眾,中西醫學合作治療是最佳選擇。 可參考荊芥、防風、藿香、蒼朮、桑葉、板藍根、魚腥草、黃芩、全瓜蔞、厚朴、甘草、生薑等,都具有阻斷可能進入體內的病毒複製與發展成分。 患者宜與醫療團隊討論後,依病程表現,使用建議處方。

  6. 2021年6月27日 · 疾管署指出,登革熱俗稱「天狗熱」,是藉由病媒蚊叮咬而感染的急性傳染病,潛伏期為3至14天,通常為4至7天。 依病情嚴重程度,可區分「典型登革熱」及「出血性登革熱」,前者症狀,有突發性高燒38℃以上、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症狀;後者的病毒則有4類型,初次感染發病後,身體即對該型病毒終身免疫,但後續若感染到不同型別病毒時,恐發生「出血性登革熱」,症狀與「典型登革熱」類似,但後者有皮下點狀出血、腸胃道出血、子宮出血、血尿等明顯出血現象,需盡快就醫。 提醒民眾加強防範,妥善落實環境與積水容器清洗及消毒,確保健康。 3類防蚊藥劑 避免蚊蟲叮咬. 為避免蚊蟲叮咬,首要清除積水容器(孳生源)並定期巡查居家環境、維持整潔,是防止病媒蚊孳生的不二法門,也是目前防治登革熱最根本的方法。

  7. 2023年12月18日 · 國衛院表示埃及斑蚊是登革熱病毒的主要媒介之一主要棲息地分布在臺南及高雄偏好在室內環境活動且完成一次完整的血餐過程中經常需要叮咬多人這種叮咬多個宿主的行為模式就可能將病毒傳播給下一個人大大縮短病毒傳播的時間同時增加病毒在人群中傳播的機會特別導致登革熱在社區內快速擴散。 國衛院強調,這一發現除了更了解蚊媒疾病傳播動態之外,也有效控制埃及斑蚊的數量和活動,對於防治登革熱的策略有著重大的影響,若能深入理解病毒的傳播途徑,將有助於制定更有效的疫情應對策略。 疫苗.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