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5月15日 · 日本腦炎致死率可達20%至30%,即便是存活病例也有30%至50會留下神經性或精神性後遺症神經性後遺症包括語言障礙運動肌無力不正常肌張力等精神性後遺症則以脾氣暴躁性格不正常為主孩童還可能出現智力不足學習障礙等情形。 日本腦炎治療方式是什麼?...

  3. 2024年5月15日 · 衛生局說明感染日本腦炎病毒大部分無明顯症狀約有小於1的感染者會出現臨床症狀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頭痛發燒無菌性腦膜炎或腦炎等症狀嚴重則可能出現意識改變對人時地不能辨別全身無力腦神經功能損傷輕癱等甚至昏迷或死亡根據統計日本腦炎致死率約20至30%,近10年國內平均致死率4.8%,存活病例有約30至50有神經性或精神性後遺症。 衛生局提醒,民眾儘量避免於病媒蚊吸血高峰時段,在易孳生病媒蚊高風險環境附近活動;如果無法避免,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噴防蚊液。 (編輯:郭諭儒)1130515. #日本. #高雄衛生局. #高雄市.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 迹象和症状
    • 传播
    • 诊断
    • 预防和控制
    • 疾病暴发

    大多数日本脑炎病毒感染者症状较轻(发热和头痛)或没有明显症状,但大约每250名感染者中会有1人出现严重疾病。潜伏期为4-14天。儿童最初主要症状可能是胃肠疼痛和呕吐。严重疾病体现为体温急剧上升、头痛、颈部僵硬、丧失方向知觉、昏迷、抽搐、痉挛性瘫痪乃至死亡。出现疾病症状者的病死率可高达30%。 存活者中也会有20%至30%出现永久性智力、行为或神经问题,如瘫痪、反复惊厥或失语。

    世卫组织东南亚区域和西太平洋区域有24个国家存在日本脑炎病毒传播风险。这些国家总人口超过30亿。 日本脑炎病毒通过被感染的库蚊(主要是三带喙库蚊)叮咬传播给人。人被感染后并不会产生足够的病毒血再去感染此后叮咬被感染者的蚊子。病毒在蚊子、猪和/或水鸟之间循环传播(地方性兽疫流行周期)。该病主要发生在人类与这些脊椎动物宿主生活较为接近的农村和城郊地区。 在亚洲大部分温带地区,日本脑炎病毒主要在温暖季节传播,并可能发生大规模流行。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传播全年均可发生,但在雨季以及水稻种植区的收获前期会加重。

    生活在日本脑炎流行区或者曾到这些地方旅行并患脑炎的个人考虑为日本脑炎疑似病例。为了确认日本脑炎感染并排除脑炎的其他病因,需要进行实验室检验。世卫组织建议使用可捕获IgM抗体的ELISA(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检测单个脑脊液(CSF)样本或血清中的日本脑炎特异性IgM抗体。倾向于使用脑脊液样本检测法,以降低先前感染或疫苗接种引起的假阳性率。 对疾病的监测主要是监测急性脑炎症状。实验室确诊检验通常由专门的哨点实验室进行,现正做出努力扩大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在通过接种疫苗有效控制日本脑炎的国家建立了以病例为基础的监测。

    存在预防日本脑炎的安全、有效疫苗。世卫组织建议开展强有力的日本脑炎预防控制活动,包括在所有该病被确定为公共卫生重点的区域进行免疫接种,同时加强监测和报告机制。即使日本脑炎的确诊病例数量不多,但在有利于日本脑炎病毒传播的环境中应考虑接种疫苗。目前几乎没有证据表明通过人类疫苗接种以外的其它干预措施减少了该疾病负担。因此,相对于给猪接种疫苗和控制蚊子的措施,应该优先给人接种疫苗。 目前使用的日本脑炎疫苗有四种主要类型:鼠脑灭活疫苗、Vero细胞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和重组活疫苗。 近年来,中国生产的SA14-14-2减毒活疫苗成为流行国使用最广泛的疫苗,该疫苗于2013年10月通过世卫组织资格预审。几种细胞培养的灭活疫苗和基于黄热病疫苗株的重组活疫苗也已获得批准和世卫组织的资格预审。2013年11月...

    日本脑炎的重大疫情每2年到15年暴发一次。日本脑炎的传播在雨季会加强,因为病媒种群会在雨季扩大。但尚无证据表明会在大洪水或海啸后发生日本脑炎传播。日本脑炎传入新的地区与农业开发以及由灌溉工程支持的密集水稻种植有关。 世卫组织通过以下工作应对日本脑炎: 1. 为控制日本脑炎(包括使用疫苗)提供总体建议。世卫组织建议在所有该病被确定为公共卫生优先事项的区域接种疫苗并支持落实该工作。 2. 为监测日本脑炎、推出日本脑炎疫苗和大规模疫苗接种行动提供技术支持并评价日本脑炎疫苗的有效性和规划影响。

  4. 臺灣正體. 工具. 維基百科 中的醫學內容 僅供參考 ,並 不能 視作專業意見。 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詳見 醫學聲明 。 日本腦炎 (英語: Japanese encephalitis ,中國大陸譯為 流行性乙型腦炎 ) [1] ,中國大陸簡稱 乙腦 ,是由日本腦炎病毒(JEV)導致的腦實質發炎,為主要病理改變的急性中樞神經系統傳染病。 該病最初於1871年在 日本 發現 [2] , 病原體 最早於1935年被日本學者分離,因此命名。 流行病學 [ 編輯] 傳染源:主要來自於動物宿主,為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最主要的動物寄主是豬和遷徙鳥類,蚊蟲、鳥類、蝙蝠、家畜均可感染。 蚊蟲可攜帶病毒過冬,並經卵傳代,為重要儲存宿主。

  5. 疾管署今天15日公布國內出現2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都發生在高雄其中岡山區60多歲男性出現頸僵硬臉神經麻痺等症狀在發病9天後死亡是今年首例日本腦炎死亡病例疾管署表示這名60多歲男性5月4日因上腹痛住院治療5月6日出現發燒症狀5月9日出現頸僵硬臉神經麻痺吞嚥困難聽覺障礙等症狀且意識轉變後經醫院通報及採檢確診日本腦炎5月12日因病況惡化在院內死亡。 另一名個案是:高雄市左營區70多歲女性,5月6日出現發燒、喉嚨痛、嘔吐及暈眩等症狀到診所就醫,5月7日再次就醫,在急診時因震顫、語速變慢、意識改變收治住院治療,後經醫院通報及採檢確診日本腦炎,目前持續住院治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