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1月8日 · 薛瑞元8日在台灣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受訪時表示有關代理孕母問題在台灣現行人工生殖法規範下依然是被禁止的國健署已陸續召開專家各界溝通會議修法草案逐漸成形衛福部會提出版本是會有代理孕母這才有所選擇但是如果立法院審查過程決定先不開放衛福部也會尊重。 美國加州於2008年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在同性平權上走行前,同性夫婦生育子女也較普遍。 (Getty) 吳昭軍指出,針對《人工生殖法》修法草案,國健署過去二年半召開13場專家會議,42條基本法條已經都初擬完成,目前只罰則部分,將於本月開專家會議,整理完畢後進行預告。 吳昭軍解釋,修法主要聚焦於「同性」、「單身女性」、「代理孕母」等三個對象,並且納入「兒童權益」成四個面向。

  2. 2024年4月19日 · 根據台灣衛福部國健署最新公佈的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指出個案在未滿35歲前每個植入周期的活產率是 44.6%到了4142歲活產率則是18.7%而年齡大於42歲時僅剩7.6%的成功活產率吳成玄表示若使用捐卵術式植入周期活產率可達45%成功率整整增加了6倍因此建議黃小姐使用借卵方式幫助懷孕經配對找尋到一位捐卵天使在植入前也透過中醫協助將子宮環境養好最後植入一顆優質胚胎並成功懷孕。 隨着社會型態的改變,女性預定生育的年齡也逐漸升高。 吳成玄說,隨着年齡升高,卵子染色體異常的比率就會增加,受孕能力也逐漸下降,流產率也大幅提升。 同樣受到「年齡因素」和「胚胎品質異常」問題而遲遲無法懷孕的個案,也可嘗試借卵方法。 【延伸閱讀,更多增加懷孕機會建議】

  3. 2023年5月10日 · 在體內抑或體內授精,這是兩種方法最基本的分別。 醫生會推薦用哪一種方法? 羅醫生表示,推薦使用哪一種方法,要視乎患者不孕的年期以及不孕的原因。 若只是簡單的子宮內膜移位或者單純精子質素差的話,通常會建議病人使用較為簡單的人工授精。 醫生在進行人工授精前會先將精子洗滌,藉此能增加精子的活躍度,而直接將精子放進子宮腔內,能減少精子在陰道中被浪費的機會,同時,又能配合母體的排卵期進行人工授精,從而提高受精率。 但使用人工授精的先決條件是精子活躍度不能過低,同時母體的輸卵管沒被堵塞。 羅醫生建議在選用此方法前可以考慮先進行檢驗,另外人工授精並非百分百能成功受孕,成功率約為15%,而且成功率亦會受病人的年齡而有所影響。 大多數情況下都需要多作幾次嘗試才可以成功受精。

  4. 2022年5月6日 · 不孕女性日增生殖名醫指出除了年齡問題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及子宮內膜異位症兩種婦科疾病不但會造成不孕還有家族遺傳傾向解決之道是及早檢查把握25歲35歲黃金生育期善用生殖科技備孕。 「過去對於不孕多著重在個人體質如何造成不孕但原發性女性不孕症包括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和子宮內膜異位症都跟遺傳基因有關。 」台北婦產科生殖中心副院長王瑞生說,女性可能很年輕甚至青少女時代就有這兩個問題,但當時沒有懷孕需求,不一定會找醫生處理,也可能根本不曉得身體的狀況,等到想懷孕時,疾病已影響生育功能多年,進而導致不孕。 每4個不孕女性就有1人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或子宮內膜異位症. facebook@臺灣第一 - 試管嬰兒之父 曾啟瑞醫師.

  5. 2019年5月27日 · 這都是法律適用上還需要討論的問題。 台北市新任議員苗博雅長期關注性別平權議題。 (資料照片/中央社) 苗博雅進一步解釋在僅限定親生子女收養的情況下同婚專法的規定所能幫助的便是進行人工生殖的同性伴侶她表示目前全台灣已知有300多對有撫養子女的同性伴侶家庭其中絕大多數是做人工生殖等這些同性伴侶結婚登記過後便能依專法規定收養對方的親生子女。 但苗博雅提到,由於台灣《人工生殖法》的適用對象為「不孕夫妻」,以至於台灣同志目前只能在國外進行人工生殖,日後同性伴侶登記後能否適用《人工生殖法》,又是一個有待解決的難題。 「專法整體而言算方向不錯,但收養、人工生殖及跨國婚姻的規定,應該是未來五到十年間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6. 2021年5月31日 · 本文請來香港註冊生殖醫學專科醫生梁家康醫生簡述冷凍卵子及人工受孕的程序及注意事項並分享他在行醫生涯中的特別個案。 雪卵不宜過早或太遲 30至34歲為最佳. 雪卵技術現時已相當成熟但並非每個人都適合進行冷凍卵子或人工受孕醫生會先和求診女士進行問診確認並無性傳染病或其他嚴重疾病。 理論上女性由開始來經時已經有卵子產生及可懷孕,但梁醫生認為雪卵的最佳年齡是30至34歲,「有部分女士想趁二十多歲,相對年輕時進行雪卵,以保留卵子在更佳的狀態,但過早雪卵可能會面對不需要用雪卵,或有需要使用卵子時,已超過香港法定的十年儲存期;但推遲至36歲後,則會年紀問題而使卵子數量較少及質素較差,一來可能需要數次取卵手術才能收集足夠數量的卵子,二來胚胎亦有較大機會出現不正常情況。

  7. 2023年6月26日 · 3. 不少夫婦在婚後都希望誕下「愛情結晶品」、開展人生新一頁。 然而近年香港人遲婚的狀況愈來愈普遍為求一子現代醫學可能為這些遲婚夫婦帶來一絲曙光本文請來養和醫院生殖醫學科專科醫生駱紅醫生為大家一一解答有關於人工受孕的疑問。 不孕風險隨著年齡增高. 從醫學角度上來說若夫婦有定期行房而期間完全沒有採用任何避孕方法一年後受孕率約為85%如仍未能受孕便可視為不孕。 據統計香港每6對夫婦就會有1對出現不育的情況,比率約為15%。 駱醫生解釋,遲婚和遲生育是大多夫婦面對不育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地調查數據顯示,自1986年至2018年間,女性的初婚年齡中位數由25.3升至29.7歲、生育年齡中位數由26.6升至31.8歲,高齡(即35至39歲)的生育率則由26.9%升至52%。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