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22日 · 依《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不施行心肺復甦術(CPR)或維生醫療的條件包括:. 經兩位醫師診斷確為末期病人,無法治癒,近期內死亡已不可避免。. 病患簽署意願書,或最近親屬簽署同意書。. 至於,《病人自主權利法》和《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最大的 ...

  2. 2018年12月11日 · 根據內政部統計,國人平均壽命已達80.4歲的新高, 健康平均餘命卻是72.6歲 ,形同臨終前恐得面臨近8年的病痛折磨。. 台灣是亞洲首個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國家, 臨終死亡品質被評為世界第6,擁有先進的立法與健保支持,但近年來安樂死立法呼聲日漸 ...

  3. 2020年12月22日 · 指《病主法》第14條第1項第2至5款的不可逆轉昏迷、永久植物人、極重度昏迷、11種公告罕見疾病患者。 就算符合臨床條件,仍無法接受安寧療護,侵害病人的善終權。

  4. 律師李宣毅首先以同時具有犯罪被害人家屬的身分,娓娓道來高一暑假,當一手養大他的阿媽在炎熱夏夜裡遇上搶劫、一個人孤零零的死在街頭後,母親的崩潰無助與他一心想要復仇的心情,上了大學就讀法律系後,因著吸收犯罪學等知識,漸漸將個人的情緒,轉而探問犯罪背後的成因:「如果我們可以瞭解犯罪者墮落的過程,那為什麼我們卻執著於殺掉那一個墮落的天使,而忽略了那個誘惑他的撒旦? 李宣毅強調,死刑是國家的怠惰,藉此給予被害家屬交代,卻掩蓋行政系統的失敗、逃避處理被害人更深層創傷等問題,無助理解社會為何產生罪大惡極之人。

  5. 2018年12月11日 · 面對一位嚴重肺炎接近敗血症的昏迷病人,家屬拒絕放置氣管內管(俗稱插管),一位醫師讓家屬簽署了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或維生醫療同意書),認為讓病人的病情順其自然(by nature)即可,因為最合理的作法是插管治療,若選擇不插管就等於放棄治療。

  6. 2018年12月11日 · 從搖籃到墳墓,由巨塔入巿井──怪醫江盛的安樂死立法之路. 「他在念醫學院裡的新聞系、醫學院裡面的社會關懷系,」台中榮總黃曉峰是台灣最早投入安寧療護的婦產科醫師,這樣形容長他一屆的北醫學長、同為婦產科醫師卻投身安樂死推動的江盛。. 養成於 ...

  7. 2021年1月20日 · 去年3月,精神科醫師廖泊喬和一群同仁,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創立了全台灣第一個治療賭博成癮的「博弈門診」,目睹個案們在戒癮中的空虛、憤怒、無助。 去年11月,《報導者》連續推出兩集博弈產業報導幕後,廖醫師主動和我們聯繫,希望聽眾除了理解博弈產業的背後,也理解賭癮是如何發生、以及他在診間的發現。 而Summer,則是在30歲以前,一度沉溺於賭博中的個案之一。 運彩、線上博弈、借貸無所不碰的他,輸掉2000萬後,在去年10月接觸到博弈門診,開始試著轉變。 他後來開立 Podcast《不切實記》 ,持續講述他的經驗、希望幫助更多人不要落入這個陷阱。 你三不五時也賭一下嗎? 怎麼判斷自己成癮了? 怎麼求助、想辦法停下? 空虛、懊悔、憤怒……在戒癮途中,會遇到甚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