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22日 · 依《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不施行心肺復甦術(CPR)或維生醫療的條件包括:. 經兩位醫師診斷確為末期病人,無法治癒,近期內死亡已不可避免。. 病患簽署意願書,或最近親屬簽署同意書。. 至於,《病人自主權利法》和《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最大的 ...

  2. 2018年12月11日 · 根據內政部統計,國人平均壽命已達80.4歲的新高, 健康平均餘命卻是72.6歲 ,形同臨終前恐得面臨近8年的病痛折磨。. 台灣是亞洲首個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國家, 臨終死亡品質被評為世界第6,擁有先進的立法與健保支持,但近年來安樂死立法呼聲日漸 ...

  3. 2020年12月22日 · 指《病主法》第14條第1項第2至5款的不可逆轉昏迷、永久植物人、極重度昏迷、11種公告罕見疾病患者。 就算符合臨床條件,仍無法接受安寧療護,侵害病人的善終權。

    • 全勝宰昏迷1
    • 全勝宰昏迷2
    • 全勝宰昏迷3
    • 全勝宰昏迷4
    • 全勝宰昏迷5
    • 機構優先的照護邏輯,「病主」在哪裡?
    • 「乖乖聽話」的病人迷思
    • 救與不救,不僅僅是要不要延長生命而已

    其實,不論在醫療或是長照的情境中,建立照顧者和個案之間的信賴關係最為關鍵;但在第一線實作上,反而最容易被忽略,直接進入「療養照顧」的SOP,亦即標準操作程序。 這一方面符應機構(或醫院)本身的運作需求,二方面也符合評鑑管理的規範。入住機構,成為住民,就必須接受機構管理的規範,這是無可質疑的意識形態,醫療照護已經長久接受這套意識形態而無法反身性的思考,這是否真的是長者想要的?照護的邏輯成為以機構優先,而非住民優先。此種照護關係,不論長者是否甘願,都要被迫接受,因為入住機構的選擇多是由親人決定,討論長者和機構間是否存在信賴關係根本過於奢求。 我曾參訪過中南部一間山村中的長照機構,是一棟兩層樓的建築,由歇業的幼兒園改建。空間狹隘不說,不知是因為鄰近鳳梨田,室內亦飛滿蒼蠅,悶熱不堪,只有電風扇嗡嗡運...

    不過,現實上真的存在如此非黑即白的理念型嗎?還是灰色的模糊地帶佔絕大多數呢? 由於病人不一定知道怎樣的治療或照護對他是最有幫助的,醫療照護者應該協助病人完成他想做也能做的事情,討論出當下最好、病人也願意接受的治療方針。例如一個只能部分緩解、卻容易達成的目標,一個雖然醫師不滿意、病人反而能接受並為之努力的妥協目標。由於是有共識、有信任關係的結論,即便治療預後不佳,雙方也都能接受。 若欠缺信賴關係,以權威要求病人配合,就算給予最好的治療或照護,只要病人心裡並未接受,當然無法獲得滿意的服藥順從性,也達不到醫療期待的預後,因為這個目標只是單方面一廂情願、不切實際的期待。 但是,我們的照護環境願意給我們這樣的溝通時間和空間嗎?爆量的門診,三、兩句話能夠了解病人過去幾週、幾個月的服藥經驗嗎?病房照護一天...

    回到實作上,我們的醫療場域為什麼只有在臨終告別時,才有召開家庭會議的機會?各種住院的治療決策,或入住機構的決定都需要良好的溝通,了解病人意願和期待,醫病共同達成目標。若病人已然昏迷,或無法自主選擇治療時,醫護人員為避免遭受法律責任的追訴,僅能依照臨床指引與家屬要求,給予各種標準治療。雖然「該怎麼做,就怎麼做」看似簡單,但這些治療很可能違反病人心願,亦可能增加病人和家屬不論是生理或心理上的痛苦,有時甚至會成為延長瀕死過程的「無效醫療」。 臨床充滿不確定性,有時病情急轉直下,病人來不及在清醒時表達拒絕的意願,慌張的家屬通常也無法冷靜思考,而醫護人員心急於給予救命處置,「要不要救?」就成為最常逼問家屬的一句話。三方皆不可能在病情危急時,坐下來周全地討論什麼是最佳的決定,導致後續的悔恨。 「救」與「...

  4. 律師李宣毅首先以同時具有犯罪被害人家屬的身分,娓娓道來高一暑假,當一手養大他的阿媽在炎熱夏夜裡遇上搶劫、一個人孤零零的死在街頭後,母親的崩潰無助與他一心想要復仇的心情,上了大學就讀法律系後,因著吸收犯罪學等知識,漸漸將個人的情緒,轉而探問犯罪背後的成因:「如果我們可以瞭解犯罪者墮落的過程,那為什麼我們卻執著於殺掉那一個墮落的天使,而忽略了那個誘惑他的撒旦? 李宣毅強調,死刑是國家的怠惰,藉此給予被害家屬交代,卻掩蓋行政系統的失敗、逃避處理被害人更深層創傷等問題,無助理解社會為何產生罪大惡極之人。

  5. 2018年12月11日 · 從搖籃到墳墓,由巨塔入巿井──怪醫江盛的安樂死立法之路. 「他在念醫學院裡的新聞系、醫學院裡面的社會關懷系,」台中榮總黃曉峰是台灣最早投入安寧療護的婦產科醫師,這樣形容長他一屆的北醫學長、同為婦產科醫師卻投身安樂死推動的江盛。. 養成於 ...

  6. 2018年12月11日 · 平雲回顧父親平鑫濤中風昏迷的特殊時刻,「死亡權」與「生命權」間愛的拔河,是人生最艱困、也沒有正確答案的期末考。 2018.12.11 Fil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