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3月9日 · 如何申請安寧療護? 安寧療護常見迷思. 當生命走到終點,你的選擇是? 人們因種族、性別、地位、收入等差異,可能有不一樣的生命旅程,但只有一件事是相同且不變的,就是我們總有一天要面對死亡。 因此,死亡是個無法與他人比較,須與自己對話,審慎思考的議題。 安享天年固然幸福,但人生總有不測風雨,任何一個人都可能面臨疾病的威脅。 人生即將謝幕時,如果期望能安祥、有尊嚴地步下人生舞台,你可以考慮安寧療護。 安寧療護的定義? 安寧療護(英文是 palliative care)又稱為安寧照護,當疾病進入末期,醫師判定現行醫學無法治癒時,安寧照護有別於侵入性、增加痛苦的治癒性治療,而是為末期患者提供症狀緩和的照護,並改善生活品質,目的是讓患者有尊嚴地走向人生終點。

    • 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是什麼?
    • COPD 症狀
    • COPD 危險因子
    • COPD 與氣喘(哮喘)的不同?
    • COPD 診斷
    • 評估 COPD 患者的存活率
    • 治療方式

    慢性阻塞性肺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簡稱肺阻塞,是一種影響肺和呼吸道的慢性病。因為長期吸菸或空氣汙染等因素,呼吸道慢性發炎,導致無法恢復的呼吸道阻塞,通常包括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

    COPD 的症狀有長期咳嗽、咳痰、呼吸喘、胸悶,有些病友呼吸也會有咻咻聲,這些症狀都與氣喘很類似。但氣喘的症狀會時好時壞,而 COPD 則是較持續性的,症狀會漸進式加重。另外氣喘病友的咳嗽多發生在夜間或清晨,會咳出少量的清痰;而 COPD 病友的咳嗽則較沒有時間關聯,並且會咳出較多的痰,可能呈現白色或淡黃色。 COPD 是一種影響全身健康的疾病,會加速身體機能老化,除了影響呼吸系統以外,還可能合併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肌肉萎縮、憂鬱症等。嚴重的 COPD 病友,會連走路、穿衣服、洗澡都會喘到呼吸困難,生活需要他人照顧。當發生吸不到空氣的症狀時,不只是生理的不適,那種像被掐住脖子的感覺會讓人心理相當恐慌。 由於 COPD 病程緩慢,且早期不易察覺,容易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吸菸

    根據研究統計,平均每4為吸煙者,就會有一位罹患COPD,所有的 COPD 病友中有90%是吸菸或因二手菸所造成。吸菸是 COPD 最主要的危險因子,菸齡越長對於肺部的不可逆傷害越大。 此外,吸菸除了增加罹患肺阻塞、呼吸道疾病的風險,肺活量 FEV1(用力呼氣一秒量)也會逐年降低。已確診為 COPD 若持續抽菸,更容易加速疾病的惡化或提高死亡率。

    空氣污染

    戶外環境或工作場所中空氣的有害物質,都可能提高 COPD 的罹患率,如燃燒木材、煤炭、動物糞便、穀物殘渣等,都會造成空氣汙染及危害。 另外,通風不良場所的油煙、生物燃料,都是 COPD 的危險因子。另外 PM2.5 也是 COPD 的危險因子,根據美國胸腔期刊報導,若 PM2.5 的平均濃度高於75μg/m3,就會提高肺阻塞患者急性惡化的風險。

    年齡

    通常診斷出COPD的年齡都在40歲以上,但也有可能是 COPD 的病情進程緩慢,早期很難被發現。

    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與氣喘 (asthma) 兩者都是呼吸道慢性炎症,由於初期症狀相似,COPD 常被誤以為是氣喘發作,但兩者之間還是有明顯差異,最大的關鍵在於呼吸道氣流阻塞的可逆性與否,氣喘患者可能在治療後出現好轉,COPD 則為不可逆,但可透過治療減緩呼吸功能惡化。

    肺量計檢查

    除了需考量症狀及危險因子外,肺量計檢查為臨床診斷的重要指標,當患者吸入支氣管擴張劑後,用力呼氣一秒量/用力呼氣肺活量的估計值 (FEV1/FVC) 小於70%,即可確診為 COPD。 而呼氣氣流受阻的嚴重度分級,則是透過吸入支氣管擴張劑後的 FEV1 (用力呼氣一秒量)來判斷,此依據也可用來判斷 COPD 的嚴重度,分級的基本條件是 (FEV1/FVC) 需小於70%。

    胸部X光檢查

    雖然X光無法判別是否為 COPD 患者,但可用來排除其他疾病,或確認是否有其他共病症。

    雖然 FEV1(用力呼氣一秒量)可評估疾病的嚴重度甚至存活率,但仍舊以系統性的 BODE 指數較為全面且準確。 BODE 指數能預估 COPD 患者的存活率,其原理是利用四項指標「身體質量指數 (BMI)、氣道阻塞程度 (airway obstruction)、呼吸困難程度 (dyspnea) 及運動能力 (exercise)」的分數加總,藉以評估患者四年內的存活率。

    戒菸

    對於 COPD 患者來說,這是最為重要的一件事,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治療方式,亦能夠延緩病情的惡化。

  2. 2023年3月4日 · 完整的診斷及評估過程. 如何改善及治療? 什麼是睡眠呼吸中止症? 睡眠呼吸中止症是一種常見的睡眠障礙,指的是患者可能在睡覺時發生短暫呼吸中止 (apnea ) 或淺呼吸 (hypopnea) ,常在睡到一半突然醒來,醒後會恢復正常呼吸,因為每次醒來時間可能僅有短暫數秒,所以患者本身並不易察覺。 此種情況可能在一晚發生數十次到數百次不等,由於睡眠斷斷續續,患者的睡眠品質也嚴重受到打擊。 ・短暫呼吸中止 (apnea) 睡眠中呼吸完全停止或氣體流量減少 ≥ 90%,其時間長達10秒以上。 ・淺呼吸或呼吸不足 (hypopnea) 睡覺時發生呼吸變淺、氣體流量減少,且氣體流量減少 ≥ 30%,時間長達10秒以上。 睡眠呼吸中止是如何發生的?

  3. 2022年7月7日 · 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及常見症狀. 哪些人容易自律神經失調? 如何判斷是不是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是什麼? 自律神經失調跟憂鬱症、焦慮症有什麼關係? 合併自律神經失調的風險. 如何治療與改善? 日常改善小祕訣-腹式呼吸法. 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及常見症狀. 正常來說,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能相互搭配使身體穩定平衡、維持正常的生理運作。 現代人大多生活步調快、工作壓力大,種種過度的外在刺激就容易導致交感神經過度亢奮。 一旦交感神經過度亢奮,會出現焦慮、失眠、頭痛、耳鳴、口乾、呼吸困難、胸悶、腹脹、腹瀉、便秘、頻尿、肌肉痠痛、疲勞等生理現象。 哪些人容易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主要和環境壓力以及個人特質有關。

  4. 2022年6月20日 · 要如何改善? 會康復嗎? 腦霧的症狀. 根據一些新冠患者痊癒後的主訴,有時候會突然忘了自己要去哪裡,或是忘了面前這個人是誰,甚至看到紅綠燈時突然無法理解燈號所代表的意義。 「腦霧」其實不是一個醫學術語,但他用來描述一類相關的症狀: 注意力無法集中. 思考能力變差. 健忘. 語言能力降低. 疲勞. 腦霧會變成失智症嗎? 基本上腦霧和失智的成因是不一樣的。 腦霧是因為腦部發炎,而暫時影響腦部的運作。 當發炎的現象解除,腦部的功能就能恢復。 而失智則是大腦的病變或退化,基本上被認為是不可逆的。 但是也有學者認為,腦霧和失智的風險因子有互相重疊,腦霧若長期沒有治療,也會提升失智症的風險。 腦霧的危險因子.

  5. 2018年1月5日 · 前驅症狀階段. 有些患者會在偏頭痛發作前一天出現前驅症狀,如同偏頭痛的前兆,不過有些症狀並不易察覺,像是想吃特定食物、不斷打哈欠、情緒變化等等。

  6. 2023年7月1日 · 如何預防登革熱?. 預防重點為清除或遠離孳生源,可採用巡、倒、清、刷的原則。. 巡:巡視環境,避免容器積水. 倒:倒掉積水、容器倒放. 清:清除多餘容器. 刷:刷洗容器、去除斑蚊蟲卵. 以及下列日常生活的預防方法:. 盡量穿長袖衣物. 睡覺時掛上蚊帳.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