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客座總編輯|台大生農學院院長盧虎生 以精準農業平衡生產與生態 全民共同維護生態系服務潛能. 一般我們提到生態, 是包含大自然的動物、植物、微生物, 其又受到物理環境: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日照等等影響,讓每個生物間彼此相互溝通、作用 ...

  2. 例如農試所早期利用多年生野生稻(O. rufipogon)育成抗褐飛蝨品種水稻「農69號」,近年利用一年生野生稻種(O. nivara)中發現的新抗病基因,並藉由與之連鎖的分子標誌輔助選拔,成功將抗病基因導入水稻「農71號」,結合種原間的優良特性,育成

  3. 前言. 去年臺北市定古蹟臺大磯小屋裡7件磯永吉博士生前研究臺灣蓬萊米的重要文物遭竊,所幸警方及時抓到竊嫌失而復得。 雖然重要歷史文物尋回,卻面臨有家歸不得的困境,因為建築主體「磯永吉小屋」年久失修破損不堪,使得這處臺灣蓬萊米發源地面臨消逝的危機。 為此,財團法人豐年社決定與磯永吉學會合作發起群眾募資,期望先募集部分經費修繕磯永吉小屋主要結構免於崩塌。 現首階段募款目標達成! 再來看一次臺大名譽教授、磯永吉學會創會理事長郭華仁撰文回顧十年前擔任臺大農藝系主任期間搶救磯小屋的始末,重新喚起這個被遺忘的歷史。 我在2005年8月接任臺大農藝學系系主任,第二年農學院就在農場場務會議上決定,計畫把臺大農業陳列館遷至暱稱為磯小屋的農藝系木造房舍。

    • 關鍵的人、對的發展理念
    • 合適的支持系統
    • 找到帶來創新的來源

    誠如金枓哲教授所提示,人口的多寡未必是導致地方發展不振的必然因素。延伸這個論點,那麼是什麼樣的人在農村裡減少了,才導致目前發展停滯或衰退呢?因此,想盡辦法把這些能夠促進地方發展,為地方帶來創新能量的創意人口(creative population)找出來,才是重要的! 有別於前述對於農村地區悲觀前景的論述,明治大學小田切德美教授的「田園回歸論」則強調農漁山村既有之韌性,以樂觀的態度看待此類區域的未來發展。可是,假如農村真的如其所言不會輕易就消失,那麼從現況來看,年輕人為何還是不回來呢?對此,根本的問題或許一直沒有被認真地看待:當前解決農村發展困境的各類計畫與規劃案,都還是以都市價值為核心,城鄉之間的落差才隨之加劇。 在地方創生的策略規劃中,儘管不斷強調對「人-地方-工作」三者關係的再重視,然...

    面對真實的結構性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是日本農村發展政策持續反思與調整的重點所在,也是地方創生能夠帶給臺灣類似發展措施的借鑑之處。舉例來說,在金枓哲教授分享所引述之岡山縣津山市的阿波地區,就說明促進改變支持系統的重要性。 因為人口急遽減少與高齡化(在2005年至2015年,該村人口由708人減少至563人,其中高齡者佔人口數43.7%),位於岡山縣北部與烏取縣交界的阿波村被合併至岡山縣的津山市,原先地方上的行政服務與生活機能,也隨之受到嚴重的剝奪。為因應這樣的變化,在地居民組織新的自治組織並提供公、私整合的服務,以彌補過去仰賴人口規模所維繫的生活機能。以交通服務為例,阿波地區建立起與鄰近城鎮生活圈的連結,並透過在地居民相互有償接駁服務系統的建立,讓地方民眾移動上的需求能夠銜接上鄰近的公共交通服...

    本文認為,在談論農村發展或地方創生時,我們無法去脈絡化地迴避各種導致變遷的動力。這些動力有來自國家發展產業轉型的力量,有來自地方治理的變化,有來自各種影響地方人口自然增減或社會增減的因素……但無論如何,地方創生之所以被期待,無非被寄予重新啟動地方活力的厚望,透過各種創新讓已衰退的地方重拾發展的榮耀感與自信。意即:找到地方之所以可以被稱為地方的當代模式。 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釐清問題發生的根源、理解問題的本質,乃至針對問題提出合乎脈絡的解決方案,是地方創生理想的SOP。除了日本案例關於維繫生活機能所做的支援體系外,透過各種創新模式在既維持地方性的前提下,帶來嶄新的發展前景也應獲重視。 過去,找到一個願意為社區、為地方犧牲奉獻的關鍵人物,這個地方的發展彷彿就會看到希望;近年來,為地方帶來創新來源...

  4. 國內植物病理權威、也是少數能從植病跨足公害鑑定的臺大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教授孫岩章,多年來持續推展植物醫師的培訓。 臺 大先試辦 3年凸顯培訓、農藥資訊揭露問題. 「後來我們決定自己先試辦,」孫岩章說,臺大植微系1999年起開始加開植醫核心課程,直到2005年他當上系主任後透過生農學院通過「植物醫師培訓要點」,集結植物病理學、昆蟲學、營養學、栽培技術等學門,規範了50多個學分,農民可能困擾的問題植醫全部都要懂,隔年防檢局便決定編列預算、參與試辦計畫,提供臺大3個實習植醫的名額。

  5. 八年前和其指導教授臺大農藝學系退休教授郭華仁曾發起「小米回家了」行動,巴清雄說,小米原本和臺灣原住民有著很深遠的關係,隨著日本殖民時規定原住民只能種水稻、國民政府下令原住民不得私釀小米酒等等因素影響下,小米文化逐漸在部落中式微

  6. 除了兼任母校台大農經系的教授職務外,李登輝的公職生涯歷經了:臺灣省農林廳技士及經濟分析股股長、農復會技正及農業經濟組組長、行政院政務委員(農業專業)、臺北市長、臺灣省政府主席……等職務。